韋光春
我踏上教育工作崗位至今已經是20年,其中當了15年的班主任,其中小學6年,初中9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體會很深,班主任的生活像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瑣碎、繁雜且不說,光是每日面對那一群年齡差不多,思想各異,性格也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他們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簡單化;或者就是他們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花樣”,使你疲于奔命。班級是一個離不開大社會的小社會,社會有什么,班級隨時也會出現什么,而最終我們這個小社會的學生還是要融于大社會之中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級管理,把他們教育好呢?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責任人,是搞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呢?下面就談幾點個人的體會。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要熱愛學生
教師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永遠不可能成為優秀教師。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摯愛和期待,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激發他們刻苦、頑強學習的精神。熱愛、關心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師一方面要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決不遷就和放任自流。
二、重師德,加強自身素養
師德是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延伸,是師愛、社會愛、事業愛的再現,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所以培養不是訓養,良好的教育應該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我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更看重他們的身心健康,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困難不是沒有發現前面的困難,而是沒有發現我們內心世界不可估量的潛能,對學生也是一樣,老師往往最關注他們的弱項而忽略了他們潛在的能量。給學生鼓勵,給學生機會,說不定他會給你一個驚奇。尊重他,理解他,接受他不可以改變的、改變他可以改變的。
“學校無大事,處處有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在班級建設中,首先從我自身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比如:我要求學生要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聽課、聽會議時不說話,那我就首先做到這些。在上課時,決不遲到,在集體性的活動中如周會、集會期間,我決不和其他教師閑聊;學校規定學生在教室內不得穿拖鞋,那么我就從不穿拖鞋進教室,不管他們看到與否,我也要身體力行地做到這些。我用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得到順利展開。
教師素養的提高,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是課堂的需要,是學生的需要,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作為班主任應不斷充實知識,更新觀念,拓寬知識領域,才能使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長,才能做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班主任,管理好適應時代要求的班級,發展和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生。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
我常以一種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然后用我滿腔的熱情、勤奮的工作態度給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希望。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哈德飛在《力量心理學》一書里指出,人的精神狀態對身體和力量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他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請三個人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竭盡全力抓緊握力計。第一種情況是清醒狀態,三個人平均握力是45千克。第二種情況是催眠狀態,并在測試之前暗示被試,他們非常虛弱。結果,三個人的平均握力只要13千克,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第三種情況也是在催眠之后,但告訴被試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64千克。哈德飛的實驗告訴我們,心理暗示的力量是難以置信的。因為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
四、嚴而有法、嚴中有情
常言道,“無規矩難以成方圓”。班級工作首先應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強化常規管理。二十年來,我每接一個新班級,第一節課,我便宣布我的治班方針,然后帶領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校規校紀、班規班紀,而對建立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學生務必遵守。而抓班級常規管理,應當從一個“嚴”字入手。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個“嚴”字。努力做到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衡量。首先要嚴而有“章”,即要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嚴格按照校紀、班紀、“民約”辦事,在執行過程中應做到嚴而有恒,善始善終,不能有頭無尾,半途而廢;第三要違章必究,即要嚴肅認真地處理一切違反紀律的人和事,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嚴而有度,即要處理好嚴和愛的關系,管理和教育的關系。要從嚴愛出,嚴而有理,嚴而有格;要嚴中有愛,嚴中有情,使學生能夠理解老師的嚴,接受老師的嚴格管理。
五、用慈母般的愛教育學生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臺被損壞的機器。”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面對一些突發性事件,面對學生的過失,切忌簡單、粗暴、沖動的“熱處理”,而應持克制、忍讓、寬容的態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學生,在老師的眼中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我常常想,一個常懷“母愛”之心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播撒進學生心田的關愛,學生總是不能忘記的。
六、要有心與心的交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際交往的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常邀學生談心,一起讀書評報,一塊打球、下棋。我清楚地記得,一位差生的進步就是在與我下棋的過程中被我“和風細雨”般感化的。我們常說:“兄弟姊妹間,衣袖手足情?!比绻堰@種感情融入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開展班級工作便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實踐證明,師生間只要彼此都用真心來交流,教師對多點真誠的愛,學生就能感受到,并試著用良好的行動來回報老師,即使班級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師生間建立起了“愛之路”——師愛生,生愛師。這條路將會一直通向前方,伴我走過今后的教師生涯,直到永遠……
總之,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在當今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的班級里,班主任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對學生嚴于要求和寬容大度都是出于一個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嚴而不苛刻、慈而不溺愛、寬而有限度,是我們當代班主任的工作原則及藝術。嚴師、慈母、摯友,可稱得上是當代班主任的最佳形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三真——真心、真誠、真愛的交往方式,同樣適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如果能用這‘三真來與學生交往,并做到持之以恒,相信師生間定能筑起一條心路,一條心與心的交流之路,從而促進班級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新時期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評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2]《新時期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