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英
摘 要:班級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單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班級中的師生互動得以落實。綜合學生核心素養的構建發現,管理評價應該從重視共性到關注個性,應該從人的本性出發,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和自主性,使不同的學生受到適合的教育,不同的個體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多方面的和諧發展。為此,應該圍繞班級文化制訂年度評價目標,在管理評價中關注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管理評價;班級管理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本文所表達的就是在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班集體的管理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感悟,彰顯班集體特色。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單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班級中的師生互動得以落實。綜合學生核心素養的構建發現,我們的管理評價應該從重視共性到關注個性,我們應該從人的本性出發,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和自主性,使不同的學生接受適合的教育,不同的個體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多方面的和諧發展。因此,應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班級管理評價除了要考慮學生的共同發展需求外,還要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個性化設計。
一、圍繞班級文化制訂年度評價目標
在確定評價內容時,班主任要根據班級文化內涵,結合班級實際進行階段性分解;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人所帶的“歷練班”,班級的文化內涵是“會做人,能做事,懂生活”,并以此作為班級發展的總目標。如何將總目標具體體現在對學生“身心素質、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學業質量、特長發展”等方面的評價,結合班級文化內涵,我們與學生、家長一起把班訓確定為:“生命因歷練而更美麗。”圍繞“歷練班”的班級文化內涵,把評價分別融于“凈化心靈善待自我”“勇于面對挑戰人生”“常懷感恩立人立德”“提升自我感悟人生”等四大系列主題活動中,讓學生在常規的自我管理及反思評價中體驗人生,歷練成長。
二、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社會發展越來越強調個性培養和人的發展。我們知道,特質各異的一群學生,面對任何一條具體的規則,他們的起點不一樣,努力的方向也有所差異,應給不同的學生留有個人發展的空間。因此,建立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評價指標,引導每個學生都向著自己的方向努力,需要班主任在評價內容上兼顧個人差異。在尊重個性差異的情況下,要在素養的“內化”上下工夫,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轉化為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成為一個精神豐富、有品位的人。這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才有終極意義。所以,在開展四大主題活動的前提下,我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設定了不同的評價目標,并進行了不同的評價過程,從而讓班級的文化內涵“會做人,能做事,懂生活”落到實處。
1.成功源于計劃
每月初,我都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月的計劃(分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月尾各自對照目標進行總結分析。對實現了短期目標的學生我們都會發放心愿卡,家長也會積極配合,滿足完成短期目標的孩子的一個心愿。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增強信心,發現問題,及時反思改進,爭做一個有目標、有規劃的人。
2.習慣成就未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班級良好習慣形成的同時關注孩子的個性差異,本人采用的是養成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的“雙軌進行”(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由班級根據總目標制訂每月養成的好習慣。在開展“習慣成就未來”的活動中,我們希望孩子們能逐漸明白“播下一個行動,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將收獲一種命運”。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3.合作才能共贏
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不同階段的發展的人都應該自尊自律,誠信友善,寬和待人;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我們的班級管理評價也應該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開學初我們共同制訂了小組競爭學習方案,以發揚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習效率,獎勵在每單元測試中平均分前三名和進步前三名的小組。勝出的小組不僅可以獲得獎狀、獎品,以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把當次的榮譽累積,連續三次獲獎就可以獲得兩本精美的圖書,這對于愛閱讀的他們無疑是巨大的誘惑。所以他們都力爭上游,爭取自己的小組能獲獎。有一次,在小組都希望自己組的平均分成為班上前三名的情況下,有兩位同學發現自己的試卷少扣分了,一個少扣了兩分,一個少扣了十分。可他們小組經過商議,還是毫不猶豫地告訴了我這個“裁判”,于是他們組的總分少了十二分,平均分就少了三分。他們也因此從平均分的前三名變成班上的倒數。最愛看書的王××同學當時就抱著同桌哭了,邊哭還邊念叨“倒數了,書沒了……”那時,在我眼里,他們成了最可愛的孩子。誠信無價,我馬上在全班同學面前向他們道歉,希望他們原諒老師的疏忽,同時也大力表揚了他們,并號召全班同學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我的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馬上給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們的行為不就是班級文化內涵最真實的詮釋嗎?能讓學生在自己建立起來的班級“精神家園”中學做“真人”,小組成員在合作中共進共贏,這不正是一個老師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嗎?所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中相互提醒,相互約束,相互促進,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自主的發展,也是班級實行自主管理切實有效的途徑。
4.心育重于智育
核心素養的獲得強調每個發展中的人都要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能力等。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要關注他的心理健康情況,根據每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時進行疏導,并選擇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方案。endprint
接手學生余××是在四年級的時候(現在已經六年級了),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總是沉默寡言,但課堂上他又非常專注,盡管回答問題時經常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但都能踴躍舉手,表現出對學習的熱情。只是回到家后他從來不做功課,也不與父母溝通,所做的事情要不是看書,要不就躺在沙發上仰望天花板默不作聲。所以成績非常不理想,語數英三科都不及格。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觀察,我發現他經常帶三個筆盒到學校上課,問他為何?他坦誠地說:“擔心筆盒不見了,帶三個的話,一個不見了還有第二個,第二個不見了還有第三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而安全感的建立首先來源于他的家庭,來源于他與父母的關系。于是我推測,他的家庭應該是有問題的。再者,孩子在家已經不跟父母溝通,這不是已經在無聲對抗了嗎?所以鑒于以上的觀察與推測,我與他的父母多次深入交談,五年級的時候他們終于同意帶他接受專業心理機構的診斷,多項指標顯示,孩子已經有輕微的“自殺”傾向。經過對家庭的進一步分析,家庭問題從他爺爺對他爸爸的教育就已經出現了……
后來,他一家都到心理機構接受專業的咨詢、疏導、治療,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余的狀況確實有所好轉,個性開朗了,與父母的關系融洽了,學習也進步了。所以,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絕對地根據班規“一刀切”,要因人而異,更重要的是遵循心育重于智育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
三、診斷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強調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班主任必須要有大數據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實證意識,促使學生能更科學地對自己的成長進行評價。于是,我引導學生運用數據分析的方法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科學習進行分析診斷,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
我任教的班級漏題現象嚴重,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我組織全班對本學期第一單元的語文試卷進行了漏題的統計分析,通過調查統計,全班有13人漏題,占班級總人數的27%,漏題總分共63分,平均到每人是1.3分,其中漏題最多的同學有9分。于是,我又組織學生圍繞數據進行討論:從數據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學生根據數據進行分析,經過思考并作出判斷與預測,他們發現,漏題是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要想提高成績,首先要端正態度,平時的作業就要認真對待,養成嚴謹、認真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保證。為了證明數據分析后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效果,我又組織學生對第二單元的漏題現象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漏題人數從13人減少到6人;漏題總分從63分減少到14分,漏題最多的從9分減少到4分,各數據都大大降低了50%以上。顯然,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利用數據分析科學地診斷自己的學習問題所起到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慢慢地,他們也能有意識地運用數據分析自己生活及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如“一天的時間是怎樣流逝的”“‘雙十一購物是利大還是弊大”等,他們逐漸學會用數據說話,用數據分析、診斷,在分析中反思,在分析中感受,在感受中成長。
總之,在不斷探索核心素養下班級管理評價的過程中,許多具體的評價方法、規范都要邊破邊立,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逐漸使之完善。使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的教育,不同的個體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多方面的發展,進而形成和諧向上的班級氛圍。
參考文獻:
吳鋼.現代教育評價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