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對于中國進入國際市場有著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英語一直在不斷改革,一直處于重要的教育地位。然而,語言學習的本質依舊需要學生擁有獨立、完整的思辨體系,這一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所缺乏。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所存在的現象,并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思辨能力;培養模式;大學英語教學
1 引言
“思辨能力”的理論最早出現于蘇格拉底的質疑與反思中。他認為,人在回答問題時要在正確識別事實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文秋芳曾提到,思辨能力實際上是人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兩個維度,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評價等 3 項技能;情感特質包括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和堅毅等 5 種性格特征( 文秋芳等,2009)。思辨能力是現代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標。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卻不明顯。無論教師或學生,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掌握的都只是表面知識。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的加入一些具有辯證思維的問題,以學生自我的觀點去理解英語、學習英語,使學生思考和分析英語問題的空間更廣闊。本文通過分析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培養所存在的現象,提出了構建學生思辨能力的相關模式和途徑。
2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
2.1 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大學生的思辨能力
一直以來,學校所強調的就是基礎的語言知識,正如傳統的應試教育,大多都是以試卷的形式來考評學生。所以,傳統的應試教育嚴重影響現今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束定芳曾提到,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其目標和定位的模糊( 束定芳, 2012)。 劉曉民說過,在教學目標上,教師和教學行政部門忽視了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學校通常將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指標,致使許多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而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四、六級考試,并取得相關證書,就認為自己掌握了英語這門課程(劉曉民,2013)。以此來看,當涉及到主觀分析題時,學生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口,缺乏相對的思維辨識能力。
2.2 課程設置影響大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多數高校中,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多數學校只開設兩學期的英語課程,很少有開設其他與英語相關的選修課程;而且都是以“大課堂”的形式教學,由于時間和教學課時的限制,課堂上只有少數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且教師也不能提供較多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同時,多數高校的必修課程所占學分遠遠超出選修課,因此無法增加更多的選修課學分,這也就大大縮減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學生無法接觸較多英語課程,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2.3 測評方式影響大學生的思辨能力
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并未意識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沒有激活學生的思辨能力,即未能激發學生的情感特質和認知技能(徐繼菊,2015)。教師過于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并把這些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在忽視了學生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全部強加于學生。同時,教師還以各種英語等級考試來評定學生的成績,比如四、六級以及專四、專八等各種英語考試,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
3 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途徑
3.1 改革評測模式,融入思辨能力評估
課程評測一直是教學中相對重要的一個環節,既測出學生的水平,也從側面反映教師的教學水準。然而,大多數高校的評測方式都比較單一。孫有中曾提到,從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角度來看,當前課程評測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是評測形式比較單一;第二是評測內容比較淺層;第三是評測標準過于含糊(孫有中等,2013)。由此看來,可以通過豐富課程評測的形式和內容來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其一,豐富課程評測形式。例如,教師可就所學課文,拋出相關的一個辯論題;學生可分組進行討論,各自發表觀點;最后,其成員代表總結本組觀點,其他小組也可反駁別人的觀點。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可通過這樣的測試看出學生的真正水平,即口語表達是否流利,有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等。同時,也可豐富評測內容。例如,給出一段英文或中文的文章,并同時寫出其翻譯。要求學生就此翻譯寫出自己的觀點——好或不好,給出理由并寫出他們認為最好的翻譯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可以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得以解脫,可以充分的去思考和分析研究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3.2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思辨能力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足夠的興趣之后,才能去思考英語問題,最后學生便能夠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激發學生獨立思想和個性思維。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隨意交流,但前提是學生必須用英語將自己所想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整個課堂氛圍更加輕松,也鍛煉了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針對身邊的人或事,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去尋找答案以及發現事件的本質,讓學生體會其樂趣所在。
3.3 優化課程設置,增添思辨能力氛圍
在英語教育方面,我國教育更多是強調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把握。大多高校所開設的課程除了必修的英語課之外,很少開設專業的選修英語課。但結合我國高校相關師資情況,將思辨能力作為一門邏輯思維訓練課程單獨開設不太現實。所以,學校和相關教師應將語言學習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思辨能力內容與學科知識的結合來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以潛移默化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創建有關活動和培養思辨能力的選修課,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來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
4 結論
思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過對大學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現狀。根據這些問題,從改革測評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激發學生興趣三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和構建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期對以后的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幫助。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本文只從三方面探討現今大學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所存在的缺陷及如何構建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還有待更多學者進行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大偉. 我國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J].郝玉娥.大學教育.2017(03).
[2]劉俊. 思辨能力對英專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李靜.海外英語.2016(23).
[3]劉曉民. 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 外語界 .2013 (5) :59-66.
[4]馬江濤,欒麗梅. 高校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探討[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
[5]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 1) : 87-89.
[6]孫有中,韓寶成,張文霞,李莉文,劉建達. 創新英語專業測評體系,引領學生思辨能力發展——“英語測評與思辨能力培養”筆談[J].中國外語. 2013,10(1):4-9.
[7]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 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 外語界. 2009(1) : 37-43.
[8]徐繼菊,王淑雯,呂旭英.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時代教育.2015 (9) :7-7.
作者簡介
覃靚(1986-),女,漢族,重慶萬州人,碩士,畢業于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現為重慶三峽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主要研究興趣為二語習得,英語教學法,語言測試學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