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要] 思想品德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尤其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思想叛逆且波動較大的時期,這時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尚未完全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對于他們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挖掘更符合現代學生的課程資源,力求營造簡約、深入、多元、睿智的思想品德課堂,使學生從心底熱愛思想品德學習,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多元教學;靈活運用;教學效率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較為懵懂和叛逆的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完全形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豐富,因此在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養成上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思想品德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課堂教學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傾聽學生的想法,善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使思想品德知識得以有效輸出。
一、合理取舍,讓結構更簡約
受教學進度以及課堂時長的影響,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對每一個案例和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但若只講解部分內容,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掌握又不夠透徹。因此,教師需要在備課時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使其更簡潔,將核心內容以及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案例列入在內。例如在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干”這一課時,部分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會設計一些較為輕松的教學環節來活躍課堂氛圍,以此激發學生培養自理能力的熱情。如“你敢挑戰嗎”“不如試一試”等,其中“你敢挑戰嗎”包括“一分鐘疊衣服比賽”和“一分鐘捆書比賽”,只要參加這兩項課堂活動并勝利的學生就能拿到教師獎勵的文具或本校校長簽名的紀念品。在每輪比賽結束后教師便可插入今天將要學習的思想品德知識,告知學生培養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根據比賽對參賽同學做出針對性點評,最后達成教學目標。然而,計劃雖好但實行起來卻較為困難,由于兩個比賽都屬于體驗自理能力的教學活動,開展起來會受到課堂時長的影響,并且課堂秩序也難以維持,教師無法有效傳遞出將要學習的知識,分析和點評不到位,學生沒有深刻認識到核心的思想品德知識,導致課堂活動的教學效能發揮受限。因此,教師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和分析,善于運用簡約教學的理念,合理取舍,將其中一個活動刪減,集中精力組織保留下來的活動,使課堂更加井然有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課堂氛圍得以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教學內容有效輸出。
二、恰當挖掘,讓問題更深入
為了不讓學生產生知識的混淆以及認知的錯誤,教師應當針對教材深入剖析,以明確思想品德教學的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仍舉“自己的事自己干”這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自省其身”這一教學環節時,可列出以下選項:獨自完成作業,不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督促;自行上下學,不再需要父母的接送;教師布置的班級任務我能夠獨立、按時完成;自己換洗的衣物能夠自行清洗;放假時,經常幫助父母完成家務;能夠獨立乘坐公共汽車出行;父母不在家時,能夠照顧好自己,按時三餐;父母身體不適時,能夠照顧他們,陪伴在他們左右。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片刻思考后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曉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從而聯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最終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表達的“自立”含義。學生依次選擇后,教師可提問:“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夠八個選項全部做到的呢?”這時,會有極小部分的學生舉手示意自己能夠全部做到。有的教師則會以簡單的鼓勵草草結束,其他自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并未有深刻的觸動,教師也因為沒有抓住重點而錯失寶貴的教育契機。而有的教師則會提出疑問:“只有幾位同學能夠做到嗎?其他的同學是真的不能做到呢,還是缺乏自理的意識呢?”由此,可展開更為深入的教學,以“為何大多數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弱”為引導,讓學生對教材進行剖析,不斷將疑問加深,提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引起重視。
三、積極回應,讓思維更多元
正確的課堂態度,要以學生為中心,不管是教學計劃的改變還是教學策略的創新,都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營造一個高效、活躍、生動的課堂。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首先,教師應該時刻關注課堂思維活動的動態發展,適當、實時、積極、全面地回應學生的訴求和想法,從而使學生的多元思維得到開發,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其次,教師要及時、恰當、敏銳、準確地發現學生的錯誤,并給予正確的教學引導,使其思維得到更寬廣的釋放。只有重視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培養,才能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學習“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案例——“拆二代”陳卿(案例:陳卿因城市規劃拆遷而獲得35套產房的賠償,他將其中的7套出售變現為流動資金,23套則建立成社區養老院,剩下的5套則用于出租),要求對此案例進行分析。在詳細閱讀案例后,教師提問:“案例中的主人公陳卿為何要留下5套產房出租呢?”有的學生會回答:“這屬于投資,主人公的投資意識較高……主人公想要回收更多的流動資金”……還有學生會回答:“出租后陳卿每月能夠有固定的收入,若創辦養老院不能賺錢,他也不至于傾家蕩產。”這個回答充分體現出了這位學生的理財意識以及憂患意識,雖然其回答較為簡單,但卻蘊含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思想,這樣的回答無疑為課堂增添了濃厚的色彩,使課堂變得更為生動和精彩了。但教師卻未給予這位學生的回答較高的關注和重視,錯失了一個深入教學核心內容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重視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思考學生為何會這樣回答,其背后的含義又是什么,積極地回應學生,尊重學生思維的多元性與創造性。若教師能夠重視這位學生的回答,那么教學質量會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睿智對話,讓引領更到位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核心以及靈魂就是其高尚的思想性。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需要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三觀,而教師所發表的一切言論均會成為學生行為的鋪墊。因此,在課堂對話上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觀念,并從中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生活態度與思想。課堂上師生對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睿智的對話能夠使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有更全面的了解,進而提升對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案例,提問:“如果你是案例中的陳卿,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夜暴富,你會怎樣面對?你會怎樣分配這筆錢?”學生A:“旅游、吃東西、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B:“存進銀行里,有很多利息拿。”學生C:“買保險、理財產品,投資。”教師逐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再提問:“因財生禍的案例時有發生,一夜暴富更是讓人頭腦發昏,而案例中的陳卿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行為是正確的嗎?”學生回答:“他建立了社區養老院,還合理分配了自己的財產,沒有用錢做違法亂紀的事,他的行為是正確的。”待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將思想品德知識上升至“財產所有權”“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等層面上來,使課堂教學的思想立意更為凸顯。
綜上所述,要營造簡約、深入、多元、睿智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教師就必須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挖掘更符合現代學生的課程資源,為其營造輕松、生動的課堂氛圍,使其從心底熱愛思想品德課。
參考文獻
[1]蔡琴.如何激活思想品德課堂[J].吉林教育,2014,Z2.
[2]舒潔.打造高效課堂的體會[J].新校園(閱讀),2015,(08).
[3]謝芳.思想品德課堂如何上出幸福的味道[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
[4]謝春華.思想品德課堂:實施“崇善”教育的主渠道[J].江蘇教育, 2015,(38).
[5]郭紅心.思想品德課“五味”的教學功用探析[J].教學與管理 ,2015,(28).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