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出臺了很多相關的優惠政策,在全國基本形成了大眾創新創業的氛圍,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創新創業的廣闊前景,普遍表現出高漲的熱情和激情。但是,我們也看到由于受創業環境、自身創業意識等方面的影響也表現出創業目標不明確、創業信念不堅定等特點。延安時期先輩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當代大學生應該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讓延安精神的精髓在新的時代綻放光芒。
關鍵詞 延安精神 大學生 自主創業 啟示
作者簡介:楊海燕,楚雄師范學院。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077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新時代的大學生在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豐碩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也為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增加了壓力,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也強國之策。同時自主也成為了一個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全國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社會浪潮,也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也相繼出臺了很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但是,從目前的創業形勢來看,雖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潮不斷升溫,可創業成功的卻只有少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頑強的創業精神,難以在創業的艱辛道路上不懈努力、奮往直前。而延安時期的創業精神正是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面旗幟,新時期的大學生應當繼承和弘揚革命先輩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彰顯其時代價值。
一、延安時期創業精神的內涵
延安時期創業精神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日軍和國民黨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為求生存、求發展形成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江澤民同志講創業精神總體概括為64個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艱苦奮斗、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是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對延安時期創業精神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延安歲月已成為歷史,但延安時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卻沉淀為一種精神力量,在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激勵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創業精神的特點
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中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全國已經形成了大眾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也為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機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創業熱潮。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偉大的創業實踐不光要有熱情更要有堅定的創業精神來支撐和鼓舞,新一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在創業道路上該繼承和發揚優良的創業精神。青年時期也是人生道路的重要時期,隨著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區域不斷成熟,個體的自我意識也不斷增強,大學生創業者們在創業初期一般都具備了較強的開拓創新精神、奮斗精神,但是一些必備的創業精神仍然缺乏,再加上社會環境和多元文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精神也凸顯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
(一)有勇于開拓的精神,但缺乏頑強的創業信念
創業信念是支持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奮發向上、不懼挫折、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視野隨著知識素養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社會化程度加深逐步開闊,逐步形成了基于理性思考的獨立判斷能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能夠理性地判斷當前的就業形勢和自身的就業前景,就業觀念從被動逐漸變為主動,也有很多大學生走向自主創業之路,并有著積極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但是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曲折過程,創業的成功是長期堅持和奮斗的結果,創業僅憑一時的激情和夢想是難以為繼的,只有頑強的創業信念才是支撐創業成功的強大動力。就目前大學生創業形勢來看,很多人把創業看作是嚴峻就業形勢下的務實選擇,為了逃避而創業,因此創業的心態不免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再加上缺乏社會經驗,創業起步資金缺乏,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一旦創業過程遭遇挫折和失敗時常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會變得沮喪消沉。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頑強的創業信念,頑強的創業信念不僅是支撐創業者前進的動力,還能讓創業者理性對待創業路上的成功與失敗,并在其中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大學生創業必須樹立遠大的創業理想,要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格局的信念,來引導創業行為不斷向前開拓,才能為他人和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有較強的創業意識,但缺乏艱苦奮斗的創業作風
創業要有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少說空話,多干實事、艱苦創業、埋頭苦干的精神,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市場經濟的到來也極大地調動了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學生創業也表現出了個體的獨立性和主體性特點,有較強的創業意識。但由于自身生活經歷和社會事務能力相對薄弱,在對創業整體規劃時往往顯得過于理想化,甚至有的創業者的創業設想會脫離實際,由此可見,部分創業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仍停留在設想和概念上,甚至還有一部分創業者寄希望于一份創業計劃書,希望用自己的創意來吸引投資,幫助其實現創業夢想。而對于一個創業資本極為薄弱的大學生來說是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因此大學生創業必須要有埋頭實干、講求實效的務實精神,從積累經驗學習知識做起,在創業過程中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切忌投機取巧。
(三) 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但社會責任感弱
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趨于成熟和穩定的階段,個體意識逐漸增強,絕大多數青年學生主張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對待人周圍的人和事,也有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解決問題的信心,他們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在信息時代的社會大環境中,大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更容易接觸外來文化,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著改變,一方面他們認同集體,有為社會、為集體做貢獻的追求,但處理個人與社會、集體、他人關系時更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大部分的大學生創業者都是以獲得利自身益為主要動機。再加上當代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生理和心理成長階段的特點,往往容易受到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價值觀的影響,造成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去創業,同時又表現出較強的功利性,社會責任感較低。當代大學生應該意識到社會孕育了創業的土壤,創業的成果也應該反哺社會,大學生創業應該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最終目標,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延安時期創業精神對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的啟示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創業信念教育
理性和信念是支持一個人奮發向上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十多年的抗戰中,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抗戰神話,積累了豐碩的抗戰經驗,這與中國共產黨的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是分不開的。延安精神內涵的核心就是堅定的信念,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革命由弱變強,轉敗為勝,凝聚了社會各階層的進步力量,奪取了革命的偉大勝利。當代的大學生是共產主義事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新一代的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書寫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不斷開拓創新,實現國家和個人的理想。自主創業是當代青年一代勇于開拓進取的表現,而在創業過程中往往因為缺乏堅定的創業信念而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創業沒有平坦大道,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難免會經歷坎坷與挫折。要讓大學生創業者認識到創業市場雖然商機無限,但對資金、能力、經驗都有限的他們來說,并非“彎腰就能拾到地上的財富”。大學生必須要學會面對風險,規避風險,要知道創業途中隨時可能遇到意外,更有可能面臨失敗。這種情況下,必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鼓勵大學生創業者樹立遠大的創業理想和堅定的創業信念,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為學生積極創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引導大學生在創業熱情和創業信念的感召下,將自己的創業理想付諸實踐,克服一切困難,勇敢地在自己選擇的創業道路上走下去。
(二) 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作風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內容。自力更生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活動中,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而得出的一個創造性結論。延安時期,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山地游擊隊等戰略方針的制定,到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再到獨立思考,開展整風運動等都體現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實質。“革命就是創業,創業如同革命”。創業不是訴諸高閣的空中花園,更不是一紙描繪藍圖的創業計劃書,不論我們選擇何種創業模式,都應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制定合理明確的創業目標,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途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財富。創業者也應該意識到,不管是在創業初期還是在創業小有成就之后,創業道路上都將面臨著各種風險,面對艱苦的境遇時要有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勇氣,取得成就時更應該發揚革命先輩們不屈不撓,不驕不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三)以實現人生價值為目標,培育社會責任感
延安精神包含了舍身忘我的無私奉獻精神,我們的革命先輩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以大局為重,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為革命的勝利創造了豐功偉績,而這種無私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社會責任感,讓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成就了當代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商機,誠然,市場經濟承認個人利益、重視物質利益,但這絕不意味著市場經濟等于物欲橫流,大學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高素質人才,應當超越現實功利,表現出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他人的道義責任,并在創業過程中自覺履行這種責任。目前,我國的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學校創業教育中往往缺乏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這使得原本成功率不高的大學生創業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社會責任感培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社會責任感,在奮斗、創造、奉獻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四、結語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無數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凝聚而成的一種敢于戰斗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時刻激勵著人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延安時期的創業精神是一面旗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指引他們開拓新的時代。在今天,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在創業實踐中賦予延安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讓它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再次綻放時代的火花,精神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戚惠蘭.弘揚八一精神與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江西師范學院學報.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