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
【摘 要】對于觀眾來說,博物館中的講解員非常重要,他們是觀眾了解博物館各類文物的重要“導師”。可以這樣說,講解員如果具備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那么觀眾的聽講效果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對新形勢下博物館講解員應該具備的素質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博物講解員 職業素養 提升途徑
一、引言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精神方面的需求。博物館是公益性事業機構,是服務于社會發展的重要場所。博物館中收集和保存大量文物,為社會大眾提供學習和欣賞的機會,是社會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博物館來說,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是觀眾了解博物館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講解員是否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觀眾的文化體驗和博物館文化服務的提供效果。
二、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意義
博物館作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播科普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重要的社會宣傳教育職能。如何將博物館的展覽職能和教育職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除了通過博物館豐富的標本、先進的設備,結合光、電、聲、影的科學技術,還需要通過講解員優質的講解工作。講解是依據陳列展覽對觀眾進行的解說,它既是陳列展覽的體現,也是展覽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它可以幫助觀眾理解陳列內容、理解展品、掌握重點,還可以使那些無目的游覽的觀眾,通過講解增加參觀興趣,開闊視野,得到更多的收獲。在推崇“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中,熱情生動、富有激情的講解,能使無聲的展品和版面變得生動起來。在博物館科技高度發達、陳列手段日益更新的今天,講解仍以它不可替代的親和力與人性化方式,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講解員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的受教育程度和參觀質量。
三、講解員的必備素養
對于廣大觀眾來說,不同的人來到博物館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講解員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個有心人,認真分析觀眾群體,研究陳列展覽,注意經驗的積累,加強自身修養,樹立以研究為講解服務的意識,使博物館文化傳播更到位,更有效。講解員應該內外兼修,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服務觀眾,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博物館。
第一,文化素養。對博物館講解員來說,文化素養是最重要的基本素養。作為講解員,本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因此其自身科學文化素養直接決定講解的質量。講解員必須熟知文物、博物館基本知識,掌握本館陳列內容及相關展品的背景知識。一些常見的文物名稱、常用的專業術語和文物常識,一些簡單的考古發掘知識,都是講解員應該掌握的。只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講解得妙趣橫生、游刃有余。講解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對日常講解工作進行落實,確保講解的專業性和正確性。
第二,思想道德素養。講解員應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能明確政治方向,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嚴。還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博物館事業。只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才能真正投身于其中,才能在事業上有所發展。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有觀眾至上的服務理念,能積極維護觀眾的合法權益。有熱愛觀眾的情感和品質,能主動、熱情、耐心、細致地服務于觀眾。在日常講解工作的開展中,講解人員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他們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自身的工作當中,積極主動地展開相關服務工作,確保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對于博物館講解員來說,思想道德素養決定了他們的職業素養,對于整個講解工作的開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語言表達能力。講解工作是用語言來表達自身的感情的工作,講解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語言規范標準,吐字清晰,聲音柔和洪亮。在講解過程中,語速也應該進行有效控制,并且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觀眾更容易理解。良好的語言表達,有助于觀眾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欣賞。
第四,其他方面。講解員本身也應該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日常工作中保正穿戴得體,為觀眾呈現一個文明積極向上的狀態。
四、如何提升講解員的自身素質
第一,重視溝通。講解的過程不是單一的對于文物知識進行傳遞的過程,而是與觀眾進行交流的過程。在這樣一個交流的過程中,如果講解人員不能和觀眾進行互動,那么整個講解過程也就會變得非常刻板,講解效果就自然難以得到有效地保證和提升。講解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重視和觀眾進行交流,同時了解觀眾的需求,從觀眾感興趣的角度來展開講解。找準了觀眾的興趣點,后續工作的開展才能得到觀眾更好的支持和配合,并且觀眾也能保證一個良好的情緒和狀態來接受講解員的講解。講解員在進行講解之前,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不同的觀眾設計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進行更好地參與。例如,對于一些帶著小孩子的家長,讓孩子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家長本身的思考也能得到更好的帶動。在新時期博物館講解工作的開展中,我們應該意識到講解不是單一地對于一些故事和典故知識進行講述的過程,而是和觀眾進行全面溝通互動的過程,這樣講解工作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地發揮。
第二,對于講解的方式進行豐富。在以往的博物館講解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千人一詞”的特點,講解人員只需要熟悉稿子就可以完成講解工作。這種千篇一律的講解方式很難調動參觀者的興趣,也就無法讓其對歷史有更好的了解。我們應該認識到,博物館所面向的觀眾是沒有限制的,不同的觀眾存在差異性。在進行講解時,講解人員應結合觀眾的年齡、性別、愛好、職業等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講解方式。這種多元化的講解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作質量,也避免了講解內容千篇一律所造成的枯燥感。例如,對于一些外國游客,講解人員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中國傳統故事等特色內容,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講解效果。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講解過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故事類的內容,讓他們進行更好地理解,這樣整個講解氛圍也就會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這種多樣化的講解方式對于講解員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進行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確保整體講解效果。
第三,提升講解能力。講解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是講解人員日常工作中應該注重的一方面內容。博物館內部可以定期舉辦相應的講解比賽,讓講解員積極參與。這樣講解人員一方面具有競爭意識,另一方面也能在積極準備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整體工作水平。對于一些優秀的講解人員,可以讓其做好示范,幫助其他講解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以老帶新”“優秀帶普通”的方式,也可以讓博物館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進步氛圍。這樣整個講解員群體自身的專業素質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在講解員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打斷講解過程。針對于這種打斷情況,講解人員也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例如,部分參觀者會對于講解員所提出的一些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從細節層面上深入,提出很多新的問題。在這樣情況下,講解人員就應該利用所積累的經驗進行應變,避免講解過程被中斷,影響參觀者的參觀體驗。講解人員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并對各類問題進行積極總結,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不同情況下講解工作的需求,確保整體工作的順利開展。講解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藝術性,講解人員不僅僅需要在講解工作中付出體力勞動,同時更要付出腦力勞動。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如果講解人員不夠了解,那么講解過程就會變得十分局限和呆板沉悶。在觀眾提出比較專業的問題時,講解人員也很難進行回答。講解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進行不斷地積累,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日常講解工作中將知識和表達藝術進行有效地結合,并且將語言價值進行更好地傳遞。在當前社會中,觀眾在參觀博物館時,不僅僅是要滿足獵奇心理,同時還需要獲得更多的知識。
第四,把握好講解工作的細節。對于講解員講解工作的開展來說,細節的把握質量決定了他們講解工作的開展效果。想切實地提升講解工作的質量,講解人員就應該對講解進行深入的分析,從細節入手,更好地提升講解內容的感染力,更多地融入情感。例如,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不僅能夠傳遞信息,更能夠傳遞情感。因此講解員在講解時,應該保證眼神的專注度,避免眼神飄忽不定。同時也應該根據不同的參觀者身份改變眼神:對待長輩時,應該眼神向下,以表示謙恭;對待孩子時應該靈活、專注,以表達親和等。在針對不同的講解內容時,也應該適當調整眼神情感。例如,在講解革命歷史時,講解員應該用眼神傳遞出一種同情、堅定的情感,以感染聽眾。微笑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講解員在講解中應該善于利用微笑來化解工作中的問題,如在聽眾提出疑問時,講解員應該用微笑表示耐心。當然微笑作為一種重要的肢體語言也不能濫用,如在講解抗戰歷史時,就應該保持深情肅穆,以示尊重。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博物館講解工作來說,講解員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決定了整體工作的開展效果。講解員在對觀眾知識需求進行滿足的同時,也應該讓觀眾感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講解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不斷地進行積累,積極提升自身的講解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廣大觀眾進行服務,并且更好地適應當前博物館服務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荊學春.淺論優秀博物館講解員應當具備的綜合素質修養[J].大眾文藝,2015(11).
[2]孫勤.提升博物館講解員業務水平的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1(05).
[3]文志平.淺析博物館講解員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及其提升途徑[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0(06).
[4]宋才發.民族博物館講解員的素質及規范探討[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5]羅純新.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性與藝術性分析[J].群文天地,2012(01).
[6]楊曉麗.對博物館講解員工作有效性提升策略的三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2(16).
[7]劉寧俠.文博館講解員:新時代要有新素養[J].祖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