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勞動合同法》是技工學校法律課的重要內容,目的是提高學生勞動合同意識及勞動維權能力。但是,由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導致教學成效不佳。本文以《勞動合同法》為例,總結了法律課在技工學校的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了筆者對法律課進行一體化教學實踐的基本情況及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法律課一體化教學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 技工學校 《勞動合同法》 理論實踐 一體化 教學
作者簡介:張明塘,河源技師學院教師,法學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法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16
2009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并決定在全國部分技工院校中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列入試點的技工院校要在統一指導下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未列入試點的專業課程和技工院校,應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安排。在此背景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引起了許多法律教學工作者的關注。
一、《勞動合同法》在技工學校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缺失
在技工院校,專業理論、技能的課程設置是重點,而文化理論課程設置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淪為“填課式”課程,尤其是法律課程。除個別專業需要,設置了專門的法律法規課程以外,許多專業并無法律課程設置。就本校而言,《勞動合同法》作為一部對學生非常重要的法律,也只是穿插于就業指導課程中的小部分章節當中。課程設置如此缺失,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更別談提高學生的勞動合同意識及勞動維權能力。
(二)教學理念落后
實施一體化教學必須依托良好的教學環境。但是,大多數技工院校的法律課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角”,而學生只是“配角”,甚至淪為“跑龍套”的。這與“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是相違背的,完全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同時,大多數教師忽視了教學與實踐并重,沒能把課程內容轉化成合適的任務或項目,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三)法律專業教師缺乏
在技工院校,法律專業教師非常稀少,優秀的法律專業教師就更少了。大多數情況下,法律課主要還是由非法律專業教師任課,比起法律專業教師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要想對法律課實施一體化教學,在師資隊伍的素質這一關鍵環節,還是存在嚴重不足的。長此以往,還將不利于提高法律教學的質量。
(四)一體化教材匱乏
法律課要進行一體化教學,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于一體的教材。目前,大多數技工院校法律課還是使用理論性較強的傳統教材,并不能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而以一定的法律業務工作項目作為模塊進行設計,并根據相應的工作流程編寫內容的教材,仍舊空白。這種情況,導致了法律課一體化教學缺少教材支撐,難以進行。
(五)教學方法單調
對于法律課,大多數教師以講授為主,極其單調。加上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法律規章制度多,內容枯燥。導致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感,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效果不理想。
(六)考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個別學校考核方式由平時成績、單元測試和期末考試三部分組成,實質差別不大。在這樣的考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更關注最后的考試成績,而非課程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應用。
二、法律課一體化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法律教學成效
傳統的法律課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時效性普遍低下。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及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法律教學的趣味性、實踐性、實用性。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快速的應用到實踐之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活動,不僅更好的對法律進行感知與理解,還能全方位提升觀察、分析、運用、研究、合作等綜合能力。最終,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能力,外化為行動。
(三)促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
為了實現法律課一體化教學,法律課教師必須設計一體化項目或任務、實施流程及評價方式等內容。這比起傳統的法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促使其要進行一體化教學的相關學習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三、《勞動合同法》教學中,如何實施一體化教學
《勞動合同法》教學實施一體化,筆者首先將課程設計分成四個學習項目,包括: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總則、附則、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設計、方案實施、評價與總結,都是由學生負責完成。并按照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和結果展示五個流程來完成教學活動。下面以教學項目勞動合同的訂立為例。
(一)確定項目任務
教師確定好項目任務,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了解任務目標,認知勞動合同的內容條款,掌握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流程及步驟。
教師提出以下任務:
1.按照分好的小組,每組成員分工合作擬定一份合法的勞動合同和一份有“陷阱”的勞動合同。
2.按照勞動合同訂立的具體步驟,由各個小組派代表(作為勞動者)到指定的小組(作為用人單位),模擬簽訂勞動合同,具體步驟如下:
(1)用人單位公布招工簡章;(2)勞動者自愿報名;(3)全面考核;(4)擇優錄用;(5)簽訂勞動合同。
3.小組代表簽訂合同后,返回所在小組。由小組全體成員共同針對該勞動合同提出修正完善的意見,并做好記錄。
(二)制定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項目任務,有針對性的制定好學習計劃,確保高效完成任務。小組成員應做好以下準備:相關信息收集,相關物品資料配備,人員安排分工等。
(三)實施計劃
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逐項進行。實施時,要做到下面幾點。
1. 遵守課堂秩序。不得做與課堂活動無關的事情,保持課堂良好秩序。
2. 聽從安排,積極參與。不得無故拒絕安排任務,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
3. 按時按質完成。不得馬虎對待任務,要高效完成。
(四)檢查評估
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查評估,并形成評估意見及成績。
(五)成果展示
首先把成果在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展示,然后再由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全班進行展示,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指導。
四、一體化教學與普通教學模式的差異
針對一體化教學與普通形式的教學在實際效果方面的差異,本文選取了筆者所在學校畢業班的學生進行了實際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的形式對施行了一個階段的《勞動合同法》教學進行了成果檢驗。得到如下的統計圖表:
通過統計結果可以明確的是,一體化教學對于貫徹法律條文在學生之中的影響力和理解程度有較大的幫助。圖中數據67.9%和40.6%是針對一體化教學實驗班級與普通教學班級學生分別進行的關于《勞動合同法》條文的問卷調查所得出的。在參與了一體化教學之后,67.9%的學生對于法律條文可以做清晰明確的解讀。而未參與一體化教學的學生有只有40.6%的人可以做到。
五、法律課一體化教學的建議
(一)增設法律課程
技工學校法律教育教學的發展,要依托課程的建設,而目前大多數技工學校并未構建法律課程體系的情況。本文認為,技工學校應根據專業和學生實際需求,在通過專業調研、學生需求調查,以及論證后,增設相應的專業法律課程和法律基礎課程。
(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一體化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也不愿意主動的進行轉變。對此,本文認為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一體化課程改革。通過參加教學教研活動,不斷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
(三)配備相當的法律專業教師
技工學校要根據教學需要招收適量適合的法律專業教師。法律課一體化教學,教師隊伍素質很關鍵。招收適量適合的法律專業教師是指,一方面要招收與教學班級相匹配數量的教師,另一方面要優先招收具備法律專業資格、教師資格與法律工作經驗的教師。
(四)開發一體化教材
目前,法律課一體化教學需要一體化教材。技工學校的法律課教師要主動學習一體化教材開發技術流程,結合本校專業特點,編寫適合一體化教學的教材。
(五)積極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
講授式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一體化教學的需求。教師在一體化教學中,應當積極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開展實訓體驗活動、設置情景虛擬實踐環節、穿插游戲活動、添加影響材料、對接實踐單位等。又比如,在教學方法上,可以積極嘗試情景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反串授課法、討論教學法、案例評說法等。
(六)建立一體化實踐環節
法律是一門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法律課程缺少實踐的真實環境。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開設諸如圓桌論壇、辯論、法律講堂、模擬法庭、觀摩教學、以崗實踐等實踐意義較大的法律實踐活動。
(七)完善考核方式
完善的考核方式能保障一體化教學的有效實施。技工學校法律課的考核應該將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馮梅英、史平臣、王麗英.高職院校《勞動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以邯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3).
[2]謝炎均.關于技工學校勞動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反思研究.祖國.2017(5).
[3]楊柳、王平.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做一體化”改革的思考.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3).
[4]賈薇.高職院校思政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以《法律基礎》為例.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
[5]王艷萍、李永芝.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在法律職業教育刑事法律課中的構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27(4).
[6]楊晶.職業學校一體化課程教學實踐與探討.教師.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