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心怡 李小翠 郭宇軒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樓盤不斷涌現,伴隨而來的高空拋物侵權案件也頻繁發生。為妥善處理相關問題,我國出臺了《侵權責任法》,在第87條中作出如下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雖然對被害人有了一個交代但是該條款類似“株連式”的規定由于使大多數人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產生了諸多問題,并且讓拋物者本人產生了僥幸心理。本文即通過對高空拋物行為的探究進而尋求一種新的對于受害人的更為合適的救濟途徑。
關鍵詞 高空拋物 侵權責任 受害人 救濟
作者簡介:郄心怡、李小翠,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郭宇軒,河北上廣律師事務所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25
一、高空拋物受害人侵權法保護的困境
(一)高空拋物行為的概念
《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睆脑摲l的規定中可以歸納出高空拋物行為的概念:高空拋物行為是指不能查明的侵權行為人將物品從建筑物中扔下造成了他人損害的行為。
實際上高空拋物行為并不單單是發生在建筑物上。在構筑物乃至其他的一系列的較高的空間中都有可能發生,如電視塔、橋梁、高速路高架橋等。本文主要就小區的高層建筑中的高空拋物侵權行為進行論述。
(二)高空拋物行為的特點
1.高空拋物行為的侵權人不能確定
高空拋物行為的具體侵權人不能確定,這是高空拋物侵權行為區別于一般侵權行為的重要特征。因為如果能確定加害人則按照一般的侵權行為處理即可,就不必作為一種人特殊的侵權形式來探討了。受害人對于高空拋物往往是預料不到的,正所謂是天降橫禍,在加害人不主動聲明自己是侵權人并承擔責任時,受害人不能搜集證據,其舉證是十分困難的,并不能以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誰是侵權行為人。
2.高空拋物行為的侵權人存在于一個相對確定的時空內
雖然高空拋物行為的具體侵權人不能確定,但是可以肯定該行為人存在于一個相對確定的時間與空間內,比如某人在一棟住宅樓下被砸傷雖然具體的行為人不能確定,但是可以肯定改侵權行為人必然是此時此刻在住宅樓中的某人。由于這個原因《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是符合邏輯的。
二、我國高空拋物受害人救濟途徑
《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p>
《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是拋擲該物品的行為人的責任,所以根據民法上的責任自負原則應當由具體的高空拋物侵權行為人本人承擔侵權責任。該棟樓房的住戶們可以再人道主義的方面給予補償,本著鄰里情分給予關照,但是法律不能強人所難,也不能讓人勉為其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高風亮節的無私幫助他人,不能讓這些無辜的住戶們對于受害人承擔法律所規定的強制的補償責任。對于整棟樓房的住戶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部“連坐”的法律,誅連這些無辜的為侵權行為人買單的人。
對于“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規定,讓部分住戶承擔這種舉證責任明顯違背民事訴訟中關于舉證責任的理論,我國民事訴訟法所貫徹一般的證據規則是 “誰主張,誰舉證”,只有在當事人存在對于證據掌握上的不對等地位進而導致雙方舉證難易程度過于懸殊才會引起舉證責任的倒置。然而,在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案件中,由受害人舉證是什么人實施了拋擲物品的行為致其受到損害并不容易,那么由建筑物中的住戶舉證其從沒實施過拋擲物品的行為也是非常艱難的,你可以證明自己做過什么事情,那怎么證明自己沒做過什么事情呢?這對于那些需要承擔舉證責任的住戶而言則是十分荒謬的。“證明自己沒有做過什么的證明責任是極其困難的,當建筑物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實施拋物行為時,將導致無辜的個體無故身陷是非,官司纏身,基本的正常生活都難以保障?!?/p>
《侵權責任法》中第87條所規定的“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與第85條所規定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兩法條對照來看,這兩個法條很明顯有規定不清的地方。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很可能就是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的擱置物、懸掛物,如放在陽臺的花盆墜落。那么這兩個法條將如何運用?在司法實踐中關于法條的應用過程中難免產生混淆,同一個案件引用不同法條會產生不同的判決結果。如果兩者不能明確應用,造成同案不同判,這對于司法實踐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三、高空拋物受害人救濟途徑的完善
(一)高空拋物受害人可能的救濟途徑
1.物業管理者責任
我國《物業管理條例》第2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第47條規定:“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p>
我國物業法對物業企業已經規定了物業管理部門的安全保障義務。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保護工作是物業管理部門的職責所在,小區的物業公司應該保障小區內居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小區內的全體業主向物業管理部門繳納了物業管理費,物業管理部門就應該本著契約精神承擔其應該承擔的義務與職責。比如:物業公司應該在小區內安裝上攝像頭,保證實時監控小區公共場所的安全狀況;物業公司也應經常派遣物業管理人員在小區內巡邏,并排除危險,防護于未然;在小區進出口位置豎立高空拋物警示牌、粘貼安全教育標語等。當受害人被侵權行為人所拋擲的高空拋擲物所傷害后而侵權人又無法查明時,物業管理部門應該本著法律與合同的義務對受害人承擔一定的責任。
2.商業保險責任
補償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所受到的損失是保險的功能之所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保險的項目也變得種類繁多,在商業保險中完全可以設立一種全新的險種——高空拋物險。商業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而高空拋物險既可以屬于人身保險也可以屬于財產保險,具體的劃分應該以保險的對象以及最終的保金歸屬方來決定。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建筑物使用人可能隨時需要向因高空拋物的受害人承擔補償責任。這對于建筑物使用人來說無疑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讓這些住戶們承擔這些補償責任,這也屬于一種意外。這是住戶們的財產方面的損失,故應屬于財產保險。
對于受害人來說,其無辜受到高空拋擲物的傷害,這也是一種意外事故。拋擲物由于是從較高的空中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落并砸到守護人的身上,作用力是特別巨大的,受害人一般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嚴重的會重傷甚至會死亡。受害人是受到意外的人身及生命的損失,故應屬于人身保險。
高空拋物險可以同汽車交強險一樣都歸屬于強制保險的范圍內??梢杂蓸I主設立業主大會或者由小區居委會來主持并收取住戶們一定的費用,再向保險公司投保,并選擇所購買的保險的險種。一旦發生高空拋物致使受害人損的案件,保險公司應依照保險合同進行賠付。如果是財產險就賠付給小區的住戶們彌補他們的財產損失,如果是人身險就向受害人進行賠付,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商業保險可以將風險化大為小,分散風險的承擔,并真正切實的保護好受害人的損失,又減輕了法院判決難以執行的問題。
3.社會保障救濟
高空拋物是我們國際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事件,國家不能逃避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高空拋物問題不應該僅僅屬于一個法律問題,它還屬于一個社會問題。對高空拋物侵權我國可以設立一項高空拋物救助基金。政府作為社會的代表應由政府的財政支出作為投入的資金,并由政府組織機構進行運營,基金主要用來對受害人進行補償?;鸬膩碓纯梢赃@樣分配:政府財政支出一大部分,由房地產開發商拿出一部分,市民們也可以募捐一部分?;鸬膩碓醇叭ハ驊皶r、透明的公開,并自覺受人民的監督,這樣才能保證基金的良好運營。國家承擔社會責任采用救濟基金方式對受害人進行補償,不僅彌補受害人損失,也是我國政府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更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于化解我國的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救助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平,穩定社會秩序都有重要意義。
(二)高空拋物受害人侵權法救濟的解釋與適用
1.高空拋物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明確
按侵權責任損害賠償責任的一般構成四要件的要件理論來說,在高空拋物中只有侵權行為、損害后果,卻沒有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具體的侵權人以及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間的因果關系,所需承擔責任的建筑物使用人也沒有過錯。這樣也就不應把高空拋物納入傳統侵權責任法的范疇之內,但是出于對受害人的保護,及時的救濟受害人,《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對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害是“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的使用人進行“補償”而不是被稱作“賠償”,因為建筑物使用人不符合承擔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不是真正的侵權責任人,不能僅僅是因為找不到真正的侵權人就把這些住戶硬生生的推定為侵權人,因為沒有具體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義務主體,正因為如此建筑物的使用人的“補償”責任并不是他們對侵權責任的承擔。要明確這一點,住戶們的賠付是因為法律規定的義務,并不是有罪推定,把住戶推定為了侵權人。
這對于司法實踐中法院判決書的作出有重要導向作用,判決書中應明確寫明是“補償”而不是賠償,這樣可能對于應承擔責任的賠償義務人的心理來說更容易接受——他們是幫扶受害人的好人而不是一個壞人,這也是法律司法正義的一種表現。
2.高空拋物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明確
以二元論的侵權責任的歸責體系而言,有人把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歸于過錯推定原則,因為《侵權責任法》第87條有這樣的規定“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但是“過錯推定責任也沒有脫離過錯責任原則的軌道,而只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法” ,過錯推定原則也屬于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必須在因果關系明確的基礎上才能適用,而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缺乏明確的行為人,而因果關系便無從談起,這明顯不符合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同樣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更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本身沒有過錯,但是行為人與造成損害原因有直接關系,依法律規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中為了彌補過錯責任的不足而設立,其僅僅適用于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的幾種特殊情況,并不是無條件適用的。
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钡敲穹ㄋ幎ǖ摹肮截熑巍辈⒉皇且环N歸責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只是在賠償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并不是承擔責任的依據。是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的,其意義是在人道上對于被害人的救濟,從而在經濟上對于被害人給予一定的補償,所以說《侵權責任法》第87條參照的是公平責任原則,但是其本身并沒有屬于自身的一項歸責原則。
(三)高空拋物受害人侵權法救濟的立法完善
1.明確拋擲物與墜落物的區別
前文已經談到《侵權責任法》的第87條與第85條的概念明顯含混不清,并且第87條將墜落物也納入到了同一法條調整的范圍之內,這很明顯是不合理的。應該在法律上明確這兩者的區別進而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梢詫⒌?7條中的“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的規定刪除出該法條,把這一規定作為第85條的一項特殊規定,將第87條完全的作為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規定。
2.明確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責任承擔方式
《侵權責任法》的第87條僅規定了“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但是補償責任的承擔方式卻不慎明白,補償人之間承擔的究竟是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未作出明確規定,這不能不說是立法當中的疏漏。明確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方式可以讓補償責任人更明確的分擔自身的補償責任,減免不必要的紛爭,防止相互扯皮,更能夠大大保障高空拋物侵權受害人的權益。
筆者認為,《侵權責任法》的第87條采用按份責任的責任承擔方式更為合理,因為第87條的規定是采取公平責任對被害人的一種補償,對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即責任承擔人來說并沒有懲罰性,旨在保護被害人。連帶責任是因為連帶責任人之間具有連帶關系,是法律所明文規定的,對于這些無辜的住戶們苛以連帶責任是極為不公平的,受害人極有可能對一個責任人要求承擔全部責任,這會極大的增加住戶的負擔。而采取按份責任則會使責任更加明確,各個責任者之間承擔的責任份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對于經濟條件好的住戶可以多承擔一些,對于生活困難的住戶可以少承擔部分責任。這樣更彰顯了法律的公平正義也避免了責任者之間的相互推諉,對于司法實踐來說,法院的判決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被執行。
3.明確高空拋物侵權的補償標準
第87條所規定的補償責任是為了補償高空拋物受害人的損失,因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并非具體的侵權人,所以他們所承擔的應該是一部分的責任,而不是害人所受損失的全部責任,所以此補償責任應在一個合情合理的范圍之內,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立法應當確定該補償責任的責任范圍,可以出臺司法解釋,列明補償項目明確,哪些損失需要補償哪些可以不進行補償,以及補償的數額標準。以避免類似案件出現相互不同的判決補償的項目以及補償數額,影響法律在司法實踐過程中的威嚴性、統一性。而且補償標準的確定應當考慮到每個責任主體的經濟狀況對于補償數額的具體分配,法院應結合具體業主的實際經濟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補償判決。
4.在法條中加入業主們追償的條款
在法條中可以加入承擔補償責任的業主們的追償條款,上文已經論述,業主們對于受害人的補償根據的是民法的公平責任原則,而不是有一個明確的歸責原則讓業主們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無辜的,甚至也算是另一種“受害人”。所以法條中應該加入第87條規定中的“可能加害人”的追償權,在“可能加害人”對受害人進行賠付后,如果后來能找出真正的高空拋物行為實施人,則應由無辜的業主們對其進行追償。如此,可以免除非責任人員的損失,更加彰顯法律的公平正義。
5.在法條中加入受害人追償全部損失的條款
由于受害人的所獲得的賠付款項是由“可能加害人”補償而來的,是基于公平原則分擔后的損失,該補償款項必定不能囊括受害人的全部損失。故而,在找出真正的高空拋物行為實施人后,受害人應可以就除去受到的補償之外沒有得到的賠償的部分向具體侵權人進行追償。對于造成被害人重傷殘疾的可以要求最低生活保障賠償,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其家屬可以要求喪葬費等。這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也是符合侵權責任法的賠付要求的,而且這樣的規定能夠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2]梁慧星.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幾個問題.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3]李霞.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法律救濟——以《侵權責任法》第87條為中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4]王利明.論拋擲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6,24(6).
[5]楊立新.對于建筑物拋擲物致人損害責任的幾點思考.楊立新民法評論.2004(7).
[6]謝哲勝.高層建筑物致人損害的責任//王文杰主編.侵權行為法之立法趨勢.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7]張新寶、唐青林.共同侵權責任十論——以責任承擔為中心重塑共同侵權理論.出版信息不詳.
[8]楊立新.侵權行為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徐同武.論高樓拋擲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法商論壇.2010.
[10]王利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11]李靜.高空拋物行為責任承擔之我見.大眾商務.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