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加文
摘 要:加強語感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感訓練,讓學生充分展現個性化的主觀感受,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世界,最終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強化朗讀;創設情境;培養習慣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的語感上。那么什么是語感?就是在長期的閱讀活動和規范的語言訓練中,逐步養成的有經驗、比較直接地感悟語言的綜合能力,是對語言隱含意義的一種深刻的直覺、頓悟和心理體驗。加強語感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呢?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以直觀形象促語感
閱讀課堂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抽象、曲折、委婉,甚至情深意長的語言文字,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只能簡單地或者生搬硬套地從字面理解,不能領會深層次的含義。這種情況下,不妨把概括的東西創設為具體、形象、直觀的情景,讓學生觸景生情、浮想聯翩,進而讓學生產生頓悟。筆者在教學閱讀課文的時候,課前認真準備一段通俗易懂的導語,再利用簡單的圖片、形象的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大膽地在情境中分角色演示,啟發學生去感受字里行間的語言氣勢。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為了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前提下,能夠再現當年五壯士跳崖的壯烈場面,我播放了一段五壯士跳崖的視屏,并配上事前準備好的導語,并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學生講述五壯士驚天動地的壯舉。學生一下子明白了五壯士為了讓群眾轉移安全的地方,當任務完成后,本可以甩掉敵人,追上部隊,但是,他們為了確保部隊和群眾的安全,他們毅然決然選擇了把敵人引向絕路,然后壯烈跳崖……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不僅明白了五位壯士自我犧牲的價值,更加激起了學生對日本鬼子的痛恨……
二、加強朗讀訓練,以情感朗讀促語感
語文課堂教學要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關鍵在于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讀課文。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筆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以讀代講”的教學思想充分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環節。
首先,要求學生自由讀、慢慢讀,在讀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與同桌交流后,再讀第二遍,這一次要抓住重點,帶著交流的意見、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部分,教師巡視指導,解決讀的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適時肯定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增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情意盎然。
其次,根據不同課文內容,豐富閱讀形式。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要適當改變閱讀方式,避免機械地、漫無目的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如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模仿文中人物語氣、語調和語速朗讀,讓學生邊讀便揣摩人物性格,在自己心中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個性。
其三,教師范讀,讓學生默默傾聽,使學生在心里漸漸產生情感波瀾,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入情入境,達到“語文悟其神”的境界。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結合課外閱讀促語感
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僅靠教材上的內容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要求的。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覺閱讀、主動閱讀、持久閱讀。當然,每個學生的語言基礎不一樣,對語言的感悟也各不相同,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
首先,所有學生都要學會入情入境地閱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邊深情并茂地朗讀,一邊展開聯想和想象。通過目視、口誦、耳聞、心思等多種感官,讓書本中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躍起來。這樣長久堅持下去,語感的培養就隨到渠成了。
其次,小學語文課本所選的課文言簡意賅、流暢優美、生動上口,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如增加字詞再讀,減少字詞再讀,讓學生體會到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富有變化的無窮魅力。
其三,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是語文學科的性質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行形式多樣的語感訓練,充分展現學生個性化的主觀感受,充分表達內心世界的情感前世界,充分表現個人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最終豐富學生的精神領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