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家規
效果起連鎖反應的教學,是指小學四年級至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在教師引導與安排下,由學生承攬講述課文,互改統改作業的教學方法(以下簡稱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起連鎖反應。現就如何進行引導與安排學生講述課文、互改統改作業和教學效果起到哪些連鎖反應,以及效果起連鎖反應的主要原因作簡要介紹:
一、如何進行引導與安排學生講述課文
引導,亦稱啟發或點拔,是傳授知識的一種方式。如何進行引導與安排學生講述課文?其簡要方法、步驟是:先做示范,教師按照傳統授課方法與程序,授1至2篇課文作示范,完畢,然后邊引導邊點名或輪流安排學生模仿,進行重復講述示范文,待操練至每生講的水平達到基本要求時,逐步以安排為主,安排舉手自薦的學生講述新課文,在講述新課文之前,學生毫無疑問會主動看書、備課、查工具書或用電腦,解決生字新詞的問題,屆時上課,學生照示范方法、程序,逐字、詞、句講解分析課文,接著歸納段落和全文大意,最后引導學生分析課文體裁與寫作特點。
邊引導同時為何要以安排為主呢?因為一個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且一節課人均不足一次講課機會,講的時間不過一兩分鐘,所以在安排上,成績較好的講難題,容易講的,成績較差生則優先,不僅做到每篇課文每個學生都有講課的機會,還要做到每生講課基本成功,如發現某生對某個問題講錯了或遇到難講的地方(及時發現問題),教師不予以直接糾正與解答,而由學生集體討論,如討論某個問題各抒已見未有結果時,教師視情點拔后,仍由自薦學生講解清楚(及時解決問題)。
二、如何進行引導與安排學生互改統改作業
如何進行引導與安排學生互改統改作業,教師先按傳統批改方式,作業作文各改一篇作示范,學生以后做的作業,互相交換后模仿示范進行修改,每次修改完畢,邊安排自薦生上講臺板書,統改,每生改一題或多題,邊講邊改,其余同學在各自座位上,對照互改后自己的作業,邊聽邊看,如發現還有錯,再次糾正(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錯誤),最后謄寫到另一作業本上。
學生改作文是在交換作文本互改的同時,教師點兩篇寫得較好的作文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待互改與板書大致完畢,安排自薦生上講臺統改,通常寫的是記敘文,學生在邊講邊修改時,教師視情提示板書文是否有六要素,是否語句通順,敘事具體等,待兩篇作文分別統改完畢,各自借鑒統改后的板書作文,選一文再次進行修改與謄寫;課堂上,學生可以與同桌或自選互改作業,約花幾分鐘,其余時間用于統改,統改不可能每節課人人都安排,但盡量做到一兩個星期內每人安排一次。作業由學生做,然后互改到統改,到自糾、謄寫等操作,將作業落到高質量實處。
三、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起到哪些連鎖反應
在任教期間,帶小學畢業班語文課約占三分之二,每屆小升初語文成績,在管轄區同年級名列前茅,還連帶本班數學成績領先;原星子縣教育局在花橋完中設立小升初95分以上初一班,學校環境相對優越,任課教師由學校集體推薦,實行節假日在內全天封閉式教學;而我帶的是戴初中帽的華林小學初一班語文,包括留級生在內人均49分,學年度統考(驗收),語文在全縣89個初一班中名列集體第一,郭老師帶的數學,僅次于擇生班,名列第二,學生個人前三名成績均為我班學生;原星子縣花橋完全中學師生公認的歷屆拔尖生,曾是我小學教過的學生。
四、教學方法取得效果起連鎖反應的主要原因
(一)及時發現及時糾正解決學生在課文、作業、作文中存在的錯誤和問題。學生通過講課文、互改、統改作業作文,才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并及時得到糾正。這對提升中下游學生成績極為有利。
(二)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在學習方面,通常學生已養成看書、查字典用電腦與做作業作文的習慣,語文教學方法又養成學生講述課文,互改統改作業作文的習慣,這樣將備課、講課、寫作業作文、改作業作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久而久之,學生自然養成習慣性獨立思考解決書本、作業作文中所有存在的問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語文教學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那么數學課乃至學生升入初中、高中階段各門學科的學習,自然也是如此,這就是上述講到的語文成績領先,連帶本班數學成績領先,還又連帶學生升入初中,高中階段,歷屆有拔尖生的緣故。
(三)提升學生多方面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變成引導式傳授知識的場所;變成學生講課改作業作文的平臺;變成學生自已相互發現糾正講課中,作業作文中錯誤,研討式解決疑難問題的基地。這些措施對提升學生口表、寫作、觀察事物、聽清事理、辨別、思維、邏輯、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極為有利。諸多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語文、數學乃至延續到在中學階段各門學科成績出色。
(四)具有先進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課學生是否都聽了,聽懂了,批改的作業是否看了,是一個未知數;而在學生講課中,表面看來,是你講一句他講一點,全文由學生按程序分攤講,但實際上,對任何哪一篇課文,學生都作好了準備。何以見得?請觀察:1.無論講哪個方面的內容,通常學生都舉手要求講;2.某生講對了,無人舉手,如講錯了,臉紅脖子粗,同學們紛紛舉手要求糾正。從這些現象來看,學生講課都是有準備的,有準備才會講得起來,講得起來就能發現錯誤,發現錯誤就能及時得到相互糾正。有準備(備課)的講述課文、改作業,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體現。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科學引導合理安排緊密結合在一起。譬如,按程序講到某難題時,教師先由遠而近,從籠統、抽象、深奧的角度進行引導,慢慢將難題引至淺顯、明白時,發現有人舉手,就安排中游成績學生講解清楚,然后問某生(下游成績),他講得對嗎?請你重復一遍,最后教師給予肯定(表揚)兩位后,接著進行重復講解作結。這種引導式并側重于中下游學生成績的教學,全班總體成績當然會好。
總而言之,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先進,體現在教學效果方面相對領先,能取得讓人想象不到的優異成績,亦稱教學效果,教學方法能有連鎖反應的教學效果,據相關報雜和網上查閱,未見類似教學效果的報道,由此可見,效果起連鎖反應的教學非常具有研究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