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素珍
摘要:目的 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8月164例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76例和對照組88例,觀察組采用中藥聯合阿奇霉素進行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阿奇霉素治療,治療周期不超過2 w,比較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10%,對照組為80.7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肺部羅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退熱時間比較中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阿奇霉素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6-0115-02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因之一,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中常見,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噴嚏、或長期慢性咳嗽等。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各個年齡段兒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其年感染發病率9.6%~66.7%,并每隔3~8年有一次流行[1]。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一種肺炎,本病約占小兒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達30%[2]。西醫治療使用阿奇霉素、紅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對癥治療,療程長,胃腸道副作用常見,嚴重者有肝功能損傷的危險[3]。筆者在兒科門診使用中醫藥聯合抗生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一定療效優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門診收治的可隨訪患兒164例,均臨床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并符合《兒科學》第7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每例患兒根據隨機表按照隨機分配到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治療。其中觀察組76例患兒,男童40例,女童36例,3歲以下12例,3~6歲46例,6~14歲18例;對照組88例,男童43例,女童45例,2歲以下25例,2~6歲42例,6~14歲21例。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研究的患兒經過肺炎支原體血清檢查確診,有發熱、咳嗽、畏寒、咽痛等癥狀,部分血液學檢查伴有白細胞升高,胸部X線檢查有斑片影符合肺炎診斷,符合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就診前未服用抗生素等影響療效觀察的藥物;患兒及家屬同意門診治療,同意按照隨機化治療方案,并依照醫囑定時回訪復診。
排除標準包括未進行肺炎支原體血清檢查確診;或伴有高熱、驚厥、大葉性肺炎等需要入院治療的患兒;患兒及家屬不能按時門診回訪的;有其他重大疾病的;對大環內酯類抗菌素藥物過敏的;伴隨其他感染需要聯合抗感染治療的。
1.3方法
所有患兒首次就診記錄年齡、體重等一般信息,并收集病程,體溫、肺部聽診等信息。所有患兒均使用阿奇霉素顆粒口服治療,按體重10 mg/kg,1 次/d,用量不超過0.5 g/d,連續給藥3 d后復診,由醫生判斷是否在停藥3~4 d后繼續口服阿奇霉素,治療周期不超過2 w。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加用中藥治療,使用三子養親湯合麻杏石甘湯為主方隨證加減。主方為:蘇子6 g、白芥子6 g、萊菔子6 g、杏仁6 g、炙麻絨3 g、川芎6 g、百部6 g、桃仁3 g、甘草9 g。風熱證去川芎,白芥子加用石膏10 g、桑白皮6 g、肺經草6 g;伴納差、痰多等脾虛證,加用山楂10 g、炒麥芽6 g、陳皮6 g。3歲以下每日煎水100 ml少量頻服,3歲以上每日煎水150 ml,3次服用。
1.4療效評價
囑患兒家屬記錄患兒體溫恢復,咳嗽消失時間,并在回訪時記錄肺部羅音消失情況。患者癥狀均恢復正常,胸部X片顯示陰影吸收消失為痊愈。癥狀緩解、體溫正常、肺部羅音消失或明顯減少、胸片示陰影部分消失為有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1.5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對臨床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并采用?字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無效患兒后續采用住院靜脈使用阿奇霉素,并根據感染菌源分析聯合其他抗生素治療。兩組在退熱時間上無統計學差異,而在肺部羅音消失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上,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11例出現嘔吐,惡心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6例。均未采用藥物對癥治療,在治療結束后癥狀自動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起病較緩慢,早期診斷容易誤診為一般感冒,隨著檢測手段的普及,肺炎支援體肺炎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得到更多的確診,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并容易在學校、托兒機構、兒童游樂園等兒童聚集區域形成爆發[1]。
筆者經驗認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中醫診斷為咳嗽,一般風熱多見。因小兒肺臟嬌嫩,衛外不固,外邪襲表,往往由表外迅速入肺,肺氣閉郁失于宣降,故咳嗽,水濕不運而成痰。同時由于小兒脾胃較弱,肺病又往往引起脾胃運化停滯。所以此方義為宣肺止咳,運脾祛痰。西藥阿奇霉素,在本病中為抗感染驅邪用,但沒有止咳鎮咳,也沒有祛痰,更沒有保護消化功能的作用,單獨使用對于病邪犯肺所形成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沒有作用,而中藥方劑在其中能夠針對肺脾的癥狀有的放矢,能夠提高療效,同時安全有效,患兒及家屬能夠滿意接受。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一定優勢,根據張曉春[2]的文獻meta分析,中藥聯合西藥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西藥對照組。在王巍[5]的文獻研究中,認為對本病的辨證分型、診斷、療效評估缺乏統一標準,缺乏有嚴密嚴謹研究方案的大樣本研究。筆者同意,也建議能夠有大范圍,大樣本的登記研究或真實世界臨床試驗來確證中西藥聯合使用下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陸權,陸敏.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流行病學[J].中華兒科雜志,2016,54(2):241-243.
[2]張曉春,吳要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國內文獻Meta分析[J].內科,2014,9(4):467-470.
[3]吳婷婷.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消化系統損害的分析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7):103-104.
[4] 蔣俊曄,曹蘭芳.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的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7):692-695.
[5] 王巍,吳振起.中藥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5(5):410-412.編輯/王朵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