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網絡輿論是互聯網上人們對熱點事件的看法,具有自由化、傳播迅速化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輿論走向,而大學生是網絡用戶的主體,大學生網絡輿情更是網絡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高校網絡輿論的特點出發,分析了思政課教育對于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意義,最后探討了相應的引導策略。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絡開放平臺的不斷涌現,給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大學生也開始通過網絡來發表自己對于社會熱點的見解和看法,表達自己的心聲。當一些正確的觀點得到大學生網民的認同并在互聯網平臺快速傳播,就會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絡輿情。高校如何對學生網絡輿情進行引導,幫助大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是當前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1、指數式傳播。高校大學生主要活躍于微博、QQ空間、微信等主流的網絡互動平臺,當某用戶發布某條輿論,如果他的朋友對這條信息持支持態度,就會將其轉發在自己的平臺,然后擴散到朋友的朋友,這樣就形成了一傳十、十傳百指數式的傳播,這種爆炸性的傳播速度十分驚人,在很短時間內,這條輿論就可以活躍于各大平臺,造成廣泛的影響。
2、評論盲目化。網絡水軍的出現使得許多持相反觀點的人不敢發聲,而多數的大學生只是看到某條信息轉載量驚人,支持率很高,自己沒有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就盲目轉載。
3、內容復雜化。網絡信息爆發式的出現豐富了大學生的視野,加強了其對社會的感知能力,可是許多不良的信息例如色情、暴力、反動、詐騙等也在悄然增長。與之伴隨的是高校網絡輿情的復雜化,這也為思政教育的引導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思政課教育對于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社會閱歷尚淺,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信息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和誤導,導致對熱點事件的片面認識。高校思想政治課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進行理性分析思考的能力,使得學生對事件能有自己的認識,避免看待問題的片面化和偏激化。
2、有助于思政課教育效率的提高。網絡輿情一般是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受關注率比較高,高校思政教育在網絡輿論引導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特別的話題還能引發學生的深入討論[1]。與傳統的思政教育課堂相比,這種輿論引導更能激發學生學習交流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加強了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三、思政課教育對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
網絡輿論是不同人群意識形態的體現,表達著廣大群體的所思所想,對于網絡輿論合理高效的引導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社會穩定。目前主要有以下策略:
1、實時關注大學生網絡輿情,加強輿論內容的分析。思政課程的老師應當對近期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貼近校園的重要小事件進行持續的關注,要歸納分析相關比較熱門的評論和觀點,掌握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并且對輿論發生的趨勢進行積極有效的預測。對于網絡上弘揚正能量、反映社會真善美的言論教師要加以宣傳,并對此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來讓學生對這些積極的輿論發表看法;對于一些違反社會道德、違反法律規定的負面言論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進行反駁和批判,指出其不良性的存在,防止學生被這些觀點誤導。教師在進行輿論引導時,要尊重事件的客觀性,不能帶有自己的主觀偏見,要善于將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價值觀發掘出來,以此對學生進行文化價值觀的培養。
2、重視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輿情需要。教師一方面要結合課堂內容,強化理論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還要把握時代特點、與當下的相關的輿情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思政課教師要熟悉和了解學生的輿論需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對問題的關注點,以便可以引導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在進行輿論分析時要注重引導的藝術性,不能使輿論引導顯得突兀缺乏理論的聯系。只有了解學生對于網絡輿情的需要才能使得思政課的引導更具有針對性,才能使得引導的方向更明確,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率。
3、加強網絡素質教育。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不可知性,許多人在發言時不考慮后果,這無疑破壞了言論自由的環境,給社會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思政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網絡素質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文明發言、理性發言的意識,保證他們在網絡虛擬環境中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通過一些受到法律懲罰的具體事例強化學生網絡世界中法律的概念[2]。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分析和判斷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懂得什么可以轉發,什么不能轉發,從而對網絡言論懷有敬畏之心,自覺抵制反動、暴力、色情等信息的侵襲,為網絡輿情的引導提供動力。
4、建立網絡平臺,發掘言論領導者。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中,言論領導者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的言論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學生在心理上普遍支持,大多數大學生網絡發聲時有從眾性,更偏向于權威。因此通過言論領導者和優秀榜樣對主流觀點進行引導會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政課的教育還應當與網絡平臺的發展緊密結合,因此有必要加強網絡課程的建設。網絡平臺可以提供平等的交流機會,讓高校掌握思政教育引導的主動性,從而加強輿情引導的效果。
四、結語
高校思政課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價值觀,所以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 董翔薇,黃凱.大學生網絡輿情問題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170-172.
[2] 陳力丹.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輿論學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7,(02):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