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涵
【摘 要】幼兒園小班幼兒的美術教育早已告別以前單純的美術技能訓練,美術教育更不是為了把幼兒都培養成優秀的畫家。二十一世紀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它能充分表現幼兒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能使幼兒真正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兒各種情感的律動,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陶冶幼兒的情操。其實,幼兒階段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都是很弱的,而小班幼兒美術活動中尤其是繪畫可以讓幼兒表達內心情感,表現幼兒眼中的世界。通過本研究發現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多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美術教師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相應的美術活動,則可以更好的培養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等。美術教師在開展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美術教育的觀念,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繪畫方式,確立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對美術教育和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主要闡述了在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能力培養的策略;通過美術教學活動來引導小班幼兒創造性、發散性等思維方式進行美術活動,并對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怎樣引導啟發幼兒美術能力提出簡單的教學策略,以便更好的啟發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美術教育 幼兒美術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200
一、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美術教育活動首先創造性發展了幼兒的智力,因為創造性的思維就是具有獨創性及新穎性、求異性、靈活性、聯想性、綜合性的有創見的思維。美術教師通過創造性思維,不僅能看到事物本質內在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還能產生新穎的獨特的見解,具體表現為用簡捷而巧妙的方法思考解答問題,思路靈活,思維敏捷,善于從不同角度和多種途徑,敢于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因循守舊,以新的角度主動、積極探索解題方法或超越知識范圍想出新的解決方法。在幼兒園中美術教師創造性的思維和技能的開發,能夠最大限度地克服幼兒園小班幼兒知識經驗形成的各種心理定式,也可以將一切惰性知識轉化成智能潛力,不僅有利于幼兒充分實現自我,還能創造性地發展幼兒的智力。
二、培養幼兒獨特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美術教師需要通過想象和探索等不同表現方法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通過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的進行選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進行美術模仿或創作,激發幼兒內在獨特的創造力。幼兒也可以在仔細觀察事物的基礎上進行獨立創作,美術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天氣,不同季節色彩的變化、也可以讓幼兒感受戴上彩色眼鏡之后看到的世界以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變化等,進而充分培養幼兒獨特的創造力。有的幼兒也許畫的并不好,可這也恰好是童趣的所在,美術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幼兒的世界。因為幼兒有時候把畫畫只看成是一種游戲,所以我們就應當像游戲那樣去教幼兒觀察事物、啟發幼兒進行想象,鼓勵幼兒勇敢地用自己的符號畫出自己的所看和所想。小班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美術教師可以先帶領幼兒出去觀察今天的天氣,并請小朋友將自己收集到的天氣信息回到班級與小朋友自由討論。美術教師在這時可以為幼兒準備好豐富的操作材料,像白紙和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等,請幼兒獨自進行表現作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拼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在整個活動中,美術教師都處于引導地位,給幼兒足夠的創作空間,讓幼兒自己去創作,不但啟發了幼兒喜歡創作的心理,而且也養成了幼兒獨立創作的習慣,更培養了幼兒獨特的創造力。
三、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也就沒有想象和創造的動力。在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活動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重在培養幼兒豐富想象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具體來說就是美術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隨意使用各種繪畫工具和操作材料進行大膽創作和表現,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幼兒為中心嘗試創造性思維訓練活動,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喜悅,在創造性活動中要調動幼兒多種感官,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各項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生活是想象的源泉”,幼兒美術創作也一樣,任何的美術活動都來源于生活,美術活動同樣來源于生活并接近生活。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幼兒接觸五彩繽紛的大世界,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生活感受同時積極地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讓幼兒喜歡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當然,美術教師也要給幼兒留有獨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間,獨立的空間不但能夠避免幼兒的思維免受外界的干擾,而且更有利于豐富想象力的發揮及審美能力的升華。美術教師要正確給予幼兒引導,及時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客觀的評價。因為美術教師在評價一個幼兒作品時,不光是對作品有正確的認識,還要培養幼兒對事物的感知、理解能力,使幼兒體會到繪畫帶來的神奇魅力,大膽而自由的表現對世界的認知,讓幼兒能夠感受和體驗“想象與創造”帶來的自我滿足感、安全感和成就感,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四、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
在幼兒園中,小班幼兒美術活動不光是美術教師針對幼兒進行的娛樂游戲,也體現了幼兒的全部生活。在美術活動中美術教師可以讓幼兒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觀察世界,在游戲過程中以幼兒個體為中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作。通過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可以引導幼兒獨自進行聯想和想象。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各種感覺是相通的,即所謂的“通感”、聽覺與視覺世界也是相通的,聽到某種聲音可引發學生視覺上的聯想。如果是依照畫葫蘆的方法讓幼兒去臨摹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簡單地服從老師的命令,像木偶一樣,幼兒就會覺得繪畫素然無味,要使幼兒對美術活動有很高的積極性,美術教師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就應該做到多樣化,在美術活動中多運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戲,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并用鼓勵的口吻,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引起幼兒進行繪畫的興趣,讓幼兒在豐富的游戲中不知不覺、自然地開展美術活動。因此,在進行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美術室邊玩的過程中邊觀察物體的特征,邊進行繪畫的,幼兒就會畫的很好,也會表現出很有興趣。美術教師只有通過讓幼兒在玩中畫,畫中玩,才能讓幼兒在玩畫中找到樂趣,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幼兒的美術能力,還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endprint
五、充分挖掘幼兒的美術能力
很多家長和教師都發現幼兒園小班幼兒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美術教師不但要根據幼兒自己的生活印象和不同的生活經歷、故事、音樂的內容畫出簡單的情節畫,而且還要引導幼兒綜合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進行繪畫創作,這樣才能夠在美術教學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鍛煉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充分挖掘幼兒的美術能力。
很早以前國外就已經非常重視少年兒童想象力和自信心的培養,從小就引導學生敢于大膽的創造和想象。但是在中國傳統的繪畫方法依然是“范畫—示范—臨摹”,而美術的教學的正確方法是“創設情景—啟發談話—自由作畫”,“觀察寫生—語言引導—欣賞創作”等。在美術活動中,美術教師通常要根據具體的活動內容,靈活機動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注意引導幼兒認真觀察,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充分挖掘幼兒的美術能力,感受事物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啟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只有這樣,幼兒對事物的表現力、創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記得一次,小朋友們通過體驗生活,收集資料,整合素材和材料制作了很多不一樣的儲錢罐。小朋友有用礦泉水瓶做存錢罐的、有用報紙做儲錢罐的、還有用牙簽做儲錢罐的并涂上了幼兒自己喜歡的顏色,還給有趣的儲錢罐裝上了輪子,這樣儲錢罐就可以移動了,小朋友又在上面畫上了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表情,這些都是小朋友通過動腦,討論動手實踐嘗試得到的實踐成果。
在整個美術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自由的討論,聯系生活實際,并大膽地進行想象和創作。通過作品和小朋友自己的講解,你會發現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超乎你的想象的。所以在美術活動中要留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充分利用身邊可用的資源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挖掘幼兒的美術能力。
六、結論
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活動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教師需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創意的地進行美術藝術教育工作。美術活動更是一種有趣的活動,不但可以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發散幼兒的思維,對幼兒思維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通過本文研究發現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教師應根據幼兒園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相應的美術活動,更好的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等。如幼兒模仿性較強,單純的示范、模仿,很容易使幼兒形成概念化的表達方式,對幼兒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均起到不良影響。因此,在開展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繪畫教育觀念,為幼兒提供豐富材料和繪畫方式,確立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對美術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本人學習幼兒相關知識能力有限,本人的討論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關于美術活動對幼兒美術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還不夠全面,還有待本人繼續進行深入學習、研究。關于幼兒園小班幼兒美術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只有這樣幼兒園的幼兒美術活動才會更加的科學、規范。
[課題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類別:教育部專項青年課題 課題編號:(EHA170484)課題名稱:《藝術教育對3-6歲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力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