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秀
【摘 要】張雪門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一生致力于幼教工作。他非常重視幼稚園的師資培訓和幼稚師范教育,提出了“騎馬者應從馬背上學”“有系統組織的實習”等幼教實習理論,為當今學前教育發展有極大的啟發作用。本文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為基地,從張雪門先生幼教實習理論的視角,分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現狀并提出了相關改進意見。
【關鍵詞】張雪門 實習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201
一、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內涵及價值
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是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鞏固、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在模擬或真實教育情境中感受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逐漸成為一名幼師的職業意識、職業情感、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過程。
實習是高等學校培養合格教師必不可少的職業教育環節,在高等學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更是如此。2010年“國十條”頒布以來,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持續深入發展,學前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式各類的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僅需要幼兒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專業素養、合理的知識結構,更需要其具有超強的能力素養。幼兒教師需求的提高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嚴峻地挑戰,尤其是肩負著技能培養為主力,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為順應學前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高職院校應盡快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以便培養出更多優質幼師。培養高素質幼師的重要途徑就是專業實踐,學生只有親自實踐,才能理解專業知識、熟悉專業課程;才能了解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具體內容及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能力要求;才能培養學生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對其未來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盡快提高我國學前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石。
二、張雪門幼教實習理論簡介
張雪門(1891-1973),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20世紀30、40年代我國幼教界的“南陳北張”中的“北張”,對北方和臺灣的幼教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實習理論對解決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學前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深化幼兒教師職前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關于見習、實習的場所
他認為幼師生實習場所應該有4類單位:中心幼稚園、平民幼稚園、嬰兒保教園、小學。中心幼稚園是由幼稚師范設立的,這里的幼兒教師既是幼兒的教師同時也是幼師生的老師。幼師生通過在這實踐,可以奠定學習幼稚教育、從事幼稚教育,熱愛幼稚教育事業的基礎;平民幼稚園是幼師生第二學年實習的主要場所,其中的一切工作都有幼師生獨立承擔,如建園、招生、宣傳等工作的實踐,可以提高幼師生獨立從事幼稚園各項工作的能力;嬰兒保教園幼師生在這里通過衛生保健、兒童營養等方面的實習,了解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及嬰兒保教的基本常識;小學通過在小學的參觀和實習,使幼師生了解幼兒入小學前在知識、興趣、行為等方面的準備,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二)關于見習、實習的時間安排
在三年中,他強調應保證幼師生充足的實習時間,具體規定是:第一學年平均每周實習為9 學時,分 3次進行。先參觀本校中心園的園址、園舍、教具、各種教學、游戲、教師態度……,使幼師生對幼稚園有個基本觀念。然后觀看各類型的幼稚園,使師范生開闊眼界,進一步堅定和充實已經形成的基本觀念。最后是參與實習,每周有三個上午到中心園實習教育教學活動,以形成幼師生的基本觀念和教學能力;第二學年實習時間主要是由學生自己支配。在平民幼稚園里,從建園到管理,都讓幼師生獨立完成;第三學年的第一個學期,一半時間在嬰兒園實習,另一半時間到小學實習。
(三)關于見習、實習的條件
張雪門的幼教實習理論具備相當詳細的實習計劃,他把這種實習計劃成為“有系統組織的實習”,他認為這種有系統有組織的實習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第一須有步驟,第二須由范圍,第三須有相當的時間,第四須有更合適的導師和方法。
(四)關于見習、實習的組織
張雪門指出實習進行的步驟大體可分為參觀、見習、試教及輔導四個環節。
第一是參觀。參觀的對象為“建筑、教具等設備,師生的儀表、態度與興趣,對幼稚生習慣積極消極之處置等教學過程及整個的設計”,地點是先參觀中心幼稚園,然后參觀各類幼兒園、小學、嬰兒托兒所及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第二是見習。見習的地點是中心幼兒園或附屬幼兒園,見習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幼稚園行政、事務,如供招生用的各種簿冊、制作各種統計圖表、檢查衛生等;教導見習如對各種教學行為的學習和參與等。見習是一個邊看邊做的過程。第三是試教。試教是給師范生一個較長時間獨立負責的機會,所以他提倡師范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辦不收費的平民幼稚園,作為試教的場所。園內一切工作由幼師生承擔,教師起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師范生的試教事項包括招生、開學、編制課程、課程實施等。對于師范生在試教前關注的事項,如教具的使用、教案的編制與實施等問題,教師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的輔導。此外,他對試教的計劃也做了詳細的介紹。第四是輔導。輔導的內容分為縱橫兩部分,縱的部分包括兒童、家庭、托兒所、小學低年級。橫的方面與社會相聯系,如社區調查等。這些工作全部由三年級的師范生自己計劃、分配工作和檢討改進。在這一階段,師范生不僅要了解兒童,更要了解社會,從事整體的社會活動。
三、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現狀及改進意見
張雪門先生志愿從事幼教工作以來,一貫重視幼稚園師資培訓和幼稚師范教育。他認為:“師資的由來,實由于師范教育的培植,如果我們研究幼教僅限于幼稚園的教育,拋棄了師范教育,這無異于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枝葉者不整樹木,絕不是徹底的辦法。”張雪門的實習思想對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提供了諸多啟示。endprint
(一)關于實習的場所
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場所存在諸多問題:實習場所類型單一,雖然已經相對穩定但類型過于單一。當前大部分學前專業的實習基地僅限于幼兒園,并沒有像張雪門一樣為實習生建立多種類型的實習基地;實習場所太少,很多幼兒園怕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活動,不愿意接收實習。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實習基地,但相對于越來越多需要參加實習的學生來說,實習場所過于緊張;實習場所分散,為了緩解實習基地緊張的局面,一些院校讓實習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進行自主實習,實習基地過于分散,管理和檢查難以保證。
綜上所述,建立穩定、集中且類型豐富多樣的實習場所是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張雪門關于實習場所的論述啟示我們,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場所首先應該穩定而集中。實習場所的選擇不僅應該考慮學校當地辦學質量好,師資優良的公辦或私立幼兒園,來滿足學生參觀、見習、實習的需要;還應考慮選取主要生源地辦學實力較好的幼兒園,與之建立長期友好的實習合作關系,以方便學生的畢業頂崗實習及今后的就業。另外應追求實習場所類型的豐富多樣。為滿足當前學前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不能僅將實習場所局限于幼兒園之內,應該為學生聯系部分小學和嬰幼兒早教機構等實習場所,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還能為相關專業焦點問題的解決做好鋪墊,如大班的幼小銜接,小班的幼兒入園焦慮及幼兒的雙商開發等等。
(二)關于實習的時間
調查顯示,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見習、實習不僅時間短而且與張雪門先生連續分散的、貫穿全程的教育實習時間相比,安排過于集中,缺乏連續性。作為專科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時間一般分為:見習時間一周(5個工作日)、實習時間四周(20個工作日)。雖然部分院校延長了專業實習的時間,但大多數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實習時間為 4周,甚至有些院校沒有見習時間。要求實習生在如此短而集中的時間內了解幼兒園各班幼兒情況,熟悉各個領域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保育及管理工作,無異于天方夜譚,實習效果不甚理想。
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質量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切實保障學生的實習時間并注重實習時間的連續性。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借鑒張雪門先生對于實習時間的論述,將實習的時間分割為若干部分連續地分散在學生三年的學習過程之中,并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幼兒園、嬰幼兒托幼機構、小學等機構走訪、調查,返校后提交調查報告,從時間上保證實習貫穿于三年學習生涯。如第一個學年在學習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以幼兒園見習為主,見習可安排在每一部分理論知識階段學習之后如月底或期初等。每次以2-3天為宜,安排學生前往附屬、公辦或私立幼兒園,了解相關保教工作及一日活動。這樣既能深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能結合實踐,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指引方向;第二學年以學生的實習為主,兩個學期均可拿出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幼兒園實踐工作。本學年的教學也應是符合學生實踐需要的技能性知識等的實踐類課程學習,如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游戲活動指導、微格模擬教學等等;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幼兒園教育進行專題研討,對幼兒園使用的各種教學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并以學生試教為主,穿插小學、嬰幼兒早教等其他與幼兒園教育相聯系的機構實習,深化實習生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第二個學期以學生自主的頂崗實習為主,讓學生自主選擇當地或生源地較穩定的實習場所進行頂崗實習,在頂崗實習中學生獨當地開展教學,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
(三)關于實習的規劃及指導教師
實習規劃的完善程度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水平也是影響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管理體制不健全,實習工作的規劃不完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規劃僅是以參考國家教委的要求為主,專科實習時間為4周,安排在大二學年,實習期間學生可以主持至少一次教育教學活動,實習一般以觀察了解幼兒園保育活動為主……極少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會根據自己院校專業及學生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實習任務及完整的實習規劃,使實習流于形式,難以真正實現實習的價值;其次是實習指導教師的水平有所欠缺。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校內指導教師多是硬性將實習指導任務安排在專業教師身上。校內指導教師的指導也多只集中在實習生校內試講和把實習生送到實習場所。教師的實習指導不僅缺乏必備的指導技能還缺乏必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近幾年地方高職院校相繼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逐年增多,使得入職不久的理論豐富但實踐經驗不足的新教師也要承擔起實習指導任務,著實難以保證實習的成效。
所以,實習作為幼兒教師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必須基于幼兒教師成長的規律和幼兒教育的特點,進行系統組織和周密計劃。在參考國家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特色及本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在學生入校之初就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進行全程規劃;精心選擇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學生實習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尤其是校內指導教師。高職院校中優秀的實習指導教師不僅應熟悉幼兒園保教工作和一日活動常規,還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豐富的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更要了解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還應讓實習指導經驗豐富,業務素質較強的實習指導教師對新教師進行實習指導培訓,減少老教師實習指導的壓力,提高實習指導的質量。
(四)關于實習的組織
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組織基本都是見習和實習兩種形式。部分院校甚至沒有見習,只有實習或者頂崗實習。見習、實習的內容也僅局限于聽課,觀察一日活動,設計某個教學活動,撰寫實習日記和總結。與張雪門先生實習組織形式相比,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組織形式過于單一,實習內容簡單,缺少行政管理、招生、編班、嬰兒保教及小學低年級教育等形式的實行內容安排。實習組織形式的單一,也是制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質量提升的一個關鍵因素。
張雪門把教育實習分成參觀、見習、試教、輔導四環節,并對每一環節具體要做什么進行了詳實闡釋,內容豐富,操作性強。這就啟示我們要擴充實習內容,完善教育實習組織形式。不僅要求實習生從感性上認識了解幼兒園的保育工作,還要在理性和能力上提升實習生的試教、組織、管理等技能。實習過程是經驗獲得的過程,是勤于反思的過程,當前教育實習尤其應加強被忽視了的參觀、見習、輔導的環節,以實現完整的、系統的教育實習,加強實習討論、總結、反思環節,以促進實習生的專業發展,只有在經驗獲得的同時不斷地對自己的實習過程進行反思,才能有助于實習生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門.《實習三年》.[M]臺灣書店.1996年版.
[2]張文娟,龐云鳳.學前教育專業實訓策略[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1.)
[3]戴自俺.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M]. 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
[4]徐青.高素質技能型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9).
[5]李莉,于開蓮.張雪門教育實習思想對當前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9,(12):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