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體育意識的缺乏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應該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普及,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激發并提高女大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培養女大學生高尚的體育情操;同時,創造有利的硬件環境,培養提高 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女大學生;終身體育;培養提高
終身體育的思想以人為出發點,從哲學角度探討人、體育、社會三者的關系,旨在塑造全面發展的人,充實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質,實現體育運動對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功能。不難看出,學校體育尤其是高等學校的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它對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培養提高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對大學生能否真正實踐終身體育的思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培養提高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普及,增強女大學生對體育的正確深入認識
女大學生對體育課積極性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源于學生對體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應該積極向學生宣傳體育在強身健體、調節心理情緒、培養人際關系、促進人的社會化等方面的作用。只有當女大學生對體育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自覺地加入到體育鍛煉中。通過體育理論課的講授,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體育保健與衛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競技運動知識;不但要教給學生獲取體育知識和信息的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對體育的欣賞和評價的方法。另外,體育教師在運動實踐教學中也要注意滲透相關體育人文知識。通過體育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體育的目的和意義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為她們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思想認識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并提高女大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所謂運動興趣是指人積極探究體育運動或參與體育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帶有強烈的目的性。人的行為都是有誘因的,任何行為同時又是有目的的。人的興趣是在社會實踐中發生、起來的,這種后天形成的傾向是可以培養的。就學生運動興趣而言是多種多樣的:有運動本身所引起的直接興趣,也有運動目的和任務所引起的間接興趣;有產生于活動過程,有在活動結束后即時消失的短暫興趣,也有成為個人心理特征的穩定興趣等。在體育教學中缺乏直接興趣,會使教學枯燥無味,沒有間接興趣學生會喪失學習的毅力。“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不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課程最終目標的實現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很多女生在被問及不愿意或較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的原因時均表示自己什么也不會,而一些諸如跑步的運動多數女生又感覺太枯燥、沒意思。所以既有科學的鍛煉方法,又有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式和運動技能,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就要高得多。
三、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如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教學方法不恰當,或流于傳統、單調, 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講授的某些概念和鍛煉方法。另外在練習設置上, 簡單機械,強度、密度安排不合理,也使學生感到學習單調枯燥。師生交流不夠,導致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對該老師上的體育課自然也就失去了積極動機。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在體育領域的取向有很大的區別。男生更加喜愛的競爭、對抗、拼搏的取向對女大學生的吸引力并不深入和廣泛。女大學生更喜愛的是能加強溝通與交流,相對溫和,能體現美感與和諧的內容。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要增加形體、健美相關的內容。而且從組織形式上應更加能夠體現交流溝通、集體協作等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變過去以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秒表、皮尺為主的教學方法,逐步地由灌輸型教學向多媒體、網絡化等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過渡,把體育課上得有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針對女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確立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評價標準,通過有效激勵使女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女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女生學習的結果和水平,更要重視女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體育互動教學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女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通過互動教學,可以使女生從集體運動中感受到快樂,獲得益處,獲得學習運動技能的興趣。
四、關注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
新一輪高職院校體育改革,在教學思想上改強制性為自主性,從強調學校學習期間的階段性效益躍升為追求階段性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注重學生的體育意識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和專長放在首要位置,不應要求學生樣樣運動項目都要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對運動項目樣樣都學,樣樣都不精,難以形成自己的運動愛好和專長,難以使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應提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學習一項或幾項運動項目,形成自己的專長。有了專長,她們才能在專長運動中體驗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價值感,進而提高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養成。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體育情操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豐富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文化,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能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形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首要條件。在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材內容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組織校園體育節活動,在體育節期間,利用課余活動時間,開展體育文化宣傳教育、體育比賽、體育專題講座、體育圖片資料展示等活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六、創造有利的硬件環境
各高職院校要創造條件,盡可能提供更多的體育設施,讓學生有條件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特別是提供一些針對女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體育設施,為女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此外,學校也要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多開設符合女子運動特點的課程,為女大學生提供多種鍛煉選擇。
總之,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體育意識的缺乏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應該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普及,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激發并提高女大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培養女大學生高尚的體育情操,同時,我們也要創造有利的硬件環境,促進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
作者簡介:李秋淮,副教授,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