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鈴
摘 要:新時代的網絡環境下,信息交流更為順暢快捷,我們更應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其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理解、接受。目前各大高校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逐漸呈現出內容多元、形式個性、效果邊緣化的狀態。為此,更應對其采取優化手段,包括加大宣傳,樹立典范,與時俱進和實施有效監管。
關鍵詞:高校;網絡環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而在高校的網絡環境中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目的即是讓抽象、理論性的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為學生群體接受、理解和運用,豐富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人民性和通俗性。不僅應用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精神來關注高校學生的需求,回應其關切,解答其困惑。同時,正是由于網絡新媒體技術的運營,將現實和虛無、線上和線下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輕松實現實際生活和數字技術中自由地身份轉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應充分利用網絡這一便捷手段豐富其自己的特點,同時,高校是培養人才、建設智庫的核心單位,也是教育輻射的核心環節。所以更應將高校網絡環境與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馬克思主義實現大眾化,從而在高校中的宣傳面廣泛,渠道多樣,速度快捷。本文將就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如何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展開論述,為日后高校網絡部門展開政治教育提供借鑒。
一、加大網絡宣傳,實現文化認同
在校園官方網站及校內電子雜志、校報中,一定要以主流政治理念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引領學生樹立主流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網站及電子刊物中,也要留存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還可以刊登校園內馬克思主義政治學院的研究成果、借鑒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以及宣揚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還要以中華民族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而成的文化正氣來引領校園網絡建設中的健康輿論導向,其中可以以校園網站中的網絡專欄為陣地,跟緊時代潮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可借鑒因素,以此來滋潤校園風貌、學生精神,塑造出更多的文化成績與精神品質同樣優秀的有志青年。在宣傳教育隊伍的建設過程中,也要注重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中理論指導的科學探索和實際效果的及時反饋,將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效開展的班級課程發表至校園網絡上,在高校校園里及時滲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和價值取向。也就是在高校的網絡環境中要通過多樣化渠道和途徑,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的正面宣傳,促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覆蓋和格局。
二、傳媒樹立典范,提高政治覺悟
教育者發現在高校的學生群體中存在不少的追星現象,然而當問及劉胡蘭、董存瑞等馬克思主義戰士時,學生們卻知之甚少,只知道其為革命事業做出英勇貢獻,卻不會將這些真正的英雄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然而青年學生還是需要一個典型人物,來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范例。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具有深遠的優越性,其內涵中所特有的思想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還可以對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可以利用網絡時代中,對典型人物事跡、好人好事的宣傳速度更為迅速快捷,也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典型人物的事例。為此,高校要善于利用傳媒網絡為青年學生加大對典范人物、典型事例的宣傳。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園網站中開展“學習好榜樣”的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并通過網絡及線下宣傳、網上投票、網上公布結果,來選取出“榜樣青年”。在此情況下發現,不少學生會仔細閱讀該活動的內容,并認真比對候選人,而后投出寶貴的一票。這樣潛移默化中,也使得好人好事的馬克思主義新社會風氣蔓延在校園之中,同時還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
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政治理論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需要堅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還需要把握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將馬克思原理和時代特征緊密、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其充分汲取時代精華,應對不斷變化的時代的挑戰。這也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及時更新的馬克思主義。高校網絡部門也應意識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這一特性,與校園政治教育管理部門互相溝通,在校園的網絡環境中及時更新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理念,從而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教化作用。比如在校園官網中,及時更新習近平書記的講話,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狀態進行解讀,對學生開展導向性更強,更貼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在高校官方網站及學生常瀏覽的軟件中,進行網站政治建設,將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更新在界面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而且這一行動也使得馬克思主義對于學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貼近生活、貼近每一個人。
四、加強監管,完善新型媒體作用
新時代下,高校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一臺筆記本電腦,網絡的快速發展著實為學生提供了便捷,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學習資料,進行校園選課,了解國內外新聞大事等,但同時由于網絡其特性又給學習增加了監管不良信息、過濾虛假信息的難度。故此,隨著網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同時也需要加強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說,在高校的網絡環境中,應給予學生言論自由的平臺,但也需要加強對校園網絡上的學生言論和新聞報道的監控。
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由專業人員組成的網絡輿論疏導小組,對校園內學生在論壇、網站等平臺發表的言論進行監控,從而了解學生心理的主流思想動態;而且要及時阻止網絡上可能對學校、校內學生或教師等產生不良影響的不實信息,以免不實報道的進一步擴散產生惡劣影響。
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我們需要利用新時代下方便快捷的網絡技術,但對此要妥善利用和處理,為社會、國家培養優秀的政治人才,讓馬克思主義之花蓬勃開放。
參考文獻:
[1]樊新華,孫雪玲.網絡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話語權建構[J].西部素質教育,2017,(9):42-43.
[2]鄒媛媛,陳翔.網絡傳播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及路徑建設對策[J].文化學刊,2017,(2):118-120.
[3]劉大勇,馬子越.網絡文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途徑研究[J].知與行,2017,(2):5-11.
[4]季金丞.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析[J].才智,2017,(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