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輝
摘 要:德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人格品質的培育。文章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意義進行研究,分析目前語文德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德育滲透策略,從而有效促進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滲透;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3-0007-01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階段,學校是學生成長與文化知識獲取的重要場所。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于母語教學的優勢,有效地滲透德育,對初中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德育滲透有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加強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
語文作為基礎課程,不僅是為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德育。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與德育相輔相成,語文為德育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德育工作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能夠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更加嚴于律己,更加努力,在生活中更加樂觀積極,對學生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豐富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夠對學生的思維形成影響,繼而影響學生的行為。
二、現階段語文德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很多語文教學過程中也開始進行德育滲透,但存在過于形式化的問題,教師忽視了學生是德育的主體,片面地追求德育的效果,導致整體效果不佳。第二,一節語文課往往都是四十多分鐘時間,在課堂中不僅需要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同時也需要進行德育滲透。部分教師對課堂時間掌控不到位,不能合理分配時間,導致課堂整體效率不高,影響語文德育的整體效果。第三,盡管在素質教育推動下,德育受到了我國上下一致的重視,但是初中階段語文課文中,德育內容相對較少,還不夠豐滿。在語文教材中,德育主體的理解重在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忽視了個人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個性化發展不夠重視,導致德育與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相脫離。
三、加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1)發揮榜樣力量,強化德育滲透。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很多學生在公共場合中容易緊張,久而久之就會不愿意表現自己。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這種表現加以重視,在語文教學課堂前,可以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德育相關文章的朗誦或演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在學生表演后可以進行簡短的評價,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表現自我的自信。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更多的引導,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德育知識的接收也是關鍵。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個人自身的魅力對學生進行感化,影響學生的思維與行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方式。這對于語文教師自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尋找合適的教學手段,從根本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培養,讓學生對生活、對學習充滿激情。
(2)提升學生的品位和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語文涉獵廣泛,知識的趣味性很濃,但也正因為是基礎母語,學生可能會覺得過于簡單,缺乏內驅力,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自主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先播放《月光》《第五交響曲》等音樂讓學生聆聽鑒賞,然后提出問題:對于一個音樂創作者而言,如果失去聽力,他還能從事音樂工作嗎?很多學生都聽說過貝多芬,知道他耳聾,卻是個舉世聞名的音樂家。教師繼續發問:這么一個失聰的人,是如何繼續音樂創作的?日常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樣子呢?文中側重于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的氣質和毅力。教師通過對音樂人的剖析,讓學生能夠受到這種不屈不撓精神的感染,不斷地提升自我,規范己身。
(3)注重學生愛國情懷培養。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愛國情懷的課文,教師需要充分加以利用,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結構,從開篇的莊重嚴肅、中篇的朝氣磅礴以及結尾的蕩氣回腸,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要通過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引導與培養,讓初中生養成愛國的情操,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愛祖國、愛人民、有思想、有道德的接班人。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德育滲透符合我國素質教育要求,且與新課程標準相符合。根據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工作中的情況,教師必須從自身素質出發,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引導與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應普源.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J].麗水學院學報,2010(03).
[2]張麗霞,高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J].文教資料,2015(10).
[3]吳延德.試論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特征與途徑[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