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選智
摘要:在當前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是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教學資源相對較為薄弱,所以構建高效課堂尤為重要。本文對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探索,挖掘更多符合教學情境的教學資源,從綜合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育,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現階段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育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沒有重視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當前構建高效化的教學課堂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標,從當前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現狀來看,建立高效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一、現階段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壓力較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農村地區數學教學課堂教學設備較為簡陋,加上復雜的知識以及陳舊的題海戰術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長期發展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沒有從根本上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是以教師的授課為主,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提高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樣的的教學方式導致師生在課堂教學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學習效率較低[1]。
在目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得教師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陷入了死記硬背的惡性循環。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只單方面重視表面性的教學形式,對于教學實效性不夠重視。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盲目追求課堂教學氛圍,組織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但是教學活動的開展沒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教學環境存在的差異
當前農村地區教學中仍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導致大多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應試為主,很少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難以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此外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導致大多數教師很難接觸到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限制了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長期的發展固化了自身的教學模式。
(二)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
目前農村小學數學教育中,大多教師自身年紀較大,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的教學觀念不能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發展的整體需要。加上一些年輕教師自身缺乏教學觀念,不能組織開展更多有教育性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年齡結構存在的差異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導致農村地區的教育嚴重失衡。
(三)農村地區生源質量較差
農村地區大多學校自身辦學條件較差,加上教學設施較為簡陋,很難培育出更多綜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加上近些年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大多家長都將學生從農村轉移到市區學校學習,導致農村地區剩余的留守兒童數量增多,此類學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基礎知識,這將會直接導致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四)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目前伴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大多勞動力都向城市轉移,所以當前農村地區教育中都是留守兒童。家長對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教育,使得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得不到嚴格管理。大多學生都是進行隔代教育,從而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學生沒能更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長期的發展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2]。
三、構建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探析
(一)關注每位學生發展,引導學生身心成長
現階段農村地區的教育需要充分關注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用“愛”來引導學生的發展。目前農村地區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成績得不到有效提升,長期發展下去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目前教師需要在生活和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善于發現學生自身存在的優點,并且進行激勵和表揚,讓學生能夠重新認識自己,深刻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課堂教學從學生角度出發,發展因材施教
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習中需要進行舊知識的遷移,所以目前農村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其分成不同的教育階段,發展因材施教,為學生擬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全面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構建農村地區小學高效化的教學課堂。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為其布置難度較高的題目,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拓展,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讓其能夠掌握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對成績較差的學習,讓其能夠了解知識的基本內容[3]。
(三)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為了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更多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在日常教學中設計開展游戲活動,比如適當開展一類富有教學情境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良好競爭中鍛煉鞏固自身所掌握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綜合鍛煉。例如在小學數學基本加減乘除法教學中,為學生設定相關題目,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的形式來展開競賽,以此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四)鍛煉培育教師的專業水平
目前積極構建農村地區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地區教學資源與硬件設施存在的不足,所以需要從日常教學活動中努力克制此類教學困難,多方面加強自身教學能力,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來彌補農村地區教學客觀因素存在的不足。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構建農村地區小學高效教學課堂需要充分尊重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殊性,從學生的心理出發,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學習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安瓊.探索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中外交流,2016(36):270.
[2]田仁峰.淺談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2):244-244.
[3]郭述桂.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6):3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