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利魁++李琳
【摘要】在英漢雙語翻譯時,文化因素對譯入語的影響不可忽視,不能正確理解文化因素會造成譯文給讀者帶來迷惑甚至誤讀。筆者通過對文化因素的討論與翻譯,對文化因素、語義界定等問題進行闡述。在充分考慮到文化因素的同時,對翻譯過程進行整體系統性分析,綜合性地探究在翻譯過程中英漢雙語翻譯過程中文化因素對譯入語的影響,力圖探討、建立起一個較為科學化的翻譯過程,使譯文達到理想效果。
【關鍵詞】文化 翻譯 影響 過程 譯入語
一、文化思維對譯入語的影響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com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語言具有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tion),同時又充當文化的載體。翻譯是一項綜合性的語際活動,運用譯入語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也要考慮雙語中的文化因素。譯者應當有強烈的文化意識,不僅要熟悉兩種語言,更應該熟悉兩種文化,并在翻譯中充分考慮兩種文化的差異。復雜的歷史與文化變遷造就出英美人士的文化中含有一種“直線式思維”,這種思維既折射出其歷史與文化背景,也反映在其語言中。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有時候會刻上文化心態的痕跡。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一直占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國文化提倡中庸之道與和諧,講究謙遜。因此,漢語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表示和諧、中庸的特點。比如,中國人常常在夸耀之詞里加上“比較”,這種語言習慣也反映出一種謙遜的民族心理。而“比較”在實際意義中并無表示雙方作比對的意思。如:你的這篇文章寫得比較好。小王在工作中比較出色。
這兩句并沒有包含將其中的人稱與別人相比的意思。故在翻譯成英語時,必須將此“比較”略去不譯。
二、文化意象對譯入語的影響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實際上是凝聚著各個民族智慧和歷史文化的一種文化符號。由于來自不同民族,有著各自不同的生存環境、文化傳統,因而往往會形成其獨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如動物意象、植物意象、成語典故、數字意象等。如:《西風頌》是雪萊“三大頌”詩歌中的一首,寫于1819年。這首詩是詩人“驕傲、輕捷而不馴的靈魂”的自白,在雪萊的“西風頌”中,“西風”象征著一種無處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種打破舊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風精神。詩人以西風自喻,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信念和向舊世界宣戰的決心。而中國人看到“西風”卻會在腦海中浮現出蒼涼、憂郁之情。不免會想起李清照的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可見,文化對英漢翻譯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是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在漢英翻譯時,譯者需要對源語和譯入語文化進行充分考慮,以免造成讀者的誤解。
1.我國文學巨著《紅樓夢》中的“阿彌陀佛”的翻譯。佛教的影響滲入到中國作者的小說和小說所刻畫的人物中。有些翻譯工作者將《紅樓夢》中的“阿彌陀佛”譯為my gracious God 是否能做到“信”呢? God 一詞譯文是“上帝”,原意是指“受祈求者”或“所祭祀者”,詞根是“鑄造”指鑄造而成的神像。顯然,代表佛教文化色彩的“阿彌陀佛”不能與西方基督教的“God”對等??梢?,文化因素對翻譯有著重要影響,就像它對文學作品在初創時的影響一樣。
2.文化象征詞中的不對等現象。在中國,“白象”是一種電池的品牌,譯為英語就是white elephant。而譯者恰恰忽略了英美人士在其文化中對此詞的意義理解。白象一詞的理解有其淵源:泰國原來叫暹羅,向來以盛產大象著稱。古代暹羅國王常常以大象作為禮物饋贈友好國家。但是如果他對某個國家心懷叵測,他也給他送一只象,不過不送普通的象,而是送一只白象。因為這種象極為罕見,不易多得,一旦得到,誰也不會隨便處置,而要長期白白養活一只大象,又得付出昂貴的代價,甚至使人傾家蕩產。因此,白象就成了一種棄之不忍,留之不堪,形成人們沉重負擔的東西。由此可見,在翻譯時將一種大家常用的電池品牌譯成白象是有失偏頗的。
綜上所述,文化因素對譯入語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翻譯時譯者不僅需要精通中外兩國語言文字本身,而且還要在文化這雙無形推手的作用下付諸努力和發揮譯者的主體作用,將譯入語與文化因素相結合,使譯文在語言和文化等多方面表達到位。
參考文獻: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2]Nida,E.:On translation.Beijing: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rp. 1984.
[3]Ho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譚載喜.奈達論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5]范存忠.“漫談翻譯”《翻譯理論與技巧》[J].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6]張思潔,余斌.翻譯的哲學過程論[J].外語學刊,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