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曉
摘要: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1999 年—2010 年相關文獻的搜索和研究,發現國內學者關于共青團工作的研究存在三大不足:其一,基本都是從宏觀或中觀的層面,探討共青團工作的職能、功能、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工作模式、工作內容等,沒有任何文獻從微觀層面研究共青團工作特性。其二,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文章多是經驗式的、感想式的、思考性的、主張式的或指示性的,觀點和論證不夠嚴謹、科學,尚未發現對共青團工作特性做深入的質性挖掘和理論分析。其三,很少運用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學的相關理論作為理論分析工具,對共青團工作進行理論研究。為了彌補共青團工作研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通過對個案的深度訪談和對質性資料的分析性歸納,對共青團工作特性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融合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學的解釋視角,構建描述共青團工作特
性的維度。
關鍵詞:礦區鐵路;共青團干部;工作能力
一、活動領導主體的多元性
團委經常采取與其他部門或單位聯合開展活動的工作形式,雖然共青團組織是活動的主要舉辦者或承辦者,但活動的領導者并不僅僅是共青團一家,而是來自不同單位和部門負責人員的組合,即活動領導主體的多元性。共青團之所以經常與其他單位和部門聯合舉辦活動,這是因為:一是共青團是群眾組織,手里掌握的經費、場地、物資、專業人才、政策、下級單位等各類資源都處于比較貧乏的狀態,不得不借助其他單位或部門的資源開展工作。“搞就業創業大賽,是跟區工商聯和勞動保障局聯合開展的,因為這兩個部門在我們轄區內都有青年創業的優惠政策,如果在我們轄區自主創業的話可以給兩到三萬的政策扶持。”共青團組織正是通過協作和承辦的方式,利用共青團的優勢為其他單位或部門工作,“沒事找事做”“要學會把自己的事變成別人的事,把別人的事變成自己的事情”,以此創造開展共青團工作和擴大共青團影響力的機會。
二、“四高一低”的工作特征
工作的高自主性提供了鍛造團干部勇氣、決策能力、綜合素質的機會。高反饋,指團干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較高的程度上可以直接、明確地獲得有關自己工作績效的信息。這是由活動自身的特點決定的,活動進展是否順利、結果是否圓滿,往往通過活動現場就能得到直觀、直接、明確的反饋信息。“做這個工作,只要你用心,更加投入,就會覺得有成就感。很多事情會讓自己很無奈,但是,有時候有些學生會給我寫信,給我反饋信息。到村上一走,對團工作評價比較好,又增加了信心。” 較低的任務重要性,指共青團工作對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的實際影響程度較低。共青團是群眾組織,與其他黨政部門相比共青團工作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較低、影響力有限。“上面說要重視基層共青團建設,但團干部的政治待遇比較低,沒有政治地位,人家不會主動配合的。”共青團工作的“四高”特性能使團干部產生一些關鍵的心理狀態,對其心理狀態產生積極的影響。高任務完整性和技能多樣性會使團干部體驗到工作的意義,工作自主性會使團干部體驗到工作責任,高反饋性使團干部了解工作活動的實際結果和效果
從激勵角度講,當團干部認識到 (對工作結果的了解) 對于他們所看重的工作 (體驗到意義) 自己干得很好 (體驗到責任) 時,他們就會獲得內在的獎勵。通過共青團工作的“四高”特性,可以預測團干部的工作動機、工作績效和工作滿意度都會受到積極影響,在激勵潛能上的得分較高,同時缺勤率和離職率也可能會下降。
三、團隊工作形式和參與型決策方式
團隊是由少數具有技能互補的人組成,他們認同于一個共同目標和一個能使他們彼此擔負責任的程序,相處愉快,樂于一起工作,共同為達成高品質的結果而努力。受訪者談到自己組織或者參與的活動時普遍有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表現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失敗只要成功的高目標追求,這說明團干部對團隊目標有很高的承諾。受訪者通常會談到群體決策的過程,表明他們共同對活動的結果負責,他們既有個人責任也承擔共同的責任;他們有不同的才能、技能和特長,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和技能互補。他們雖在工作上有明確的分工,但又體現出協作的自動化。“做一個創業青年招待會的方案,組織了一個團隊,大概七八個人,有從其他部門借調的。我們有分工,團隊是一個成熟的團隊,大家都了解是什么事情,一般不用培訓,大家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這一切都表明團干部在組織活動和開展工作時,通常是團隊的工作形式。參與型決策是指領導讓下屬參與決策過程,通過向下屬咨詢或召開下屬團隊會議討論或決定決策事件。參與型決策的行為類型主要有:領導者從下屬那里獲得信息;領導者和個人商議;領導者和團隊商議。詢問對決策方案的意見;群體共同決策;授權,領導者允許下屬在上級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氣“我們三個人各自發表意見,一步一步討論,提出想法,拿出一個方案,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然后再組成一個小組,把方案修改完善。”有14位受訪者的談話明顯體現出群體共同決策的行為和過程,這說明在參與型決策行為的連續體中團干部基本處于群體共同決策的水平,呈現出強烈的分權、權力距離小的傾向。“我的感覺是每次活動很累,但是工作環境很好。累并快樂著!和同事相處氣氛很好,領導也很好,年輕啊!沒什么架子,這些是在別的單位感覺不到的。”參與型決策方式和團隊工作鼓勵開放式的討論,團隊成員之間關系平等化,行政權力淡化,團干部能夠分享領導角色,相處愉快,團干部對團組織有高度的組織認同和承諾,體現出內部開放性、網絡狀溝通模式、平等、和諧、富有凝聚力的共青團組織文化。
四、總結
關于共青團工作特性的研究說明團干部必須學習如何積累和運用信息、知識、人際關系、個人魅力等個人權力,以彌補法定權力的不足,學習更多使用領導影響范式而不要依賴管理控制范式去影響、激勵和凝聚工作對象和合作者;在領導力的培養上要注意學習建設團隊的技術和參與型領導方式。
參考文獻:
[1]徐莉,對共青團工作特性的質性研究——對湖南24名共青團干部的深度訪談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12年02月。
[2]高曙光,共青團工作特性對共青團干部領導力的建構作用——對湖南省24名共青團干部的訪談分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1月。
[3]趙俊峰,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探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0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