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當前,網絡和智能手持移動設備在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高職英語的教學中智能手持移動設備也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具體的智能手持移動設備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案,將移動學習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并對應用效果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智能手持設備 移動學習 高職英語教學
一、智能手持設備支持的移動學習與高職英語教學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持移動設備性能的完善,新興了一種學習模式—智能手持設備支持的移動學習。也就是,學生利用智能手持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
英語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它要求學生通過實際的應用,具備語言交流溝通能力。因而,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要“注意學生聽說技能的培養”,是其具備“初步語言交際能力”。
為了滿足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使他們隨時隨地獲取語言學習資源,應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自主地提高英語語言能力,越來越多的高職英語教師將智能手持移動設備應用于教學之中,利用移動設備輔助英語教學。
二、智能手持設備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基礎
1.課程基礎。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特定主題相關的單詞和表達方式,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協作學習能力,培養他們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2.理論基礎。協作學習理論、翻轉課堂和拋錨式教學為智能手持設備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協作學習指的是以小組或團隊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而智能手持移動設備為其提供了媒介,可以很好地助力協作學習。翻轉課堂是將學習的決定權從老師轉移到學生手中。智能手持移動設備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支持,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拋錨式教學是指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感受和體驗問題。智能手持設備則可以使高職學生融入英語學習情境,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
3.授課對象基礎。多數高職院校僅在大一開設英語課程,高職新生詞匯貧乏、語法差、缺乏自信;但他們歐泊,喜歡手機,善于應用各種手機軟件。
4.硬件基礎。現在,wifi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學生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這是智能手持移動設備應用于高職英語移動教學的硬件條件。
5.軟件基礎。當前豐富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為智能手持設備應用于英語教學提供了軟件基礎。QQ、微信平臺、DIY詞匯學習網站、口語練習手機軟件、PPT、視頻編輯軟件和配音軟件等已經融入了高職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
綜上所述,智能手持設備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符合英語學科特點,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三、基于智能手持設備的高職英語移動教學應用
1.課前。教師負責用各類軟件制作詞匯學習PPT課件、錄制微課并通過網絡發布給學生,通過網站創建詞匯和語法等語言測驗任務,搜索網絡上符合授課內容的口語練習手機應用軟件。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接收到學習任務,用智能手持設備學習詞匯、觀看微課、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完成語言測試任務并提交成績,還可以將自己的配音通過微信等方式發布到朋友圈及網絡。另外,還可以通過小組作業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多種數字媒體表達某一主題信息的能力。
2.課中。在課堂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題,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通過簡單的聽說任務,鼓勵學生到講臺前大聲地完成任務,鍛煉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通過會話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英語表達。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語言模仿練習,幫助學生糾正發音,規范語言習慣。通過以小組為單位講述數字故事,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照片上墻和彈幕等方式參與互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課堂活動,監督學生學習情況,觀察學生表現,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對表現不佳的學生提供適時指導。
3.課后。課后,學生和老師可以借助智能手持設備,通過問卷星、調查圈等網站的移動版,共同完成教學評價,由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同儕評價得出學生的最終評價,由每次課評價共同構成總的評價結果。此外,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及英語學習互助群等通過智能手持移動設備實現對移動學習的交流和反饋。還可以通過微信投票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發起投票,實現師生互動交流。
四、結語
根據以上智能手持設備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學生對英語移動學習比較感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師對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提供了平臺,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在利用智能手持設備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監管問題,教師在選取學生自主移動學習材料的取舍、篩選問題,師生互動過程中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問題,還有學生移動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檔案的建立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去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張瓏.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