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摘要】英語學習和運用的基礎是詞匯,詞匯是構成語言體系的基本要素。要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還停留在形象認知上,所以我們在進行小學英語的教學研究時一定要遵守客觀上的認知規律,來整合教學內容,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詞匯教學質量。故此,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詞匯教學要求及學生認知特點,從多方面探討如何有效開展詞匯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 詞匯記憶 策略
新課改以來教師一直在對英語詞匯教學進行著重研究,這些研究的視角大多以第二語言的學習出發,改變其中學習者、教師、學習環境等變量,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語言教學的發展依賴于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發展。而本文就從此出發,從語言原型、語法認知、隱喻認知、語言標記、語言語義以及兒童記憶規律等六方面研究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建立典型模型,凸顯詞義典型
認知心理學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在學習詞匯時,多數要依靠搭配的示例提取詞義,并建立記憶模型。這是由于詞義是較為抽象的事物,而示例則極為具體。例如,“tall”的搭配多為“man”和“building”,其詞義為“細長豎直的事物”。
并且,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常用詞多為多義詞,義項的中心則為典型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凸顯詞義典型,并建立典型模型。典型義是詞匯最常用的義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典型事例,來幫助學生記憶詞匯義項模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協助學生將詞匯先分類成各個不同的大類,再進行模型的建立,并在模型中處理好詞匯典型記憶與非典型記憶的關系。
二、借助詞匯隱喻,簡述引申義
由于典型義的特性,學生最常見的便是典型義,但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年級的增長,學生會學習到一個詞匯的其他義項,這便是引申義。
英語詞匯的引申義多為抽象的人類心理活動認知。而心理學認知流派中有學者表示,詞匯的引申義一般可以通過隱喻與典型義來相聯系。通俗的說法是,引申義與典型義是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性的。
三、建立認知參照,闡述詞義內涵
人們在認知客觀世界時,其認知系統內部是具有一個認知參照系的。因此,對于教師教學來說,也可以建立這種參照系。
我在這里將認知參照點分為四種類型,即:人體、比較物、絕對零度以及社會文化規范。我們對事物的要素判斷是基于自身認知出發的。例如,在講解 “Monkey is short.Giraffe is tall.”時,學生可能會提問“多矮的東西才能說是‘short?”教師可以建立以人體身高為參照系的解釋。
第二類的認知參照系是比較物,集中出現在對仗或比較結構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比較物都是明了的,即使隱含在語境中,讀者經過簡單推理也可理解。例如,“very thin and so short”就是以football player為參照點的。根據語言環境可知,足球運動員大多都是高大的,祖姆認為兔子“very thin and so short”。這是以運動員為參照系所進行的判斷。
第三類認知參照是絕對零點,即數學范疇上數量軸的參照系中的零點。How引導的疑問句和含有計量短語的句子都以此為參照。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tory time”板塊中“how tall are you?”就是以絕對零點為基點。
最后的參照系為社會文化規范,即詞義根據社會文化中約定俗成的部分而定。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Lets learn”板塊中的溫度詞匯:“cold、hot、cool、warm”,它們的詞義劃分是基于中國的社會環境而定的。
對于這些詞匯來說,中國和英國的溫度感知及劃分是截然不同的。由此使得我們在講解這種類型的詞匯時應該注意國家間文化的差異,使得學生們可以有更好的理解。
四、根據語境,加強搭配
詞匯永遠不是孤立的。例如,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溫度詞常與“snowy”、“noth”及“put on”等詞和短語共同出現,它們相互聯結,構成了一個語境。它們時常搭配,在記憶時也是關聯記憶。由此,我們可以在教學時利用多種形式將它們化作一個整體,強化它們中的意義相關。這樣,學生在記憶和使用時就會聯想其他詞語。例如,教師在講解“warm”時就可以舉例出相關詞匯:“sunny”、“spring”。讓學生將它們關聯起來記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建立一種環境氛圍,使得學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強化英語詞匯認知,從而自身建立英語語境氛圍。
五、借助記憶規律,科學講解詞匯
最近,兒童語言學研究發現,兒童的語言學習具有規律性,這個規律與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關。教師應利用這種順序,體現教學的科學性。我們來以維度詞的教學來舉例,三年級對于維度的劃分顯得極為粗糙,并不區分維度的尺寸,因此我們應該突出這一特點。大象是“big”,螞蟻是“little”。注意這一規則,循序漸進,就可以體現教學的科學性。而且,第二語言的學習會對母語產生影響,我們應該注意這一問題,防止其對母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據研究報道,學生在漢語感官形容詞的語義使用上存在偏差作用。學生在母語使用時往往受到英語的語法影響,例如,有人將疊詞作定語或謂語時表示了加重或強調,偏離了其母語語法的意義;還有感官形容詞疊式與原式混淆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這種影響,采取一種科學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詞匯教學,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結語:對于小學生而言,一種極為有效的詞匯記憶策略可以起到一種輔助記憶的作用,提高詞匯學習效率。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從五個方面探討了詞匯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自身教學藝術,不斷優化、完善詞匯教學質量,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華瑛,鮑宗武.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問題的應對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