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鴻宇
[摘 要]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各級政府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這是白銀文化產業蓬勃興起的時代背景。本文試圖從白銀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入手,分析文化產業發展戰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提出如何改善和促進白銀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文化產業;困境;實踐;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73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近年來,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和重要貢獻,日益被專家學者和政府決策者所重視,各級黨委政府也已認識到其發展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經濟發達省市在文化產業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2年,甘肅省提出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決策,爭取到2020年形成較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為全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現代文化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
1 相關概念闡釋
1.1 文化產業
對于文化產業這個概念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于1947年,法蘭克福學派的兩位著名學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諾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或稱文化工業)的概念,他們認為:“文化產業是指生產領域中廣為人知的商業邏輯和工具理性,在消費領域同樣引人注目。閑暇消遣、藝術作品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為文化產業所過濾;隨著文化的高雅目標與價值屈從于生產過程與市場邏輯,交換價值開始主宰人們對文化的接受。”簡言之,文化產業通常指的是與社會意義的生產最直接相關的機構,主要指營利性的文化企業機構,但有時也包含公益文化事業單位和國家組織及非營利組織。
1.2 文化產業的影響因素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影響該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立足白銀市,在參考部分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認為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分別是生產因素、市場需求、相關產業及政府因素。
1.2.1 生產因素
生產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以及文化基礎設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文化站等)。文化產業不同于一般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高強度的機械設備,它主要依賴某些非自然資源,即文化人才和文化環境。人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由人創造并傳承的。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
1.2.2 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即公眾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如何感知公眾需求并及時做出反應,如何促進文化消費者的需求多元化,并且形成一股刺激文化企業創新的動力,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市場需求促使文化產品不斷變革和創新,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規模經濟效益。
1.2.3 相關產業
文化產業發展不能孤立進行,而是要通過與其他產業的相互影響達到協同發展。也就是說,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旅游產業、信息產業、互聯網產業等相關產業的支持。這些產業是文化創意的載體,有的是文化產業的延伸,有的為文化產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只有依靠它們抽象的文化符號才可以化作具體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流通和傳播也離不開它們的支撐。
1.2.4 政府因素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和政策保障,即政府通過直接注入資金或為文化企業融資提供優惠措施,對一些文化企業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來促進文化企業發展;通過堅持實行文化體制改革、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等來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從而為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政府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激勵文化企業創新等方面,也起著積極作用。
2 白銀市文化產業發展困境
2.1 文化資源開發缺乏統一規劃,且高級人才匱乏
白銀市屬于我國第一批資源枯竭轉型性城市試點市,轄區經濟社會發展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城市化嚴重滯后,難以積聚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口密度,增加了文化產業發展的難度。
文化資源綜合開發能力薄弱、缺乏整體規劃、開發不足、主次不分與盲目開發等現象并存。文化人才供給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會管理、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專業化文化領軍人才嚴重匱乏。
2.2 文化產業投入力度不大,融資渠道單一
由于文化產業特別是創意業態本身存在資產難于評估、投資風險較大的特點,其項目和產品是否能夠獲到市場認可,按照預期收回成本并且盈利,始終是個無法獲得肯定答案的問題。金融機構出于風險控制的顧慮,對演藝、電影、動畫等文化產品往往缺乏信心。在市場融資缺位的情況下,政府在其中的協調和引導作用發揮不夠,沒有搭建起文化企業與銀行、信托公司、擔保公司、風險公司、市場研究機構、民間資本的對接溝通平臺,也沒有形成成熟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
3 白銀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探索
3.1 扶持龍頭品牌發展,著力打造優勢集群
政府要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突出演藝企業產品開發,有效整合市域演藝場所資源,積極培育演藝主體與演藝品牌,提升文化演藝整體層次和品位,將白銀打造成我國西部重要的民族文化演藝中心。同時,政府要發展一批演藝娛樂企業,立足蘭—白都市經濟圈,面向國內外市場,完善市場運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此外,政府要全力支持演藝企業(團體)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族文化等優質文化資源,創作推出一批體現白銀獨特地域文化與時代特色的精品演出劇目。endprint
3.2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文化人才集聚
政府要研究白銀文化產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層次、結構等問題,摸清文化產業人才供給缺口,根據人才缺口的種類、層次,擬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引進計劃和引進措施。此外,政府要建立文化產業專門人才數據庫,健全文化產業領軍人才、非遺傳承人、名師名家等人才數據庫,做到對人才狀況底數清、情況明,重點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短缺和層次失衡問題,為制定文化產業人才戰略提供依據。
3.3 培育文化資本市場,優化產業資源配置
3.3.1 轉變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支持方式
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市級財政不但要逐年加大投入,而且縣區財政也要固定投入。一方面,政府要重點建立逐年增加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機制,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縣區設立縣區文化產業政府基金,注重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大型文化產業項目、文化園區、新興文化產業業態和有活力的小微文化企業;另一方面,政府要著力探索政企PPP合作模式,盡快拿出適合PPP投融資模式的項目名單,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此外,在條件較為成熟的黃河石林、永泰龜城和會師廣場等項目的建設中,政府要率先引入PPP投融資模式,待該模式成熟后,可將該模式進行復制,推廣到其他業態和項目上。
3.3.2 建立政府投資基金
政府在具體操作中可發起成立白銀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并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政府引導基金(母基金),再與行業的領軍企業共同建立網游、動漫、影視等專項基金。此外,政府母基金分別投到專項基金當中,專項基金再募集社會資本,專門用于文化項目產業化開發與運營的資金支持,用有限的政府基金撬動巨大的民間資金。
3.3.3 拓寬文化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首先,政府要推動中小型文化企業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幫助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企業資產,并建立文化企業上市資源后備庫,幫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次,政府要利用信托平臺發行文化產業中小企業集合信托,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專業機構增信等多種形式募集社會資金;再次,政府要運用財政補貼等政策手段,鼓勵中介機構適當降低收費,減輕文化企業直接融資的成本負擔;最后,政府要鼓勵和引入電子商務平臺,發揮技術、信息、資金優勢,為白銀市文化創業創意人才、小微文化企業創業提供特色金融服務。
4 結 語
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城市相比,白銀市文化產業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很大。目前,白銀市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知名文化產業品牌無法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運行機制仍不完善,文化產業的整體水平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正因為如此,白銀市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政府只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統籌協調、監督保障、服務提供及環境營造的職能,在建立政策規劃體系、促進文化人才集聚、優化產業資源配置、著力打造優勢集群、推進體制改革創新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就能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白銀市政策研究室.白銀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0)[Z].2014.
[2]李延飛.蘭州—白銀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分析[J].商情.201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