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軍
摘 要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以議題作為任務來驅動閱讀,通過對文本的比對讀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提高學生高階思維,充實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85-02
一、農村閱讀教學現狀
由于農村的留守現象,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的初中學生閱讀情況令人擔憂。(一)學生閱讀目的不夠明確。大多學生閱讀的文本特質認知不足,導致了閱讀的目的不明確。往往為了消遣時光,或者是為考試的分數而讀,從而導致閱讀行為與內容的嚴重錯位。(二)閱讀的效率低下,質量不高。由于考試機制的問題,閱讀教學大多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往往是被動,失去了課堂主人的地位。還有課堂很熱鬧,搞了無數的形式,做了太多的無用功,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三)閱讀的內容過窄。農村學生的閱讀往往就局限于教材、課本上的內容,不會主動地去閱讀,對形成全面語文的素養非常不利。
面對這一現狀我們該如何解決呢?那就是最近悄悄興起的一種閱讀方式——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一種以議題學習為任務驅動,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實現問題解決、意義建構的過程和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善,提升教學效果,從而為學生終身閱讀與發展打下基礎。
二、解決當前閱讀教學現狀的策略
恰當地在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目的性解決以上問題。
(一)依據同一議題,明確目標而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生“為什么而讀”的問題。而群文閱讀教學,要有主題地選取文章,圍繞一個主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通過同時閱讀多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同一個議題。
我們要立足于教材,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者都很注重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們可以據此確定一個來進行開發。首先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議題,整合教材中的文本,對教材的文本進行適當的補充,在這種以議題學習為任務的驅動的群文閱讀,這樣讓閱讀有了指向性,從而使得學生對該單元的主題產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認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背影》時,結合單元內的《合歡樹》確定兩篇文章有相同的主題——父母恩情,再加之《目送》一文,組成群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三篇文章都表現了一個什么相同的主題?”“父母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的?”“兒女對父母情感如何?”“文章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從而讓學生對父母恩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文章中一些細節描寫的方法也有所掌握,從而讓學生有了閱讀的動力,思想上也受到教育,受到“孝”的教育。
(二)縱向深入,拓展視域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階段語文教材中,學生對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個整體而完整的印像,導致知識體系的建構存在缺陷。我們不妨對反對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進行整合,把作家們的不同的文章組合成一組群文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對作家不同時代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走近作家,更清晰理解文本的主題。如“詩仙李白之豪放”,通過梳理李的創作時間,從李白個人的遭遇以及他的整個人生,進行縱向的梳理,從而走進詩仙李白,了解作者的性格特質、人生追求,學會用李白的人生追求來指導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教材中有《行路難》,再結合《秋浦歌》《將進酒》等詩篇,形成一組文本。通過對《行路難》中的作者對人生人信念的認識,最后能“直掛風帆濟滄海”,有這樣的豪邁的情懷,讓學生認識到人生最難的時候只要堅定信念,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秋浦歌》作者對愁的理解能用白發三千丈來形容,何等的豪邁;《將進酒》中“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仰天大笑背后,有如何的內心獨白呢?讓學生暢所欲言,并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者的豪邁,從而由表及里,領會到李白對人生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的積極與樂觀。讓學生讀得更多,更投入,更深刻!
(三)同一體裁,異中求同
同一各體裁的文章之間風容各不相同,它們體裁一致,將同一體裁的不同的文本組合起來進行開發,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拓展其閱讀量,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觀。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同體裁”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鑒賞能力。如成都市樹德中學盧健老師的《建筑之美——說明文的實與虛》,將《天壇建筑美與中國哲學宇宙觀》、《民俗文化的奇葩——喬家大院》《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學生通過填表對“建筑之實”“文化之虛”進行比較。重點比較《民俗文化的奇葩——喬家大院》《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兩篇文本中的不同文化內涵,最后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寫作技法。引導學生探究說明文虛——結構安排、表達方式等,實——傳統建筑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建筑之美。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進行充分閱讀,同一種體裁,快速地閱讀,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瀏覽、跳讀、精讀等等,學生審美觀得到了提升。從不同的文本中,提煉出共性的東西,異中求同。
(四)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群文閱讀對于培養閱讀素養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學就需要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時提供學生一些讀本、讀物。
1.教師引領,促“讀”
學校和家庭要聯合起來積極創設造條件,在教師的引領下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廣泛地“讀”,博覽群書,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教師要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同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讀本。同時要固定課外閱讀時間,讀后一起來交流讀書的心得。
2.方法指導,善“讀”
我們不僅要調動學生閱讀興趣,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內、課外,給學生介紹閱讀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學會進行群文閱讀,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無關緊要的,采用跳讀法;只須了解文本的大概內容的采用瀏覽法;重要的部分采用精讀法,即對文本內的的某些描寫細致的,有感觸的地方,集中精力,逐字、逐詞地讀,以獲得新的認知。交給學生以方法,讓學生閱讀中去運用,讓閱讀的速度提升,以獲得更在容量的內容,充實教學的內容。
群文閱讀讓學生閱讀速度得以提升,容量更大,需要我們教師立足于教材中的文本,提煉出相同的議題,用這一議題去組合一組文本,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的內容,采用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閱讀教學中來,讓閱讀更快樂,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