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樊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校企合作的模式,第二部分重點研究了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當中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則闡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最后一部分研究了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當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建議,希望本文能夠給予相關人員參考意見,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校企合作
引言
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共贏。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積極的尋求校企合作模式,在計算機專業的校企合作當中實現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成為了關注的重點。
一、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多種,“訂單式”教育模式、“3+1”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模式、“校企共融”模式、“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其中“訂單式”教育模式是企業根據自身公司的崗位需要與高校協商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相關的協議,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畢業后就去企業適合的崗位工作[1]。“3+1”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學生在學校的四年的知識壓縮到三年,學生前三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最后一年去企業進行實踐訓練。在三年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基礎性課程,避免大學生過于空閑,處于無聊的境地,最后一年強化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3+1”也是進行資源交換的過程,學校為企業培養優勢人才,企業將科研項目實訓給學生。“工學交替”模式是學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階段的派遣學生到企業學習,在企業內部由專門的技術人員帶領學生,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后再回到學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校企共融”模式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積極的進行資源之間的共享,實現資源間的融合。“產學研一體化”模式適用于研發型大學,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企業產品的研發,相互交流經驗,進行技術上的交流[2]。
二、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當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統一實踐困難
計算機專業在高校當中是比較熱門的一個專業,學習的人數也很多,然而現階段我國計算機對口企業通常都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就造成了在校企合作當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去企業實訓難度較大,很難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去企業實訓,而且對實訓的學生進行統一的管理也很困難。學生實訓企業過于分散,在整體的學習技術當中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經常會出現學生到企業實訓而最終卻沒有留在企業的現象。
2.2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現階段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很多企業處于自我保護意識只讓實訓的學生接觸一些表面上的技術與知識,這樣學生很難真正掌握核心的技術,難以真正的融入企業的實訓平臺之中,難以實現自身的創新能力的突破。由于計算機對口的企業往往對數據的保密性與安全性要求較高,對一些核心的技術與文件、項目等都要求保密,很難把它教給本企業以外的實訓學生。
與計算機相關的文件,涉及到客戶的資料、核心的圖紙與文件、財務數據等多個方面,如果泄露或是流失會對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很多企業選擇讓學生回避這些內容,只教給他們一些企業表面上的技術與理念[3]。
2.3政府主導作用薄弱
由于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在校企合作落實的過程當中各級政府的主導與監督作用薄弱,沒有對校企合作提供指導思想,沒有密切的關注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這樣校企合作就很難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導致合作的進程緩慢[4]。
三、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對于高校來說,能夠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學習到東西,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歷練,發現自己需要學習什么樣的知識,及早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還能較早的學習到一些職場關系。
通過校企合作,在高校中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技術,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這樣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參加實訓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不用為學生進行二次培訓。同時實現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
四、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當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建議
4.1打造雙師型師資力量
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企業的技術工作人員有著大量的實戰經驗,將高校教師與企業的技術人員聯合起來教導學生,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融合知識。打造雙師型師資力量,可以讓高校學生在雙方面的學習當中體會不同的授課風格,不斷的突破自我,實現創新,提高創新思想,還能幫助學生主動的認識自我,實現主動創業,走自己的路[5]。
4.2共建實驗室和試驗基地
高校積極的引進企業當中最先進的計算機軟件與各種硬件設備,建立實驗室,成立試驗基地,讓學生在試驗基地當中學習先進的設備與知識,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4.3全面擴寬校企合作領域
現階段很多高校面臨著招生難,企業面臨著可用人才少的現象,在新形式下,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將招生、培訓、崗位人才輸出等聯合一條線,在招生當中根據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確定目標,在培訓的過程當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聯系起來,打造全面素質的人才。
結束語
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工程,通過校企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為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總之,通過打造雙師型師資力量,建立試驗培訓基地,全面擴寬校企合作領域,能夠幫助學生在校企合作這個大背景下更好的掌握知識,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李穎,趙菲.高校計算機專業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電子測試,2016,(6):84-85.
[2]酈昕陽.關于校企合作的“產業鏈”模式[J].職教論壇,2012,(17):19-20,23.
[3]金根中.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4,(6):57-59.
[4]穆曉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職教通訊,2016,(14):33-34.
[5]郭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人間,2016,201(6):232-232.
課題:武昌工學院校級教研課題《基于校企合作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編號:2017JY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