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錄良
摘要:微電影因其篇幅短小、故事緊湊、可讀性較強等特性,在現今的新媒體時代下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對于新生事物的接納、學習和應用能力較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介入微電影、制作微電影、傳播微電影。將目光投在校大學生這一群體上,觀察了解微電影的深層次內容發展,預測微電影產業未來的變化趨勢,引導大學生在微電影創作方面積極健康向上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微電影;高校大學生;網絡平臺;微電影大賽
當今網絡平臺上有短視頻、微電影、網絡大電影、院線電影等視頻表現形式,而其中高校大學生涉足的領域自然是微電影。短視頻所在平臺較為狹隘,如“快手”、“秒拍”之類,網絡大電影以及院線電影商業氣息濃厚,動輒百萬千萬投資,普通高校大學生無法涉足其中,就剩微電影這一領域可供廣大高校大學生試水。從當前網絡微電影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學生所創作的微電影盡管水平高低不均,但卻也有形式多樣、創作手法新穎的優秀作品。目前國內許多學府已經將微電影的創作能力作為檢驗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塊試金石,因此,對于大學生微電影的創作與實踐有必要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與探討。
一、發展中的微電影
近幾年,我們時常能夠聽到身邊有著各種關于微電影的活動,最常見的有各種以教育組織名義舉辦的微電影大賽,以及由政府牽頭舉辦的各種微電影節。高校借微電影大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其創作的積極性。政府與企業通過微電影節巧設主題,擴大影響。
1.微電影的興起
對于微電影,確切的定義還未落定下來。從廣義上講,微電影屬于微視頻中的一種,而微視頻是指以網絡視頻播放平臺為基礎,長度在5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微視頻內容包含非常廣泛,娛樂、經濟、政治、體育等等,幾乎可以說世俗上所有長視頻所包括的內容微視頻都可涉獵或者涵蓋。從狹義上來講,微電影也是電影的一種表現手段,普通院線電影具有清晰的邏輯線與完整的故事情節,微電影同樣也具備。并且微電影所表現的審美價值以及世俗觀念與電影一樣,與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念是一樣的。在創作過程投入時間成本方面,微電影的時間成本顯然更低,通常數天內即可完成拍攝。綜合時長以及拍攝周期的因素,微電影相對于一般電影的資金投入要少得多,同時這一原因也造就了高校大學生為微電影主要輸出人群的原因[1]3-5。
2.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微電影短小的體量與緊湊的故事,一直在考驗著每一個創作者用鏡頭講故事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觀眾,也漸漸接受并喜愛上了這樣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并且由于微電影創作低門檻、易上手的特性而轉化為創作大軍中的一員。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目光也開始聚焦在微電影產業發展領域以及創作者本身的方向上來。
(1)微電影的主要創作人群
“微時長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規模投資和微播出平臺”[2]10,曾是業內有關學者為微電影總結的特點,拋開“微平臺播放”不談,其余三項特點確實將微電影的準入門欄一降再降。微電影興起之初,社會各界涌入了一大批的嘗鮮者,無論是商業運作、民間玩票性質的創作亦或是學術作品,微電影作為新生的視頻展現方式著實吸引了各方勢力競相角逐。這一時期出現的《老男孩》、《一觸即發》、《床上關系》等一系列優秀作品無時不刻地在彰顯著微電影在視頻領域的分量。然而到了今天,隨著其他新興視頻形式的興起,如“網絡大電影”、“短視頻”,微電影昔日的風光不在,熱度已經趨于平穩[3]5。特性決定命運,微電影的特性注定將其引入高校校園。微電影由于制作周期短、易上手的特點,非常適合于在校大學生在影視創作方面的發展。所以,如今微電影的主創人群成為高校大學生的現狀,其實也是長期以來微電影和高校大學生已經是密不可分的雙向選擇了[4]13,17。
(2)微電影的內容分析
但凡深入了解過微電影產業的人,都應該知道在微電影發展中期,有這樣幾部比較有代表性的微電影作品。一是以緬懷青春、歌頌友誼為主題的《老男孩》,二是企業投入巨資,具備濃重商業性質的《康美之戀》,三是勸導人們珍惜生命、愛護家人的公益類微電影《回家》。而公益類微電影則又細分為純公益性質以及植入商業信息的兩種。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微電影涵蓋內容甚廣,在分類方面與院線電影不相上下。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恐怖片、驚悚片等等。而且微電影相比于上百分鐘的院線電影,更加適合商業廣告的運作,現在市面上的各類影視廣告也學會分集分系列,以微電影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的面前[5]23。
(3)微電影的傳播平臺
微電影與網絡平臺的聯系密不可分,可以說微電影的降生就是在網絡視頻平臺的搖籃之中。2010年,微電影逐步通過網絡平臺進入公眾的視野,全面而新穎的題材與形式為觀眾帶來了新鮮的感受。騰訊、優酷、搜狐、樂視以及愛奇藝,這五家網絡視頻平臺為蓬勃發展的微電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微電影帶來的巨大網絡流量也滋潤著網絡平臺,為視頻平臺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當地政府或者二者聯合的微電影比賽、微電影節作為微電影的展播平臺,也像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大學生微電影節”、“國際微電影大賽”、“邯鄲微電影節”等等比賽不絕于耳[6]4。有了高校的牽頭以及政府的鼓勵,更多的大學生作品也就邁出了校園,面向了更多更廣的觀眾。與微電影在網絡平臺逐漸被網絡大電影取代不同,各式各樣的大學生微電影比賽以及各類微電影節,如今還依然活躍在全國各地,可以說微電影“微時長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規模投資”的特性以及獨有的廣告性質為微電影的存續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7]5。
二、校園大學生微電影的發展
高校大學生微電影作品在網絡微電影中占據的份額越來越大,也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同于商業微電影,高校大學生微電影的創作沒有極端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摒棄了大多數的商業屬性,大學生微電影的創作往往是因為幾個創意,一群年輕人就圍繞在了一起開始創作屬于他們的作品。endprint
1.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優劣性
(1)創作優勢
①較低的創作門檻。與成熟的院線電影相比,大學生微電影的創作并不需要十分專業的器材,一兩臺單反,幾只三腳架就能夠拍攝出一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微電影。同樣,由于微電影創作投入時間成本小的特點,大學生完全可以在學習生活外進行拍攝與剪輯。所以微電影在高校環境中很容易就扎根生長,而高校的大學生也得以很快的上手操作。
②新穎的展現形式。相對于傳統電影的創作手法,大學生在微電影創作形式上打破了很多條條框框,完全不拘泥于傳統的拍攝手法。像是沙畫、定格動畫、手語等等更加新穎的表現形式從各高校大學生的手中誕生。當下迅猛發展的科技幫助電影行業不斷創新,高校大學生也結合自己的創意,將更多形式新穎的微電影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8]16。
③廣闊的創作前景。無論是全國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或是邯鄲微電影節,各種形式、各種主題以微電影為載體的活動,在不斷的舉辦,而高校大學生這一群體的身影也活躍在此類的活動中,參展參賽的大學生人數以及作品數量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
(2)創作劣勢
創作環境較差。微電影的門檻低的特點,讓高校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微電影作品的創作中,同時大多數的高校大學生微電影作品質量也還處于入門階段。在劇本故事的設計、影視語言的把握、拍攝器材的選擇、機位的架設、畫面的構圖、后期的剪輯水平等創作要素上,大多數高校大學生往往都是選擇最低標準去完成作品[9]35,38。尤其是影視相關專業外的大學生,在缺少拍攝技巧的同時也缺少系統的理論支撐,因此,多數大學生所拍攝作品的質量可想而知。在這種條件下,畫質不夠細膩、拍攝手法粗糙、剪輯邏輯性不強、故事內容有矛盾等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2.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題材與內容
高校微電影作品數量逐年增長,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之中,而良莠不齊的作品質量,似乎也成為了高校大學生微電影作品的特性。發展初期的大學生微電影題材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多為校園愛情故事類,情節簡單,風格明快,深得在校大學生的歡迎與喜愛。在后續大量出現的此類題材中,多是用迷茫、青春、無病呻吟的的元素,引起了多數觀眾的反感。自這一階段后,高校微電影的種類開始走向多元化,從青春題材衍生出更多的如驚悚、懸疑、魔幻、紀錄、喜劇等新穎題材。不得不說,高校大學生微電影作品的內容走向,其實也受傳統院線電影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的摸索、模仿、創新,這也是激勵高校大學生在微電影創作路上的一種精神力量。
三、正確看待大學生的微電影
隨著更多的原創視頻作品出現在網絡平臺之上,一些包含著色情、暴力、反動等不良內容的視頻也漸漸露出了頭角,并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這種情況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作品題材的局限性
高校微電影雖已經朝著多元化發展,但其因創作主題為高校大學生的緣故,題材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高校微電影很少涉及主旋律題材,對于文化以及歷史題材的創作也相對較少。目前高校大學生群體基本為“90后”,他們是網絡文化的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但由于年齡以及經歷的原因,較難駕馭關于社會現實題材以及歷史文化題材。另一方面,涉及現實以及歷史題材的作品對于創作者的文化底蘊以及嚴謹性都偏高,作為還在象牙塔內的高校大學生能達到如上要求的人寥寥無幾。
2.創作的自我意識較強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種層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愛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當低端的需求被滿足后,人們就會產生超越生存的需求而追求自我實現的心理[10]15-16。
高校大學生在作品的孵化過程中,會出現固執己見的現象。為了能夠將自我的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完全封閉對外界建議以及指導的接納。這種堅持與拒絕,一方面體現出大學生個體意識的出現,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大學生內心渴望證明自我的價值表現。究其原因,是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迫切希望一部屬于自己個人的作品能夠獲得大眾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創意、思想水準。
3.故事內容不夠深刻
高校大學生創作出的微電影作品,大多數為先擬定主題,然后虛構故事,再進行創作。創作者對作品主題的認識多是基于自己的觀念,再加上生活經驗與觀察,最后整合而成。因此,在高校大學生自身涉世未深的前提下,高校大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難免出現兩種傾向,第一是過分迎合主題,且對主題的了解流于形式。二是與主題疏離過遠,導致作品后期成型后完全偏離主題。這種想表達些什么,卻又無法順利的用作品流暢表達的現象,是大學生微電影的一個較為普遍的通病。追根溯源,還是高校大學生在創作之時沒有深入思考主題,創作過程過于隨意,才導致這種有話說不清的尷尬境地。
4.作品尺度的把握不到位
高校作為微電影大量產出的生產基地,對于微電影的影視生態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目前網絡平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導向不正的微電影,高校微電影也難以梳理其中的關系。
高校大學生雖然已經進入對人生的開始獨立思考的階段,開始去思考生命、社會、婚姻等問題,但由于社會閱歷的問題,還是與這些話題有著天生的隔膜。當高校大學生開始嘗試此類題材,則更容易受網絡已有作品的價值觀所影響,從而忘卻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所處的環境。對于作品題材的掌控也就越發的脫離,從而產生了許多涉黃、涉暴、涉俗的高校微電影。而網絡視頻平臺的審查機制相對寬松,也為這些不合格的作品打開了流通的大門,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越來越多意識形態不端正的微電影作品。而文化作品又是引導社會輿論的一種重要手段,所以,對微電影的引導以及規范就變得更加刻不容緩。
四、提升大學生微電影創作質量
引導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意識形態,主要還得依靠官方的導向。因為,難以駕馭的歷史、民族、人性等類似現實題材要求作者的知識面以及知識素養較高。大學生創作群體的避而不見意味著逃避問題,因此,官方力量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與影響力,引導大學生使其能夠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能有深刻的思考與感悟,如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等領域。加強大學生的素質修養教育,使大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磨練了意識,成熟了思想。endprint
幫助大學生提高微電影創作水平,除官方的必要引導,還需要民間力量的扶持。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培養機制,給于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環境與機會,給大學生的創作有試錯的可能。如今已有國家將每年的電影產業收益,拿出一部分專門扶持青年創作者,以期構成一個完整的影視作品生態鏈以及生態環境,可謂是用心良苦。
目前網絡中傳播的各種視頻又多又雜,視頻質量可謂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整個網絡視頻環境頗有烏煙瘴氣之感,所以有關影視行業以及網絡播放平臺端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需逐步完善。將涉黃涉暴等一系列違規作品全部下架,從根源掐斷這些不良作品的產出,再從平臺播放端嚴格篩選,這樣才能使整個網絡視頻風氣為之一肅,從而為新生的視頻作品做出榜樣,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更有利于優秀作品產出的環境。
在全國高校中,接受過系統知識體系灌輸的半專業型人才并不多,想要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并不是一部兩部作品就能代表的了[11]12。而官方的合理引導以及民間機構的扶持與鼓勵,再加上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這三種力量,一個起到規范引導作用,為大學生微電影鋪路,一個為微電影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一個為優秀作品創作之路清除障礙。在這樣的環境下,微電影這顆逐漸成長的樹苗定將會成為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陳晶晶.當代中國微電影的藝術特征分析[J].電影文學,2014(20).
[2]倪寶祥.微電影命名之弊及商榷[J].電影藝術,2015(5).
[3]楊玉潔,田霖.微電影的美好時代[J].影視制作,2012(5).
[4]李民,劉偉卓.微電影的類型化研究[J].青春歲月,2015(7).
[5]何建平,張薇.中國微電影研究現狀綜述[J].當代電影,2016(6).
[6]謝志勇.淺談微電影[J].新聞傳播,2012(9).
[7]李文明,安陽.淺析微電影的市場優勢及出路[J].知識經濟,2016(7).
[8]陳娜.對微電影廣告的反思[J].新聞愛好者,2012(12).
[9]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10]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許金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11]魏巧利.微電影廣告的認同釋惑與價值重估[J].編輯之友,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