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突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如何提高就業機會給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 對策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9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有500多萬,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超過40萬,比去年增加30萬人。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一)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依然是大學生主要就業去向,且比例持續上升
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大多選擇沿海開放城市,造成人才扎堆過剩。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沿海開放城市,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還是工作機會等都受到大學畢業生的青睞,雖然這些城市對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追求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的學生過多造成了人才扎堆過剩,競爭激烈,而中西部地區以及一些中小城市因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是真正需要人才的地區。因為在這些城市工作環境、待遇等都不如沿海開放城市優越,人才往往留不住,造成了更大的人力資源發展不平衡。就業期望值過高,定位不準確,大學生自己身還是感覺比較優越,因此,心里期望值非常的高,較高的心態,求高薪、求舒適的心態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這樣就造成很多大學畢業生有一定的就業觀偏差,過多地追求優越的生活條件、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較好的福利待遇,忽略自身條件、個人專長發揮和今后的成長,“高不成、低不就”,錯過機會,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就業。
(二)社會實踐經驗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
現在的招聘過程基本上都是投遞簡歷之后篩選才能夠進行面試。而不少用人單位會選擇學歷高的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一些用人單位認為招聘一個人就應馬上發揮作,不會給你學習和成長的時間??墒菍W生的主要工作不就是學習嗎?上學期間相關工作經驗從哪來?有些用人單位也招應屆畢業生,但是有的用人單位居心叵測,他們就是想用廉價的工資來獲得你們的勞動力。這些方面雖然占很大一部分但其實現在基本上每個大學生都會面臨這些問題,但為什么有些人還是找到了比較好的工作,這還是自身的問題,一定要多提高自身能力,這樣才能夠如愿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二、探討大學生就業難現狀的必要性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連續多年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逐年增加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令就業競爭更趨激烈,而一些高校為了擴大招生規?;蛘咝姓墑e升格,紛紛大量開設同質化的基礎研究性專業,造成部分畢業生很難滿足招聘單位的素質需求,就職碰壁。多位招聘單位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在中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形勢下,許多高校的學科設置和講授方式已經明顯落后,這種情況在一些非名校中更為突出。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需要新型人才,這對高校教育體制和高校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校盲目擴招,但是高校的硬件、軟件卻早已經跟不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際應用性,質量不高,影響了就業質量。通過了解現在的就業壓力,讓高校在專業設置上不再盲目設置熱門專業,發展社會急需的新專業,改造社會需求量不大的老專業,適應市場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三、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一)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高校學生工作處就業管理中心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大學生對于自身目標模糊,定位不準,脫離現實,對當前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清楚,因此將就業指導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涯非常重要,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就業服務指導中心,開展與就業相關的講座,如請優秀的畢業生開設講座等,引導他們設計職業規劃,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業服務中心及時向學生公布最新就業信息,如專業要求、需求數量、層次等,還要知道學生主動搜尋自己想了解感興趣的職業要求,在大學學習期間找到自己與目標工作的差距,不斷努力向目標靠近,有針對的學習,到畢業時能夠順利就業。
(二)高校對課程強化改革,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需要新型人才,這對高校教育體制和高校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校盲目擴招,但是高校的硬件軟件卻早已經跟不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際應用性,質量不高,影響了就業質量。通過了解現在的就業壓力,讓高校在專業設置上不再盲目設置熱門專業,發展社會急需的新專業,改造社會需求量不大的老專業,適應市場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高校在特色定位、專業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要突出多元化,并與市場需求結合。此外,要重點抓好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對存在就業歧視的招聘企業納入黑名單。首先,優化專業設置,根據社會市場需求調節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打造特色專業,培養高標準人才;其次引進高學歷研究型專業教師隊伍,增加本校教師到其他高校參觀學習次數,增強師資力量,平衡師生比例,教師隊伍要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興趣優勢,提高專業能力;再次,增加專業課實驗課次數,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避免學生理論性強,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不強,避免學校培養脫離市場需求;另外,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到對口的企業實習,學生可以更早接觸社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為以后就業做準備。
(三)鼓勵青年大學生到中西部地區、貧困山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業
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青年大學生到中西部地區、貧困山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因此這些偏遠地區就業機會更多,而且國家有津貼補貼,到中西部地區受到鍛煉的機會也很多,在某種程度上更有利于個人發展。高校學生工作部門應積極宣傳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引導學生們調整擇業念,鼓勵他們到中西部地區到基層工作。重要的是有利于個人成長,更能實現自我價值。endprint
(四)大學生應重視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大學生要認清形勢,對自己進行正確分析,對自己的優劣勢進行評估,合理定位,確定自己的求知策略,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在校期間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到社會中去實戰,總結經驗,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也可以參加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拓寬視野,增加經驗,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不斷進取,努力滿足這些要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為就業打好基礎。受高等教育定位變化、生活成本壓力加劇以及就業歧視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迷茫與焦慮。要加大畢業生創業培訓工作力度,抓好專項培訓計劃組織實施,提升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同時配合教育部門和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模擬、實訓等創業實踐活動,幫助畢業生增強創業能力。要進一步做好創業服務工作,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創業服務功能,發揮好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創客空間等創業服務載體的作用,擴大創業導師隊伍,為畢業生創業提供咨詢輔導、項目孵化、場地支持等服務。用好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動員創業服務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到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和服務中來,改善創業培訓和服務供給,提升創業培訓和服務的水平及效率。組織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項目展示交流、創業主題宣傳等活動,聯手有關方面構建創業資源對接交易平臺、青年創客社區等創業生態系統,努力營造鼓勵畢業生創業創新的社會氛圍。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聯動,協同各方共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在現在的崗位中,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更要社會經驗。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希望找到能夠盡快勝任工作崗位的員工,尤其是動手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社會實踐豐富的復合型人才。現階段大部分學生沒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缺乏就業實力。應推進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實體大廳服務向網絡服務延伸,運用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平臺,多渠道、點對點發布和推送就業信息,精準促進人崗匹配,打造便捷高效的“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要著力夯實服務基礎,健全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數據庫,規范信息采集、更新、報送等工作流程,動態更新就業進展情況,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就業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
綜上所述,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賴于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破解大學生就業難應該從學生自身著手更為容易,畢竟一個市場的改變和調節具有時間上的滯后性,只有從自身找原因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每個學生都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擁有真才實學,同時轉變觀念,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獲得理想的職業。
參考文獻:
[1]金喜在,朱志強.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5.
[2]李少奇.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