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數學是小學學習中一門重要的基礎科目,可以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理性分析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大多數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單向傳授數學知識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簡單理解和記憶,練習大量的習題。這種教學方式較為刻板,缺乏互動性,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強調發揮學生主動性的“自主學習課堂”理念被不少數學教師接受,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自主學習課堂要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探索、學習的機會,教師進行引導即可。筆者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氛圍都比較刻板和嚴肅,數學教師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讓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往往不茍言笑,嚴肅的課堂氛圍不夠輕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強。數學教學內容本就是邏輯性較強的公式、原理,教師注重單向的知識傳授, 沒有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氛圍變得略顯枯燥,與小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是不相符的,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數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比較單一,往往就是利用黑板板書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以及數學習題的講解,這種單向的授課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只是被動地理解、記憶和做題,機械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也不能很好地培養小學生自主思考、進行探索的能力,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課堂與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不同,強調要把學生當做課堂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學習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講、做題,而是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和探索。自主數學學習課堂中,小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而是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分析、對比,探索出結論,進一步驗證和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自主學習課堂,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課堂上的主動學習者,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不再是索然無味的,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習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效果自然是翻倍的。另一方面,自主學習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探索,為學生發揮想象力、展示自我和主動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在探索中可以培養對比、分析等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和提升。學生通過思考、探索學到的數學知識,理解地較為深刻,可以說是深層理解和記憶,真正地掌握了教學內容,也可以更熟練地進行運用。
三、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策略
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數學教師應該摒棄原有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思想。數學教師在備課、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時刻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這個中心,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貫穿到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打造真正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
(1)巧妙引入問題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有一些的枯燥性。數學教師要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選擇在課前引入一些問題,來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數學教師首先要深入理解數學教材,選取能很好引入教學內容的問題,為了加深小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要盡量選取小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有更好的代入感。其次,數學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選取的問題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和思維特點,盡量選擇小學生容易認知的實物或模型,避免選擇小學生難理解的抽象概念,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提問:鐘表里哪個指針走的最快?哪個最慢?分別叫什么名字?分針走一下秒針走了多少下?引導學生自己去對鐘表進行觀察,來回答老師的問題。鐘表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和用到的,教師帶來鐘表作為教學用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后回答。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教學內容的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采用小組合作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討論
引導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可以讓學生一起討論、探索,通過交流來實現解題方法、學習思路以及掌握的知識的交換,幫助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可以一同進步。學習小組可以為學生提供平等、輕松、互動的學習氛圍,讓課堂充滿活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鼓舞學生展示自己,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平臺,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不僅學習了數學知識,鍛煉了交流和社交技能,還加深了同學間的友誼,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的特征與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成4-6人的學習小組,讓大家討論垂直與平行各自的特征,畫出圖形,并對性質做簡單陳述。教師只需做個聆聽者,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幫助,保證學生思路的正確即可。每個小組派代表講解完自己的結論后,教師對大家的結論進行補充、修正和總結,加深學生對垂直、平行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數學知識,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3)緊密聯系學生生活 創設情景進行教學
建立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選取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部分,在課堂上創設類似情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因為選取的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的情景,能夠讓學生輕松地融入到學習場景中,并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實現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在學習了“元、角、分”的概念和知識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來買東西,鞏固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加深理解。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演出與時間有關的小情景劇,在情景劇中強化對時間的認識,加深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
(4)適當評價 幫助學生快速進步
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是自主學習課堂的點睛之筆。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己有正確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反饋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表現好的學生會因為教師的鼓勵更加努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反饋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及時地修正,確保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整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習題練習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和總結,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要指出大家的共性問題,并為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姜云峰.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6年第6期
[2]段金榮.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年第20期
[3]鮑金紅.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