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林
【摘要】:生態課堂具其突出的教學優勢,將其應用到中職德育課堂中,是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與要求。本文即基于對生態課堂的認識,提出構建中職德育生態課堂的對策。
【關鍵詞】:德育;中職;生態課堂;構建
在中職教育中,德育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代社會中,往往更加重視學歷與專業素質,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素質的要求,導致中職院校多不重視學生德育,學生素質呈下滑趨勢。加強中職德育教育,提高中職德育教學效果已經迫在眉睫。傳統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以教師理論式講授為主,學生往往缺乏參與度,教學效率不高。生態課堂模式的出現,為中職德育教學提供了新的路徑。
一、德育生態課堂及其優勢
生態課堂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教育生態學”的理論,該理論的應用帶領著教育研究進入新時代。生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和以課堂為主陣地的教學模式,其教學重點在于對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進行營造,對學生思維進行訓練,由師生共同對知識與能力進行構建,促進師生共同發展。[1]
中職德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提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德育生態課堂,即指德育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和突出學生個性,對學生素養進行激發。[2]同傳統德育教育相比,生態課堂所追求的是自然和諧的教學環境與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主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突出,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道德素質提升,樹立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
二、中職德育生態課堂的構建對策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
對中職德育生態課堂進行構建,首先需對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進行營造。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理解和尊重,以平等心態關愛學生,使師生關系向平等、民主與合作轉變。該種關系的轉變,需要教師轉變傳統嚴肅形象,加強與學生交流,通過家訪等對學生充分了解,也可通過QQ、微信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方式與其交流,真正走近學生群體中,對于中職德育生態課堂來說,這也是保證其構建成功的根本。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生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構建中職德育生態課堂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愛好等差異性,教師必須給予尊重,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特長與潛能進行開發與發展,因材施教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3]教師需加強與學生及其家長溝通,掌握其思想與德育現狀,實施針對性教育。如一些學生過分迷戀網絡,多與家長對學生關心不夠有關,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尋求家長配合,也可在課堂中提問其有關游戲軟件的問題,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其從網絡游戲中走出。
(三)貼近學情與學生實際生活
生態課堂是與學生學情與實際相貼近的課堂,教師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必須從社會與學生實際入手,通過熱點話題對德育教學進行組織,使生活與學習有機融合起來,提升德育教學實效性。首先,中職德育課堂需與社會時政相貼近。在中職德育生態課堂構建中,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必須對全社會各種信息充分運用,教師可選取社會熱點話題,將其作為教學案例,使德育與社會時事有效銜接。如教師可對社會實事點評模塊進行設計,讓學生自由地闡述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就業難、房價高等),培養學生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德育教育實用價值。
其次,中職德育課堂需與學生專業知識相貼近。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為一線技術工作人員,在學習中學生多僅重視專業課程與技能學習,對于德育學習多抱有應付態度。為轉變這一現象,教師在德育教學中,應主動將課堂與學生專業知識相貼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4]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針對會計專業,教師可向學生講解該專業所需基本職業道德與素質,并結合典型的缺乏職業素養,偽造、毀損會計資料,或挪用公款等走向犯罪道路案例,讓學生明確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德育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再次,中職德育課堂需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真正的生態課堂,是一種生活化課堂,教師在德育教學中,應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邊實例展開德育教育。如對一般違法與犯罪區別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學校不專心學習、經常打架斗毆學生為例,這些行為均屬于一般違法范疇;但如這些行為一直持續下去,并開始轉向打劫等行為,即便沒有搶到錢,也構成了犯罪。通過身邊實例,讓學生明白違法與犯罪僅于一念之間,引導其遵守法律,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
三、總結
生態課堂在中職德育生態課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明確其作用所在,根據其要求,積極構建中職德育生態課堂,促進中職德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潔.論生態課堂的四維價值訴求[J].教學與管理,2015,(1):1-4.
[2]劉開文,羅詠梅.生態課堂的內涵、操作模式和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3):14-16.
[3]陸瑛.中職德育生態課堂實踐探索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6,(18):168-169.
[4]侯艷.構建中職德育生態課堂的思考[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