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道德素養作為一項道德規范是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內涵進行詮釋,分析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具體培養方案,為加強高校輔導員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
1 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內涵詮釋
所謂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即高校輔導員的師德修養,是指高校輔導員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是高校輔導員在其職業生活中調整自己與學生、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社會、教育本身及教師這種職業對高校輔導員的規定性要求。它包括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其內容主要是為人師表、樂于奉獻的職業道德品質。[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要求, 高校輔導員師德又融入了培養創造性、開拓性、實踐性等更豐富的內涵。高校輔導員作為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肩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進而有著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去為祖國服務的重任, 強化高校輔導員的知識結構, 加強其職業修養, 從而做到敬業、勤業、精業、人為師表, 是高校輔導員責無旁貸的義務。因此, 今天的高校輔導員, 不但應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良好的體育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還要努力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及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的道德意識。[2]
2 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輔導員隊伍知識視野廣, 思維活躍, 多數輔導員能愛崗敬業、樂于育人、為人師表,為培養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也有一些輔導員道德意識淡薄, 思想行為偏離了師德原則和規范, 具體表現在以幾個方面。
(1)敬業意識淡薄, 缺乏積極探索的事業心。在從教過程中敷衍了事,有的輔導員視“工作”為副業, 把大量精力用于社會兼職及一些商業性活動中, 無心鉆研業務。(2)濫用權利, 向學生推銷教材、生活用品等以謀取利益。有的高校輔導員為了謀取私利, 硬性向學生推銷各類產品或要求學生參加自己舉辦的課外輔導班, 如學生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在評優評先上就為難學生。(3)育人意識淡化, 輕思想品德教育,沒把育人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只滿足于完成工作任務, 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和品德問題毫不關心。(4)不注意師德儀容, 把不良言行帶入課堂。有的教師不注意形象, 穿背心短褲打赤膊上班, 致使學生也紛紛效仿。還有的輔導員不注意自己言行,將一些不健康的言論帶進講堂。
3 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
通過分析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因素,以及針對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3.1更新教育觀念、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21世紀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特征, 對思想教育提出強烈的變革要求, 廣大輔導員工作者在對師德優良傳統進行創新時, 首要的是要轉變觀念, 樹立創新意識。作為指導者,高校輔導員的人格在工作過程中的影響力將會更強,高校輔導員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責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都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正確的示范作用。新世紀師生關系不再是血緣關系的延伸,也不再是支配與服從的關系,而是在道德學問、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繼承過程中形成的“師友”關系, 無論是在人格方面還是在真理面前, 師生都不享有特權, 而應該平等相處, 民主相待, 建立科學、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6]
3.2 加強師德規范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 是多渠道培養教育和躬身實踐的結果, 既有歷史的繼承性, 又有新時代的感召性; 既有學校和社會的教育, 也有個體在實踐中的體驗, 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師德只有通過培養、教育和實踐, 才能逐步合乎規范要求。因此, 作為管理部門, 應把師德教育和培養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作為輔導員, 個體應內在地把各種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的形成、人格的發展, 作為自身的一種需要, 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 自覺地通過持久專一的實踐、訓練和培養, 逐步養成良好的師德習慣,全面推動學校高校輔導員隊伍總體素質的提高。
3.3 從管理體制改革入手,建立與師德建設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為提高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 學校及上級管理部門應制定出相應的制度, 如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和專業培訓等, 做到獎懲分明,用“無情”的制度實施“有情”的教育。機制既要有激勵性又要有約束性。要逐步實行雙向選擇,學校按建設和發展需要招聘輔導員,輔導員按能力和意愿競爭上崗, 使學校具有生機和活力。使輔導員具有責任感和創造性, 盤活人才資源, 優化師資配置, 建立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制度, 形成“崗位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 人員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
3.3 加強科學理論學習,創新教育方法,努力做到“教、學、研”三結合
不斷學習和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只有創造型的輔導員, 才能培養創造型的學生。因此,高校輔導員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要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學習、研究,及時捕捉瞬息萬變的信息資料,掌握當前高校改革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在創新教育的實踐中減少失誤,少走彎路,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高校輔導員應使自己由“先干后識型”向“先識后干型 ”過渡,做到工作有預見,思路有創新,把思想教育與科研工作同時做好。[7]
3.5 注重儀表, 以德修身, 樹立師德楷模
風度儀表體現人的氣質及精神風貌,輔導員的氣質和言行舉止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高校輔導員既要注意內在的素養, 也要注意外在表現和行為。穿著要得體, 服飾整潔、舒展、大方。[8]言談舉止更重要,談吐文雅,富有幽默感的老師在學生中一般能夠有相當高的吸引力。在育人上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在體態、語言、表達上注重穩重端莊,舉手投足持重有方。只有老師舉止得體,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高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 黃蓉生.教師職業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1.
[3] 謝向陽等.體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J].體育學刊,2003(5):72——73.
[3] 胡雪峰.高校師德失范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3(8):75——79.
[5] 陳立農.論知識經濟時代高校高校輔導員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道德素養[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5):112.
[6] 潘永芝等.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師德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9):1235——1237.
[7 ] 劉潔.影響高校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因素及對策[J] .柳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6 (3) :79.
[8 ] 蔣菠等. 重慶市高校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現狀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253——258.
作者簡介:李星辰(1989-),男,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實習研究員,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