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訓
摘 要:在高中階段,數學課程是眾多學科的核心部分,對高中學生來說,具有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數學知識,成為高中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思考內容。本文從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入手,闡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廣大高中教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不能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聯系,高中教師還應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學等方面。這些數學學習活動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從機械的學習中解脫出來,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靈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透徹的理解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總的來說,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可采取如下幾種策略。
一、結合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數學的抽象性、復雜性通常讓高中學生覺得學好數學十分困難,課堂的枯燥乏味更讓他們輕易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等。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奧秘,在生活中培養(yǎng)數學思維,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說,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下通過生動的教學情境看到數學的本質。并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不僅能更好的把握、理解數學知識,還能通過實踐更深刻的懂得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講解不等式的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我們平常喝的水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準備幾個杯子,然后往被子里添加不同量的紅糖,然后讓學生品嘗哪杯水更甜,讓學生思考原因。通過將抽象的不等式問題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問題的本質,學生就能準確理解數學問題了。再比如,在講幾何平均數和算術平均數的內容時,以某商場元旦打折促銷為例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一款羽絨服采用兩種打折的方式進行促銷,一種是折上折。例如,先打了7折,再在這個基礎上再打8折;另一種是取7、8的平均數即(7+8)/2折。請問這兩種打折方式在價格下調之后又什么區(qū)別?通過這樣的實際生活例子,能幫助同學們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并能用于實踐。
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
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陣地還是課堂,學生通過調動自己的腦力來學習數學知識,但數學知識有時候又是相當枯燥和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引入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理解數學知識、實現對數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長此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是重視學生最后的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實驗情境,能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一個具象、直觀的認識,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探索數學的奧秘。學生在親自實驗的過程中,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進行觀察、思考,在實驗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同時,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在講解數學中三點共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提一個問題:請問有哪位同學能用一個點支撐書,在旋轉三百六十度這本書卻可以不掉下來?學生在聽了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之后,一般都會馬上動手拿出自己的課本,然后用鉛筆作為支點來進行實驗,而結果是,每本書都掉下來了,學生會說“做不到”。這時,教師再建議學生用兩個支點試試,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還是不行,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提出用三個支點來再做一次實驗,這樣可以達到教師的要求。但是,當這個三個支點在同一直線上時,實驗還是會失敗的。通過讓學生這樣動手實驗,不僅能發(fā)現不再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能形成一個面,而且還能讓學生深刻的記憶知識,不至于過目就忘。可以說,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對加深學生的記憶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三、以問題為誘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座位上被動的聽,既沒有體現出新課標所要求的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而以問題為誘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堂是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在課堂上自然也就能做到積極調動自己的數學思維和知識儲備,通過在課堂上對問題的解決,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通過積極的交流、討論來解決某一問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能讓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實現共享,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例如,在教授線性函數內容中的點到直線的距離部分時,教師可以用X軸或Y軸上的特殊點來發(fā)問,然后讓學生由易到難逐步思考和理解點到直線距離的相應問題。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特殊點引申為任意點,這樣層層遞進,就能讓學生準確掌握和記憶點到直線距離的公式。總之,以問題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不可忽視的重要方法。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需要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有效的把握數學知識,在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綜合的提升。高中數學教師要研究教材內容,并從生活、實驗、問題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龔黎明.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J].華夏教師,2013,(10).
[2]江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推進合作——高中數學新課改教學探索例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09).
[3]王菲菲.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的策略[J].學周刊,201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