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
摘 要: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自身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參與式教學是實施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好方法。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一、導言
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極力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它能夠使學生為自己負責地、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自身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極大地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建立了教師、學生“雙主體”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成為了“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和匯報,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合作探究獲取新的知識。
二、參與式教學與合作探究
我對主體參與模式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的廣泛滲透,心里有一種欣慰感,使一直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終于落到了實處,全方位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價值。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離開課堂空談素質(zhì)教育,只能是空中樓閣。在無數(shù)教師的勇敢實踐中,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課堂上實實在在的活動。語文課堂一改過去滿堂灌、一言堂,成為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快樂場所。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名組織者和參與者,已經(jīng)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駕馭課堂。教師以前備課是把各類知識自己通過查資料、細思考、深領悟先學會吃透,然后在課堂上用自己經(jīng)過仔細揣摩語言,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課堂成為展示老師口才和知識掌握程度的舞臺,在舞臺上夸夸其談、直至聲嘶力竭的是老師,而臺下好的學生奮筆疾書,更多的學生則是目光呆滯、昏昏欲睡。用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理念來衡量,其實是教師替代了學生的學習,教師自己體驗了學習的過程,只把學習之后的結(jié)果強加給學生。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現(xiàn)成的結(jié)果,思維得不到鍛煉,能力得不到提升。這樣的學生自然也就不適應新課標下的各種測試,教師教得很累,而學生學得更累,最終成績也不會好。
在參與式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備課主要是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能力等等,以幫助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思考用何種教學方式,啟發(fā)學生自主獲得知識,同時還要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己去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習中的參與者,課堂上展現(xiàn)的是教師的宏觀調(diào)控能力、組織指導能力。
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從傳統(tǒng)被動的接受知識中解脫出來,身心皆獲得了自由,在課堂教學中全面投入交流、討論。并積極的去思考,主動去獲取知識,學生成了學習知識的主人,學習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課堂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質(zhì)疑問難和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且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的機會。充分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種積極主動、勤學好問的場景,著實讓我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安慰感。
三、參與式教學與自主探究
參與式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從理念上講,參與式教學提倡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師生平等和共同參與;從方法上講,參與式教學要求師生平等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共同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實現(xiàn)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參與式教學的目標設計必須以課程標準、學生實際和現(xiàn)實需求為依據(jù),明確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各學科、各學段的目標分類和目標層次,掌握參與式教學目標表述的正確方法。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成功運用,對實施自主探究意義重大。
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嘗試著運用參與式教學,為了尋找更加有利的方法,我也曾多次聆聽他人的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課。多次觀摩,感慨頗多。應該說,在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的今天,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參與式教學已引起了我校所有教師的高度重視,師生平等交流,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全方位滲透到每節(jié)課堂教學中。有的已經(jīng)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教師因為運用不當,反而使討論成為一種教學“花架子”,甚至適得其反。自主探究不能是表演,實質(zhì)是探究、挖掘、開發(fā),是讓學生自主在知識的領域里探討、交流、總結(jié),在合作中把疑難問題解決。
四、結(jié)語
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嘗試運用、大膽創(chuàng)新,組織得當?shù)恼n堂。教師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學生就能領會,主動去思索、去尋求。一個得當?shù)膯栴},學生能積極地討論,在合作中交流,找到問題的答案,極大地調(diào)動了課堂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有可操作性、理想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我們還得注意以下問題,從中把握一個尺度。有些教師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課堂活動就顯得亂;只重精神培養(yǎng),不重基礎落實,效果不明顯;在展開討論的同時,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參與討論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動起來;教師調(diào)控不當,課堂討論顯混亂。參與式合作交流學習模式固然很好,但主要還得依托課堂的駕馭者——教師,巧設問題,引導得當,適時鼓勵,恰當點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達到了小組合作學習參與式的目的。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教而不累,學生學而不煩,既達到了參與式合作學習的目的,又能全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