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鵬玲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識字活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抓住每一個生字識字的關鍵點教學,方能實現課堂生字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如何做好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高效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識字教學富于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完“臥薪嘗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后問學生:你們要不要“臥薪嘗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臥薪嘗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說“不”,老師就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使我國第一支航天火箭飛上了天空。”“他們真的去臥薪嘗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臥薪嘗膽”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發奮圖強”。接著,老師又讓學生用“臥薪嘗膽”來說一句話,有的學生就說出了“我們中國足球隊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闖入了世界杯”。“我們中國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加入了WTO”。“老師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成為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我們聽課的老師不由地對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來他們已經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三、豐富積累要有韻味
如果光憑一節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借,培養學生處方探究獲得知識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理應是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正緣于此,我們好多的教師上完課總要給學生介紹一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老師上《臥薪嘗膽》時,更是“棋高一著”,利用一幅對聯“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激發出學生去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興趣,非常有韻味,我們相信學生一定會去搜索這方面的資料,在搜索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四、變換形式巧識記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想要讓學生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以單一的形式進行。所以,教師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如,“十”加偏旁變為“什”加筆畫變為“千、土、士、干”;“辛”去掉上邊的變為“十”,去掉下邊的變為“立”。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時,可以請“小老師”來領讀,給他們一種成就感。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形式。復習詞語時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方法。
五、教給學習方法
為了讓學生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形聲字,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打、掃、抱”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筆者先分析,再讓學生正確區分并掌握。在分析獨體字時要用筆畫分析法,如,“木”字是由橫、豎、撇、捺四筆組成。分析合體字時要用“部件”分析法。如,學習“杏”字時,可以這樣分析:“杏”是上下結構,上面是“木”,下面是“口”,合起來就是“杏”。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組詞造句識字,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字義,不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