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雅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跨域性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突發事件相關主體之間應急合作,構建應急合作機制,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的效率和能力有重要意義。但因為原有的行政區域局限和“經濟人”思想的影響,政府組織在合作中存在著權力分派混亂、利益團體博弈和責任感缺失等問題,阻礙著合作的進行。
【關鍵詞】跨界性;突發事件;合作
中圖分類號:G9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279-01
我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邁入了“十三五”階段,既是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所以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近年來各類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對于一些跨區域、跨界性的突發事件來說,現有的突發事件政府應急合作能力有限,在處理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域局限的,改變部門利益化的主觀狹隘視角,構建跨界性突發事件中政府間的應急合作機制,提高應急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一、跨界性突發事件與政府應急合作治理
與一般性突發事件相比,跨界危機前兆不顯著,跨越地理邊界、功能界限、時間界限,并在不可預見方向跨界擴散,產生錯綜復雜的各種影響,甚至演化為“全球性危機”。[1]合作性治理的方式適用于跨域性的突發事件中,但是跨域突發事件政府間合作受到傳統的行政區域劃分、官僚體制及“經濟人”思想的影響,在應急管理的過程中存在難跨越的障礙。跨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突破了既有應急管理體制,需要跨部門、跨區域、跨系統的聯動機制以有效應對。[2]
二、跨界性突發事件應急合作的問題
學者朱迪費里曼認為,合作治理有如下幾個基本的特征。第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第二,利害關系人與受影響者參與決定過程的所有階段。第三,臨時性的解決方案。第四,超越治理中傳統公私角色的責任。第五,靈活投入的行政機關。[3]跨域性突發事件政府間合作應急處理在理性狀態下滿足合作治理的各項硬性要求對于遏制事件蔓延具有現實意義。但是現實情況下,合作治理過程受到“經濟人”和“社會人”的影響,理性的思考受到限制,“經濟人”和社會人的特征更加明顯,在合作中權力分配,利益關系,責任問題等影響因素使合作偏離軌道。
(一)權力分派混亂。跨界性突發事件本身的嚴重危害性要求政府組織第一時間制定可靠的幫扶措施來解決問題。但是在跨界性問題中,存在著跨部門和跨區域兩種可能,更為復雜是突發事件面積大,危害大,跨區域又跨部門,而又受到傳統科層制和行政區域劃分的阻礙,這些都加大突發事件處理權力分派的困難。因為行政級別、部門專業趨向和資源實力等能力的不同統統阻礙著應急處理中權力分派。正如尤金﹒巴達赫所言“多元體系中政治和官僚力量的碎片化,使得依靠單一的權威很難實現各個機構的整合,甚至在阻礙著合作的發生”。[4]
(二)利益團體博弈。跨界性突發事件合作中是由多個主體參與,或是同一級別不同區域,或是同一部門不同級別,或是不同級別不同部門等,參與的主體多,就意味著利益也就多元化,多元化的利益就代表著即使突發事件之初的各方的工作目標和利益認同都是一致的,也是各個主體合作的基礎和前提,事實上,參與的主體背后都代表著自己特定的利益團體,有著各自的利益需求,那么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就是其行為內在動機,在合作中也就必然會存在各方利益的沖突。
(三)責任感缺失。當跨域性突發事件合作中基本的組織部門關系理順后,合作過程中彼此之間相互信任,權力分割清晰,部門協作,信息資源及時共享,相互信任降低了道德風險和交易成本,成為促進并實現多方合作的重要基礎。[5]信任承載著各方的負責任態度,也是一種默認的心理契約,你方和我方是同一陣營同心合作。但是在現實中,如果介入者不能提供各自機構的優勢、弱點、資源約束條件等方面的信息并獲得廣泛認同,談判中的合作伙伴就難以解決跨部門跨域性合作的問題。[6]各個主體都如上文所說利益的追求者,不夠誠心實意的處理問題,不益于建立長期的應急合作機制。每一個合作機制的建立都是花費大量成本,進行復雜的協調安排,每一次的合作的完成同時也是下一次合作的基礎,若各方都遵守契約,那么就有可能建立長期的合作,否則就喪失長期合作的意志。
參考文獻:
[1]Arjen Boin and Mark Rhinard.Managing Transboundary Crises: What Role for the European Union7,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10, Issue, 2008,(3):1-26.
[2]沈承誠,金太軍.“脫域”公共危機治理與區域公共管理體制創新[J].江海學刊,2011(1).
[3](美)朱迪﹒費里曼.合作治理與新行法[M].羅豪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4).
[4](美)尤金﹒巴達赫.跨部門合作[M].周至忍,張弦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8.
[5]張成福等.跨域治理:模式、機制與困境[J].中國行政管理,2012(4).
[6](美)約翰·D·多納休.合作:激辯時代的合作治理[M].徐維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