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雨雨
摘 要: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是要轉變教師觀念,掌握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教學能以學生為主,能為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真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轉變;發揮;加強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創新力量最能發揮條件的是民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深刻認識到只有創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敢于大膽發言、積極思考,甚至與教師辯論、敢于表達、急于標新立異,他們的思維才能產生創新的火花。只有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保護、延續和發展。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孕育創新人才的搖籃。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在小學階段,知識經驗正處于迅速積累時期。他們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他們思維的不良定勢較少,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這些都為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如何才能實現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形成創新能力呢?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就教師而言,首先必須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要適應新課程教學,教師就必須通過增強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并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的發展。特別是數學教學,注重的是發現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非簡單的識記和理解。其教學內容非常適合創新的要求,可以說創新的空間和想象力非常廣闊。其次,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完善,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要由傳統上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合作者。在具體教學上,應給學生留足創新的空間和時間,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允許課堂上的七嘴八舌,提倡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質疑,鼓勵學生的大膽創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弗蘭登塔爾指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千方百計地設法啟動學生內在的動力,使他們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學有創見。為此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活動、合作學習,并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為此我從精心設置新穎有趣的問題引入課題,把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成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個廣闊的空間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讓所有的小腦袋都“轉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讓他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多一些“我想出來啦”,“我有辦法解決”,“我還有一種辦法”,“我的辦法更好”等等。讓他們主動參與、親身體驗、自主探究,逐步學會做解決問題的主人,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發想象力,提高發散性思維
數學是一項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在嚴密的邏輯思維背后,想象力和創新力也不容忽視,且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拓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造性的提出一些問題,并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盡情的去想象,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之逐漸朝著集中性思維方向發展,同時還要及時排除心理定勢及消極性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學習完“米、分米、厘米”以及“直線、線段和射線”等概念后,教師不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比較的因素,讓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比較認識,可以到操場上實際測量籃球場和跑道的長和寬,也可以用卷尺或步伐進行測量,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知比較測量所得數據的準確性,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鼓勵質疑問難,增強創新意識
質疑問難是思維的開端、創新的基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有疑問才能引起思考,才能引發創新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由疑而思,追根尋底,使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在學生認識了圓柱的特征后,我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提出很多疑問,如:圓柱的兩個底面是不是相等的兩個圓?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從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來驗證。這是多么有新意的想法,創新的火花在不經意間點燃。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鼓勵和提倡學生敢于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時刻提醒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多想想“為什么?”、“這樣做可以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使數學課堂教學不斷迸射出創新的火花,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充分的培養。
五、加強實踐活動,強化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并逐步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