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娟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不斷增長的大學生群體如何健康發展,怎樣把他們培養成為具備優秀人格,健康心理,社會責任感,誠信等優秀品質,是高等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本文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開展心理咨詢行之有效的幾種方式方法,從而闡明了科學的合乎時代的心理咨詢在當代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運用先進的心理咨詢方法,在高校中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心理咨詢;大學生;自我成長
【中圖分類號】R7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180-02
1 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從表面上看,他們的生理發育已日趨成熟,但是他們在心理上卻處于再次塑造的重要階段,大學生的種種心理困擾和精神障礙時有發生。從而阻礙著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加,新舊價值的撞擊,導致大學生心理衛生問題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因心理和行為問題導致的惡性事件屢有發生。擇業社交,學習生存過程中產生的抑郁、偏執、孤獨、敏感心理癥狀持續增多。性、毒品犯罪等失范出軌現象,更成為社會負潮流中不可忽視的支流。如清華大學劉海洋用硫酸傷熊事件,去年轟動全國的“大學生裸貸”現象,這些令人震驚事件的發生固然有社會、教育、法制的等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認的是,他們都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失衡不無關系。
2 大學生心理咨詢技能的理念創新與建立
2.1 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理念創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技能的新理念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高等院校要主動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理念。大學生自身完成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大學階段。在入學之前,鑒于高考的壓力,家長和學校缺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加之自身也缺乏認識。普遍情況下大一新生誤認為進行心理咨詢就相當于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因此,高等院校應該主動分析研究制約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各種原因,積極主要地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的體系,而不是被動地等著學生求救與咨詢。其次,高等院校要樹立面對于全體學生的理念。教育發展性的原則明確指出:應該樹立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全面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這就需要高等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面向于全部的學生,而不僅僅是那些少數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只有面向于全部的學生做好心理健康咨詢工作,才能真正意義上普遍提高所有學生的心理狀況,這樣才能使得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最后,高等院校要重視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樹立全新的理念。必須全面重視起來,而健康的人格作為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需要加強促進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正處于從青春后期轉變為成年早期的重要過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的目的也是促進大學生的健康人格的發展。
2.2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創新工作的新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創新工作的新模式包含如下:第一,充分地發揮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第二,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首先是老師通過課堂讓學生意識到情緒的變化是正常的現象,要正確地對待情緒的變化,并加以積極的引導;其次是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各種場合盡最大可能表達真情實感,努力提高自我調控的能力。最后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第三,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學生的心理活動與品質多種多樣豐富多彩,需要增加多種活動,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3 大學生學會自我成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自我成長是指個體根據客觀需要和主觀愿望,調節心理過程,完善心理結構,以與社會發展、周圍環境變化和自身生理、心理成熟相一致的能力。大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自我調適,不斷地自我修整、完善和提高,追求進步,發揚優點,摒棄不好的習慣,提升個人修養,才能保持凈化的心靈,達到心理和諧和身心健康。
3.1 大學生自我調適,以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適應社會多元化變遷為目標和出發點。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多元化發展和快速變遷,新的觀念和思想不斷出現,容易使人產生抗拒的心理或落伍的感覺。當代大學生必須調整自己待人、處事、學習的方式,不斷充實知識,保持包容、接納、尊重的態度,以迎接各種挑戰;具備堅忍的毅力,以克服挫折;盡早確立人生的目標,并獨立自主地生活;注意社會發展的趨勢,以適應時代的變遷,如此,才能享受多元化帶來的好處。
3.2 大學生自我調適,以緩解壓力、加速溝通、培養興趣、充實知識、樹立理想為基本途徑。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要符合青年成長成才的基本要求,經過十幾年的基礎教育,當代大學生在認知能力、學術水平、待人接物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礎,他們思維活躍,對新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而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陳舊的管理機制會感到壓力和不適。
高等學校必須在開展德育的同時,開展心理健康咨詢課程和調查,增加人文關懷,優化校園文化氛圍,讓廣大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加快人際交往,培養愛好,通過實踐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早日樹立起人生的目標,過獨立自主的生活。
3.3 端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的知識程度越高,發生心理疾患的可能性越大。過分地看重物質功利和現實意義上的輸贏成敗,使得大學生的成就感和成功觀在多重文化滲透的今天失去了應有的平衡。社會對所謂成功片面認定與過度強化之后,社會的要求、家長的期盼就成了很多大學生的心理負擔。
端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要充分的自我定位,定位不準或者偏激,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大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對未來存在很多想法,所以需要有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引導和規劃。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工作任重而道遠,高校要做好相關的工作,積極探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的新模式,全方面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不僅著眼于疏導更要注重引導,讓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的狀態下自我成長,這才能健康有序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蘭萍.自我調適能力:個體心理和諧、健康發展的基石[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6).
[2] 王仲民.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幾點看法[J].石油教育,1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