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娣

〔摘要〕浙江省課改新政的核心理念就是“選擇性”“個性化”。從前學生們大多是被動選擇,而今卻是主動選擇,因此,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將成為當下高中的一種新常態。雖然高中開展生涯規劃已經慢慢摸索出了很多自己的模式,但說到對新生的生涯規劃,很少有體系化的思考和嘗試,而對于新生的生涯規劃,恰恰又是至關重要的,這將對他們未來的道路產生巨大影響。
〔關鍵詞〕新高考;高一新生;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5-0040-02
2014年9月,國家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此后,浙江省公布2017年新高考,變文理兩種選擇為“7選3”,高考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學校”志愿,按專業(類)平行投檔;高校確定和提前公布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和其他選拔條件,擇優錄取。這意味著,學生從高一起,就要對自己的興趣、對未來要報考的學校、專業和生涯規劃有更為清晰的目標。但是現狀是中學長期的“總分匹配”模式讓中學教育形成了路徑依賴,使中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一些中學生無法確定自己的個性特征,這些都是造成學生盲目報考專業、個人發展受阻的因素。許多事實表明,中學生群體與大學生群體一樣,存在著群體性的“升學無意識、就業無意識、未來發展無意識、學習無動力”的問題[1]。所以,高中生如何進行生涯規劃也就成了高中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由此,也倒逼學校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在中學階段尤其是從高一開始就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研究,是適應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對于教育的需求與期望的。
一、高一新生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我在開學初對高一新生做了調查,發放問卷950份,實際回收943份。對問題“在目標大學上是否有明確目標?”80%左右的學生認為有明確目標,但是在回答“若有明確目標,目標選擇是什么?”時,90%以上的學生對目標的把握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比如有6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國內211、985院校。但是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本次新生錄取分數線僅570多分,進入全市1500名的學生僅幾十位,可見學生對目標的界定不是非常明朗。對問題“是否了解高考改革下新的考試模式?”僅有5%左右的學生知道名校自主招生、省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高職院校提前自主招生這三種考試模式,但也是僅限于知道而不甚了解,更不要說了解“在高中階段如何提升綜合學習能力的方法和有效途徑”了。讓高一新生考慮制定高中期間目標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高一學生都寫道:好好學習,努力考取一所好大學。從調查結果顯示,高一新生對在新高考政策下如何進行生涯規劃、學業規劃、升學規劃其實是茫然無知的。期間也與部分教師進行了座談,結果表明,很多教師也對新高考政策認識模糊。
從現狀出發,對高一新生進行生涯規劃,在高中三年的生涯教育中顯得非常關鍵,若不提前了解新高考政策,不了解多元的升學途徑,不了解職業和專業,勢必會影響整個高中三年對學業的規劃。到了高三再想要了解和準備,就來不及了。所以,對高一新生進行盡早的生涯規劃教育顯得更為重要。
二、高一新生生涯規劃模式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自主規劃人生,它把教育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兼顧學生學業與升學兩種需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制定了“一條主線,兩大板塊,三個層次,六大平臺,八大課型,多種途徑”這一富有學校特色的生涯發展教育模式。這一模式遵循“發現自我、喚醒潛能、科學規劃、助力成長”的生涯規劃核心理念,圍繞“高一學會適應,高二不斷超越,高三成就自我”這一主線,以校內外兩大教育板塊,縱向連貫高中三年,指導學生從生涯覺察到生涯探索再到生涯決策,邁好生涯發展的三步;橫向融合專題講座、學科滲透、班級授課、職業傾向測試、職業體驗活動、生涯社團六大平臺,豐富生涯規劃教育的載體,確定生涯規劃教育的“八大課型”,同時結合本校實際,積極整合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資源,多種途徑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眾所周知,在一些歐美國家,生涯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在中學入學階段對新生的教育明顯突出,此階段已開始進行特定的專業教育。而我國的生涯教育開展得較晚,高中階段也尚在摸索,且尚未推廣到高中以前的教育階段。我認為,對于高一新生生涯規劃模式需要確立以下五個方面:以高中學科熟悉為切入,以明確高中階段使命為中心,以培養意識為目標,以啟發個人理想為關鍵,以體驗引導為保障。
如何讓高一新生覺得生涯規劃教育與自己的關系是很緊密的呢?可以從高中各學科進行切入。從理論上講,每一門學科、每一門課程都具有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與功能。從現代生涯規劃教育的視角來看,譬如傳統的語文、數學、物理等課程內容,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包含了職業準備和國際競爭的長遠含義。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各學科課程之中是教育發展的趨勢與必然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科教學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尤其是如何將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化為課程標準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操作范式可參照。這也是新高考下學科發展的新方向。學校當務之急需要開展的研究是:將生涯規劃教育目標分階段體現于各學科課程標準之中,結合基礎型、職業型和興趣型三類課程的不同特點,統籌規劃,精心設計,讓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清晰地體現在學校的課程譜系之中,并用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方法,挖掘蘊藏在各個學習領域和學科教材中的豐富的生涯教育素材,真正讓學科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融為一體。
明確使命為中心是指,高中學校有義務向學生講清來到學校后的正確心態是什么。每個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現實情況去思考高中三年應該怎么做。新生的生涯規劃要達到的目的是讓每個新生從步入高中校門的第一天,甚至是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開始就要明白,自己為什么來上高中?尤其對于一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在進行普職選擇的時候要思考自己來上高中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在高中階段要收獲什么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些?這些答案不在老師的腦子里,而是在每個學生自己身上。這些問題非常重要,但未必每個學生都曾認真思考過。學生需要帶著這些問題,在整個高中三年不斷調整、明確自己的使命。endprint
每個學生又有自己的理想,只不過越長大有些學生的理想越模糊,甚至失去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被動學習被動選擇被動參加高考,最后選擇了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專業和學校開始了大學生活。浙江省課改新政的核心理念就是“選擇性”“個性化”。從前學生們大多是被動選擇,而今卻是主動選擇,而激發個人動力從而學會主動選擇就要求學生要有堅定不移的理想。生涯規劃就是要激發每個人的成長的欲望,有更合適的追求與行動。
我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是“融合店口經濟文化,激活學生發展潛能”,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新生的生涯規劃教育便有了體驗引導作為強力保障,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生涯人物訪談、職業見習、志愿者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與此同時,組織部分學生提前體驗單位招聘會,體驗職場競爭,了解當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一新生生涯規劃體系
任何沒有計劃和體系的工作,永遠都只是一次簡單的任務。只有把我們的工作系統化、規范化了,才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更好地體現高一新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更需要體系化,如上文所說,高一新生的生涯規劃其實并不應該是從新生步入高中校門的第一天開始,是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并且貫穿高一整個一學期。要開展系統化生涯教育,可以分為入學前、學期中、放假后這三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都有重要的任務和內容,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都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每一次的工作都是疊加式的效果。
那么這些教育如何開展呢?以我校開展的新生生涯規劃為例,僅供參考。
參考表1,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結合綜合素質評價,把學校、家長、學生三股力量結合在一起,可以把新生生涯規劃內容分為五個模塊,引導學生在新高考改革后更加科學地選擇考試科目,幫助學生確立未來的職業理想和當下的發展目標,為每個學生創造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第一個模塊:發現自我
實施形式:軍訓、校園歷史、感恩教育、優秀校友談生涯規劃講座,并且邀請家長參與軍訓匯報,加入到感恩類活動中來。
第二模塊:喚醒潛能
實施方式:情景式生涯興趣引導、賞識教育講座,結合鄉土人情地域文化,并通過“家庭樹”等形式,鼓勵學生了解自己家庭人員的各種職業,通過對家人的職業訪談,了解家人的職業經歷和人生成長,以此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模塊:科學規劃
開始理想職業、理想大學等校園活動,進行新高考改革和生涯規劃講座,對7選3 進行首次調查摸底,為學業規劃做好準備。
第四模塊:助力成長
建設深度校園品牌活動,結合經典品牌活動——商業挑戰賽、職業體驗活動、優秀學長導學等活動讓學生增加職業認知,啟發他們進行職業興趣探索。
第五模塊:七選三指導
結合測評報告、職業理想、學科優勢,指導高一學生科學填報選考科目。
新生,多么親切的一個稱呼。所謂新,一方面代表著新鮮、新穎,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對舊的一種挑戰。通過對高一新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從一開始就通過高中學業規劃學會學習;通過職業規劃,學會選擇;通過人生規劃,學會做人。讓我們的高一新生在生涯規劃教育的引領下,激發自我,確立目標,為之奮斗,實現成長。
注:本文為第七屆“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來稿。
參考文獻
[1]陳巍. 中國大學生職業可能自我研究述評[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9):12-15.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湄池中學,諸暨,311814)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