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芊
摘要: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識字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貫穿始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要想學生更好地掌握字詞等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合理采用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其中,對于小學語文課堂來說,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不斷得到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著重對此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
識字能力是正常展開閱讀及寫作訓練的基礎與前提,同時更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一因素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識字教學正逐步擺脫“填鴨式”教學的限制,更多地關注知識學習、思維的發散以及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由于小學階段語文學科識字教學的內容復雜,識字信息量巨大,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最佳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情境化課堂中積極構建識字教學的全新方法,以提升和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識字學習的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一、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優勢分析
情境化課堂是情境教學模式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形式,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為前提,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進入恰當的學習氛圍中,為學生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印象,最終實現對漢字的正確識讀與靈活應用。[2]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將情境化課堂與識字教學相結合,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境化課堂的構建充分考慮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特點,利用具象表現、渲染氣氛以及語言描述、觀察字形等多樣方式營造合理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在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在輕松且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融入情境,從而提高識字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學生在情境化課堂中,根據自身能力找到相適應的識字學習方法,不再對識字學習有望而生畏的態度,通過這種掌握語境應用方法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簡言之,情境化課堂與識字教學的有機融合能夠為學生的識字學習提供一種歡樂且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感受識字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與樂趣。
2、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小學生年齡小,受該年齡段生理特點的影響,多數小學生精力與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對于他們而言,課堂40分鐘要想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不但如此,識字教學本身內容就比較枯燥,小學生常常會感到課堂時間冗長乏味,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思維斷層的問題。但將情境化課堂與識字教學相結合,教師能夠綜合應用文字、字形、圖像、影像、圖畫等多種教學信息,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以吸引學生關注教學內容,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突出主體性地位。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俗來說就是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境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生活展現情境法。教學貼近生活,教學源于生活。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經常給學生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把生字融入現實場景中,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比如,筆者在教學生學習“買”和“賣”這兩個字時,筆者會給學生講:“你們逛過集市嗎?”學生答:“逛過”“你們有誰在集市上拿著錢換東西嗎?”“有”“拿著錢換取東西就是‘買的基本含義,拿錢換東西的過程就是‘買的過程,同學們懂了嗎?”“懂了。”我接著說:“集市上的攤主用東西換你們的錢的過程就是‘賣的過程,‘賣的含義就是用東西換錢,買和賣是反義詞,同學們能理解嗎?”就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認識、理解了“買”和“賣”兩個字,事半功倍,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實物演示情境法。在識字教學中,實物演示情境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簡便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生認識漢字時,配合現實生活中的實物演示,達到讓學生理解漢字的目的。最簡單的例子,在教學生認識“桃”“梨”“花”“貓”“狗”等常見詞時,在課堂上提供相應的實物讓學生認識,營造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好學、愛學,從而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
3、圖畫再現情境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學生可以結合圖畫來了解書上的知識,更加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筆者通常都是在上課前都會打印一些圖畫,和教科書上的配圖配合使用,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生認識“日”“月”“星”“海”“山”等一些名詞時,就給他們觀察圖畫,讓他們找出各自的特征,通過圖畫的特征來認識新的漢字。筆者還經常用的一個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畫,調動學生的感官,不僅加深了對新學漢字的記憶,還培養了學生對繪畫的興趣。
4、表演體會情境法。課堂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表演體驗,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漢字的含義。不如在學習“哥哥”“姐姐”等字詞的時候,讓班上的同學合作扮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角色;或學習“家”字的時候,讓整個班集體都參與到角色扮演中,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在課本上,而就是自己的同學或者班集體,如此學生必然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加強了學習效果。
5、語言描述情境法。語言描述是最基礎的情境教學法,任何一種情境教學法都要配合語言描述才能達到預想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描述法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語言描述增強了情境的鮮活性,豐富情境的感情。學生會因感情得到豐富,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發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教學效率。
學科教學是每個老師應盡的責任,當前在教學中仍存在很多的問題,距離真正實現高效率課堂,還有一定的差距。老師們定當盡心竭力,從自身做起,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陳月琴.小學語文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2):168-169.
[2] 嵇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5):35-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