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梅
摘要: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它是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其運用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創建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進取、自由、熱烈的氛圍中,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揮其主體地位,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小學語文 應用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直接推動力,而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實現創新,整合資源,教師應立足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合理運用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愿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學習”。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探究,即探索、研究,指人們探索事物的性質、規律等方面的智力勞動過程。學習就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通過探索、研究、發現、解決等步驟,學生能夠得到新的知識,鍛煉探究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基礎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教育的推動下,探究式教育模式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理想選擇。探究式教學就此而生,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獲取新知。其具有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對學習結果的要求略為寬泛,而強調的是學習中的探究過程; 其學習方式具有整合性和合作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大量的相關資料,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整合能力,歸納、提煉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探究學習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可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就是采用探索和研究的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獲取新的知識。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合作學習或自主學習的形式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達到鍛煉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心理和認知的需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一般都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太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積累,這往往會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在語文課堂引入探究式教學,能夠激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吸取知識。
探究式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使用,使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也使得教師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課堂和學生的需要“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被徹底拋除。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通過合作和自主等方式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也訓練了思維,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為依據教學的實質就是不斷挖掘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開發了智力、培養了情操。探究式教學模式正是在這種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圍繞著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展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步驟如下: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首先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是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探索,才能使課堂上的目標更加明確和細致,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當然,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和探索性,能夠具備吸引學生的特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來分析、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探究式模式的核心和關鍵,是學生們學習活動的重要成果。這一過程是學生成長和學習中的關鍵,通過探究模式解決問題,不僅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個保障。
最后,我們要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最后的總結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過程中仍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對應注意的地方加以糾正或者補充說明。
四、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下面我們以《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為例探討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我們通過設置問題導入新的課程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地震對人類和大自然帶來的傷害,列舉近年來有關大型地震的事例,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地震對家庭和親人所造成的威脅。然后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發問“如果地震發生,你會為家庭和親人做一些什么?”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強烈的興趣下認真回答問題并且仔細閱讀課文。
第二,我們要同學生一起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克服探索障礙。教師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通朗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關鍵詞語和段落。然后通過各類問題和相關的假設強化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搜集解決問題的資料。此環節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始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分析和解決此前提出的問題。
最后,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并引導學生加強課外拓展和知識積累。教師對課文內容總結之后河以留下問題,例如“地震的形成過程造成地震的條件有哪些”,同學們可以查閱更多的課外資料進行探索,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
五、探究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
探究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三類。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每一節課都同時具備這三類目標的特點,但教師一定要為學生設立明確并具體的學習計劃。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研究,集中發散的思維,教師對學生探究成果的評價也才有依據、有針對性。
第二,我們要落實切實可行的探究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探究方法也就是收集資料、理解文本、積累語料的方法。教師要針對探究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教給學生真正切實有效的探究方法,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獲得高效的學習進展。
第三,我們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探究教學沒辦法充分開展。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師依然遵循傳統的教育理念,從思想上不重視探究教學,教師不夠相信學生,認為學生還是個依賴性很強的孩子,不能取得探究成果,反而浪費了時間等。
目前的教學評價制度依然是以考試為主,即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不能保證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為了不讓探究式教學流于形式,真正發揮其提高學生綜合性研究能力的作用,教師自身必須更新觀念,重視探究式教學,整個教育制度也要進行改革,為探究式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
六、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運用仍然處于初始階段,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讓小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自主探索,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不讓探究式教學流于形式,真正發揮其提高學生綜合性研究能力的作用,教師自身必須更新觀念,重視探究式教學,整個教育制度也要進行改革,為探究式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其龍,張可創.研究性學習國際視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趙鏡中.兼顧知識獲得與能力發展的探究式教學[J].小學語文,2011,(11).
[3]徐方.淺議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J].學周刊,2012,(09).
[4]查賀琴.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J].科教文匯,2009,(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