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麗
摘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導下,小學生英語學習要達到聽說能力二級目標,“讓學生能聽懂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小故事、簡單的課堂提問、能聽懂教師常用的指令和要求作出適當的反應;能運用日常用語進行交流、能就日常話題進行簡短對話和敘述,能講述簡單的小故事”。 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所謂聽說能力,首先就是聽懂別人的問題以及向別人聽問題的能力。小學生活潑好學,具有愿意交流思想的愿望和興趣,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小學階段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最佳時期。要想讓學生的聽說能力有所提高,就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保證學生有足夠“聽說”的語言量。 首先,教師要安排課前的聽說訓練;其次,教師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第三,提高聽說能力必須和閱讀相結合;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 提高;聽說能力;訓練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導下,小學生英語學習要達到聽說能力二級目標,“讓學生能聽懂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小故事、簡單的課堂提問、能聽懂教師常用的指令和要求作出適當的反應;能運用日常用語進行交流、能就日常話題進行簡短對話和敘述,能講述簡單的小故事”[1]。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所謂聽說能力,首先就是聽懂別人的問題以及向別人聽問題的能力。小學生活潑好學,具有愿意交流思想的愿望和興趣,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小學階段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最佳時期。要想讓學生的聽說能力有所提高,就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保證學生有足夠“聽說”的語言量。
一、教師要安排課前的聽說訓練
2017年3月22日筆者應邀參加了本縣箕城小學互聯體開展的“外交進課堂 交流零距離”英語教研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來自英國的兩位外籍教師Pod和Daf。在下午的外交進課堂活動中外籍教師與孩子們的互動交流中,我們的孩子在課堂可以聽懂 “What colour is it?” 并熟練回答“Its?”但是在和外教的真實的交流中,外教指著自己的禮帽,問孩子們“What colour is my hat?”并繼續追問“Whats my favourite colour?”孩子們聽不懂,不會交流。因此,外教一直強調“Listening is the first”,必須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課前安排專門的聽說訓練活動。“聽”是對輸入信息的“加工”,“說”是表達,是“輸出”,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在聽懂的基礎上說,在說的同時增強聽的能力,使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2]。
課前聽說訓練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內容,進行單詞、句型的各種聽說練習,如聽音排序、聽音補全句子、問答配對等。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topic,進行Free talk小組交流。還可以教師呈現小短文,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進行聽音答問。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進行聽后復述、聽后解釋和聽后辯論等。但是必須注意聽說訓練必須必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先從日常生活開始,逐步擴大題材。
二、教師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語言家認為,“學習外語最佳途徑就是使學習者置身于外語使用環境中,自然的接受所學語言的熏陶。”英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盡量進行全英語授課,給學生營造英語語言環境[3]。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學科專業知識,提高語言素養。英語教師應具備系統的英語語言基本知識,如英語語法、詞匯、語音、語篇等知識,力求自身語言表達準確、流利,才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標準的聽的語言環境。讓每一位學生可以整堂課“浸泡”在英語中,在聽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模仿,養成用英語進行思考、聽說、交流的學習習慣。學生聽得投入,才會學得有趣,才有興趣盡量模仿語言進行交流,才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快樂。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素養,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聽說環境”。
三、提高聽說能力必須和閱讀相結合
聽說能力要想提高自然還必須和閱讀結合起來。讀的東西多了,詞匯量大了,語言現象熟悉了,聽說也會受益。反之,如果閱讀不入門,聽說也難入門。從小學開始,就應該讓學生進行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通過上網查閱、購買一些報紙、雜志、書籍,給學生提供一些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材料,如一些小短文。文章的難易程度一定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結合,課外詞匯量的補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通過閱讀,學生的知識面擴充了,而不僅限于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型機型交流,而是范圍擴大,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可以參與到更大范圍的聽說互動中。如,劍橋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Television單元。學生可以學到不同的電視節目的英語名稱,可以交流簡單的收看節目的習慣。但是欠缺的是對一些經典節目、經典臺詞的了解和記憶。以至于在交流中感覺到無話可說,只是簡單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適合兒童觀看的優秀影片,如《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等。還可以讓學生訂閱英語報紙,閱讀最新的時事動態,一些地理名勝、風土人情等,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
小學英語的課時安排,每周三至四課時,學生不是天天能接觸到英語,他們學得快,忘得也快,必須課后加強聽讀。小組建立微信群,組長負責監督,教師進群進行指導。讓每位學生養成每天聽讀的習慣,加強對所學內容的聽讀練習。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拓展聽說閱讀課外內容。
教師利用手機APP功能,讓學生自行進行聽說練習活動,如筆者本學期組織本地學生進行“口語100”朗讀比賽,讓學生通過APP功能進行日常聽說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結合本校的文化發展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創造性地開展課外活動。如,英語課本劇、英語朗讀、講故事等活動。
總之,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只有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實踐,才能夠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春芬.小議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J].學周刊,2011,(15):150.
[2] 吳青苗.略論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途徑[J].現代交際,2011,(03):154+153.
[3] 雷金艷.也談小學英語的聽力訓練[N].郴州日報,2010-01-05(A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