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玥
摘要:在信息與網絡科技快速發展的21世紀,人類的生活也因為信息技術而發生了變化。由于信息與網絡技術已經逐漸發展成全球的重要資源,并且在新課改中不斷的強調學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在這一大環境下,整合信息科技與教學方式,變成了目前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整合 體驗
一、對信息技術的認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曾提到:“閱讀教學應該是促進學生們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更加全面的理解與體會其中的含義,使自己得到相應的感悟,從而使情感得到熏陶,在思想上得到啟發,進而體會審美帶來的樂趣?!彼?,開展信息整合這一課程,可以使以往枯燥無味、毫無生機的語文課變得“活”靈“活”現。運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能夠更好的使課本中比較抽象的地方形象化,讓同學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切身的體會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信息整合課的這種教學形式是雙向互贏,它不到可以使信息科技服務于語文教學,還能夠讓同學們通過語文課去了解信息科技。所以,這種信息整合課不但能增強同學們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能力,還可以促進其產生一種敏捷的思維方式,進而有效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促進其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在極大程度上展現了其個性化的品質與智慧潛能。
二、語文信息整合課的體驗
第一,信息整合使語文課在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豐富”。
運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具有以下特征,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畫面以及信息量大等,它不但能夠為學生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同時還能夠滿足同學們對事物的好奇心等心理特征。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依據學生的具體狀況以及書本的特征與教學需求,利用多媒體信息科技建立起合適的教學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情景,通過閱讀課文、尋找、探索并體會課文的主要含義,體會文中的感情,從而體會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例如,《故都的秋》這篇散文一直都是非常受學生喜歡的。可是因為學生在生活過程中不具備足夠的體驗,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更好的詮釋整篇文章,理解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對此,我采取信息整合課的方式,利用一些場景、各種角度去給同學們展現課文內容,讓他們與作者一起去感受“故都的秋”的美麗,然后伴隨大量有關與“秋”的圖片以及展現“秋”場景,當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學生開始朗讀,從而激發起同學們的興致,讓其既能夠感受到“故都的秋”的環境,又能夠體會到作者深刻的情感。所以說計算機的應用已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可以將學生快速的引進情境,切身的體會文中的優美景色,這樣一來學生們怎么能夠不喜歡學習呢?
又如,《短歌行》這節整合課,通過觀看相應的視頻,同學們就像學生好像身臨其境一樣,就如同與曹操共同橫執長矛,把酒賦詩,深刻的被感受與理解到了作者的苦悶心情,精準且快速的掌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效的為鑒賞奠定了基礎。如此一來又怎么會感到詩歌晦澀不容易理解呢?
第二,這種信息整合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活動,還能夠促進學生“自信”的增長。
以往教學方式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然而在新課改中將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成學生的“學”,新課改要求,使學生們全部都“動起來”,促進其通過活動去找到學習帶來的樂趣,而信息整合課正好能夠完成這一目標。例如,我曾教授的《胡同文化》信息整合課,第一步就是在上課之前督促同學們收集并整理一些和“胡同”相關的內容,之后在利用上課的時間去指導他們正確的應用收集整理的內容去學習,然后在通過網絡的形式完成、修改與批閱作業。在持續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漸漸促進同學們擁有收集、選取、加工、整理與反饋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們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與熱情,并且可以在大量的活動過程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有一個新的確認。然后,通過信息整合課,可以促進學生展開交互式的學習,如此不僅能夠同等享有學習資源,還能夠依照自身的條件去選取學習的方式以及內容,同學們在這樣的一種開放形式的學習氛圍中,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形成了一片自主學習的天地,有效顯示了其主觀的能動性,展現出其主體應該具有的地位,使其自信得到提升。
最后,信息整合課可以徹底的讓“豐富”教學模式,同時還能夠使老師變得更加“成熟”。例如,對《歸園田居(其一)》進行的整合教學,根據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教授理論課,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目的以及重難點問題,如此一來,對于學生來說其反饋也只是簡單的鑒賞學習,然而今年我重新設計這一節課的反饋學習時,運用了一種新的方式,讓同學們模仿《天凈沙·秋思》自己獨自創作一首《天凈沙農樂》。然而,同學們在創作過程中,不但了解其寫作手法,而且還運用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白描手法,此外還由于詩作的發表而產生了更高的寫作興致。所以,老師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應該摒棄自己一樣的固定模式的教學思路,增加一些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然后通過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技能,創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感覺到語文的魅力。
三、信息整合課嘗試的反思
其一,信息整合課要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信息整合課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增強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成效。所以,整合課不可以過于華麗不實用,更加不可以不結合實際。一定要依據課本中的教學要求,然后根據語文教與學過程的規律,選取恰當的信息資源與方法,再利用合適的方式,促進學生愛學、活學,最后受益。
其二,無論是針對老師還是學生,信息整合課的要求都非常高。學生應該有效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可以熟練的應用計算機。并且老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去豐富具有現代化的信息科技,從而使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能力,將自身融入到現代化信息技術當中,然后將其二者有效結合,才能夠展現出信息整合課所具有的時效性。
其三,信息技術還提供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的平臺,在信息整合的課堂上,學生化身為主人,積極參加,主動思考,不僅可以對學習產生興趣,還能夠找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不僅如此,信息整合課還能夠促進學生產生質疑權威的想法,從而表達自身的想法以及觀點,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勇于創新,從而形成一種獨特又全面的人格。
最后,開展信息整合課,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并且艱巨的任務,一定要堅持不懈才可以獲得成功。這是由于它還屬于一個新興的科學,所以老師們還處于一個認知與學習的階段。古語有云“有志者,事竟成”,凡事要堅持,不要遇到困難就退縮,這也就說明我們老師不應該局限與以往的教學方式上。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戰,不斷革新,只有這樣,才可以在下一個新的教學里程中,探究出信息整合課的真正意義,從而使他們讓喜歡上語文課。
綜上,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提供給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機會與空間,還能夠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供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所以,針對目前這種現代化素質教育而言,開展一門整合課是極為重要的。因此,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如果利用創新的思維以及具有一定創造意義的勞動,去收集、篩選并設計出一些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內容,然后運用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媒體,選擇一個相對合適的教學時機,將內容傳授給學生,我相信語文課定會“活(火)”起來,同時在“教”上還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并且同學們通過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也能夠在“學”上得到良好的成效。所以,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進行探索,然后使其智慧潛能得到挖掘,并且促進多媒體有效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教育走向生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