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開金融的全面支持,貧困地區脫貧是難以想象的。文章通過對福建省屏南縣精準扶貧金融創新實踐的研究,提出屏南模式在金融扶貧上的可借鑒經驗。
【關鍵詞】扶貧金融 精準扶貧 屏南模式 普惠金融 福建省
一、引言
屏南縣是福建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同時被列入全國社會扶貧創新協作試點縣。該縣大膽創新,以金融扶貧為抓手打開扶貧新局面,累計為732戶貧困戶發放小額貸款4600多萬元,打造了令人矚目的“屏南模式”。
屏南金融扶貧創新實踐效果顯著。僅2016年屏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1259戶4412人,脫貧率達58.3%。2017年底,屏南將如期實現全面脫貧。
二、“屏南模式”的創新舉措
(一)擴大金融服務輻射范圍,精準對接貧困農戶金融需求
屏南縣位于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村鎮分布分散的特點嚴重制約了貧困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為了實現金融扶貧不出村的目標,屏南以小額信貸促進會、金融協理員隊伍、村級金融服務站點、貧困戶信貸信息檔案、金融服務信息互動網絡為支點建立起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縣、鄉(鎮)、村三級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基于該平臺,貧困戶辦理5萬元以下貸款,當天就可放款。截至2015年底,屏南已基本實現小額信貸服務村村全覆蓋,有效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
(二)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創新推出精準扶貧各類金融新模式
屏南人將自己的金融扶貧經驗形象地歸納為“貸款跟著產業走”,這是屏南模式最重要的經驗。經過幾年的摸索,屏南創新推出了合作服務、承包管理、信托分紅三種金融扶貧模式,實現了扶貧小額貸款在農村全覆蓋。
1.“合作服務”模式。屏南統籌各方資源,建成以“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園區”三位一體為主要特征的產業扶貧模式,農戶又以資金或土地入股、勞動就業、生產經營合作等方式同新型經營主體或廠商結成合作服務的關系。扶貧金融提供的信貸支持搭建起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或廠商的利益聯結通道,在達到各方收益的最大公約數的過程中,農戶最終實現脫貧。
2.“信托分紅”模式。屏南縣為每戶貧困戶提供3至5萬元的擔保貸款,貧困戶以小額信貸資金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按15%以上的穩定比例分紅,并且根據貧困戶意愿,分紅收益可投入自主創業,或留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再追加入股,享受復利。這一屏南縣首創的金融扶貧模式被稱為“信托分紅”模式。屏南縣的實踐表明,通過資金、土地等信托管理,勞動力弱的家庭戶年均增收即在5000元以上。
3.“承包管理”模式。屏南探索出由種植合作社出面擔保,協調銀行部門放貸,把農產品生產承包給勞動能力強的貧困戶,統一技術指導,整合營銷的以“承包管理”為核心特征的金融扶貧新模式。屏南縣的實踐表明,“承包管理”的模式大幅降低種植成本,極大提高貧困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健全信貸擔保體系,有效化解信貸風險
1.政府支持建立擔保貸款風險基金?!捌聊夏J健敝校瑸榻档托刨J風險,通過財政扶持等渠道,屏南縣籌集1600萬元資金建立擔保貸款風險金。截止2015年7月,該縣累計推介擔保小額貸款達2.7億多元,基本實現貧困戶小額貸款需求全覆蓋,實現推介擔保貸款回收率100%。
2.積極開展“擔保+反擔?!比谫Y探索。針對貧困戶信貸金額小、抵押擔保物少等特點,屏南縣探索擴大抵押擔保范圍,推出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拓寬貧困戶融資渠道。同時屏南對2萬元以上的小額貸款實行農戶向小額信貸促進會反擔保的措施,即貸款戶通過自然人信用擔保、林權抵押擔保、土地經營租賃質押擔保等多種方式向小額貸款促進會提供反擔保,有效化解貸款風險。
三、“屏南模式”的可借鑒經驗
(一)關于擴大金融服務輻射范圍,精準對接貧困農戶金融需求
從貧困地區金融供給的一般特征來看,貧困地區普遍存在金融服務供給不足、金融機構單一、貸款難貴慢等問題。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半徑大、金融機構物理網點少,正式金融長期缺位。屏南模式針對貧困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現實率先提出“基本金融服務不出村”的目標,擴大金融服務輻射范圍,實現農信服務全域覆蓋。
從貧困地區金融需求的一般特征來看,一方面一些農戶資金需求強度大,投資意愿強。另一方面一些農戶借貸行為具有不成熟性:消費性借貸占比高,長期生產投資意愿不強。針對貧困地區金融需求的兩面性,屏南模式結合駐村金融協理員了解村民情況的優勢,依托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推進對貧困戶電子信用建檔工作,從而有效精準對接貧困戶需求。
屏南的行動表明在貧困地區發展扶貧金融,首先就在于提高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捷度。
(二)關于扶貧金融應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必須看到,金融支持不足只是貧困的表層原因,而不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扶貧金融不僅注重貸款本身,而且更應注意資金使用的效益和方向。屏南模式最寶貴的經驗即為“貸款跟著產業走”。
概括起來,扶貧金融之所以應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就在于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脫貧的治本之策。扶貧金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有助于緩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資金匱乏的問題。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又有利于增強貧困戶市場進入能力,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降低貧困戶市場風險。
扶貧金融組織形式的創新是“屏南模式”最鮮明的特色。屏南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服務”模式為核心,首創“信托分紅”模式,讓勞動力弱的家庭有辦法增收;推行“承包管理”模式,讓勞動力強的農戶有發展機會。貧困地區應積極探索扶貧金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組織形式,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產業鏈條發展,提高貧困戶增收能力。
(三)關于健全信貸擔保體系,有效化解信貸風險
設立信貸擔?;?,是屏南縣穩妥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的有效途徑。貧困戶缺乏抵押物、增收途徑少、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使得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的放貸行為面臨較大風險。這是貧困地區成為金融洼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財政出資,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設立扶貧擔保基金提供第三方擔保,有利于化解金融機構經營風險、擴大扶貧金融覆蓋面、提高扶貧金融效益。
構建“擔保+反擔?!比谫Y模式又是屏南縣發展扶貧金融的一大創新。屏南縣的實踐表明,反擔保制度解決了貧困戶無抵押物的困難問題,有效提高扶貧貸款發放精準率,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貧困地區應積極探索反擔保制度創新,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社會資本納入到反擔保體系中,著力化解信貸風險。
四、結語
屏南縣金融扶貧創新實踐表明,解決貧困地區金融供給不足和金融服務效益低下的問題需要結合本地區特點,構筑覆蓋全面、定位明確、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貧困地區扶貧金融體系;加強產品創新、制度創新,精準對接貧困戶多層次需求;推動扶貧金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讓貧困戶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積極推進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的方式和途徑,擴大抵押擔保范圍,拓寬貧困戶融資渠道;引入具有扶貧擔保資金,加強反擔保制度創新,精準化解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曙光,喬郁.農村金融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周偉(1995-),男,漢族,安徽無為人,就讀于閩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農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