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守慧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已經引起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關注,并在各級各類范圍開展微課的競賽和評比活動。體育微課研究近年來也迅速開展,本文對我國自2011年起在體育微課領域發表的學術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更清晰地剖析我國體育微課領域研究的現狀、特點、動態和趨勢,為業內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微課;現狀;CNKI;文獻綜述
1 前言
21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逐漸成熟,教育亦步入了“互聯網+時代”。課堂已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以互聯網為傳播基質,以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獲取知識需求為目標,以短小精練為主要特征的微型課程應運而生。
體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學科,是否也適合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目前我國體育微課領域的研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體育微課將來發展前景如何……
針對以上諸多疑問,本研究試從我國自2011年起在體育微課領域發表的學術文獻入手,通過統計分析,以期清晰地了解我國體育微課領域研究的現狀、特點、動態和趨勢,為業內研究者提供參考。
2 樣本選取與研究方法
樣本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 2011~2016)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基礎教育優秀博碩學位論文數據庫。
在文獻檢索時確立兩個關鍵詞“體育”“微課”,檢索范圍設為“篇名”以此為條件進行“模糊”檢索。共檢索到相關論文56篇,剔除無關文獻,截止2016年4月20日,共得到與本研究相關期刊文獻49篇,碩、博士論文0篇。
本研究采取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以各種文獻外部特征為研究對象,從定量的角度對文獻的發表的年份、數量、來源、作者、被引用和下載頻次等方面進行分析歸類;以文獻的研究內容為出發點,從定性的角度厘清體育微課文獻中本質性的事實和發展趨勢。
3 體育微課研究的現狀分析
3.1定量分析
3.1.1發文量統計
表1呈現了2011~2016年(截止2016年4月20日)檢索到所有體育微課相關的文獻數量變化的過程, 2011~2013年微課在我國已經展開研究,各學科的微課研究以多見各大期刊但體育微課方面這3年發表率為0。2014年6篇,2015年32篇,發文量是2014年的5倍多,2016年雖只收錄了11篇,但這只是前4個月的數據,按此推算2016年相關文獻數量應會產生新高。
由此可看出,我國體育微課研究發展軌跡:體育微課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微課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從第一篇文獻——楊青寶和時立新的《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體育學微課調查》(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02.)發表至今僅兩年時間。體育微課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的數量呈逐年提高的態勢。這表明現階段我國體育微課研究逐步熱化,體育微課的開發和應用已是時代潮流。
3.1.2來源期刊統計
本研究所統計的49篇文獻分布在32本期刊上,其中有1家期刊發表過6篇,1家期刊發表過5篇,2家期刊發表過3篇,4家期刊發表過2篇,其他24家期刊都是發表1篇。
由上表可知,《當代體育科技》和《教育信息技術》兩期刊發文量分別占總發文量的12.2%、 6.1%,這緣由兩雜志自身辦刊的著力點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結合密不可分,這表明體育微課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順應時代潮流及教育發展趨勢。《中國學校體育》發文量占10.2%,這與該雜志曾對體育微課展開了專題討論,在廣大基層教師中國掀起過體育微課研究的熱潮有一定關聯。這表明未來我國基層教育中加快體育微課應用與開發研究的還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在49篇文獻中僅有4篇文獻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它們分別是:常彥君的《體育精品課程建設中微課的應用》發表在《教育評論》(2014.11);邱伯聰的《體育微課的質性、制作與建議》發表在《教學與管理》(2015.03);朱超的《通過微課教學突破體育課程改革》發表在《中國教育學刊》(2015.09); 李穎的《微課在體育頂崗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發表在《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微課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的同時,關于體育微課領域的研究深度還有待加強。
3.2定性研究
3.2.1文獻研究方向分析
從表3可看出,本研究所選取的49篇文獻,關于體育微課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體育微課的概念和特征;體育微課研究的可行性和意義;體育微課的設計、開發、建設;體育微課的運用、應用四個大領域,而對體育微課的管理與評價研究的相對較少。這表明現階段我國關于體育微課的研究已從理論認知、概念定位走向資源開發及應用階段,而從課程管理的宏觀視角對微課資源的整合、管理方面研究還有所欠缺。
3.2.2體育微課概念的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對某個概念定量地劃分定義范圍。科學的概念界定,有助于人們認知事物的本質特性,進一步厘清事物的內涵與外延。
在選取的49篇文獻中有8篇對微課概念進行了界定,只有2篇對體育微課的概念進行了較為明確的界定。如蔡志清在《體育微課教學研究探析》中認為“體育微課是利用視頻承載,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疑點、難點等,或者是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體育項目的技術動作而設計一種教學情景,稱作體育微課”;蔡昌文、林羽姍在《碎片化學習下高校體育微課教學內容設計策略》中指出“體育微課則是以體育課中某個運動項目上的技能掌握為出發點,通過教師錄制單個技能學習的步驟方法及重難點作為視頻載體,通過碎片化的學習時間供學生在課前或者課后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
這兩位研究者都強調體育微課要以視頻為載體,以體育項目的技術、技能為基本內容,顯然這兩點就是體育微課概念的核心;同時,兩位學者的概念界定略有差異,特別是蔡昌文、林羽姍已超出了“微課是一種新的資源方式”的初始認知,拓展到了“一個簡短的教與學活動過程”。這表明微課概念不是固化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人們在微課實踐與認識過程中不斷深化和完善。endprint
3.2.3體育微課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通過對選取的49篇文獻研究和梳理,發現關于體育微課建設、應用的意義凸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源于微課本身。“體育微課”是當今網絡時代發展的新生課題,是體育“微課程”建設的需要;通過體育微課教學模式探索,能有效解決傳統授課存在的空間拓展問題;同時微課主題突出,技能指向明確;微課短小精煉,便于觀摩;微課資源多樣,情境真實;微課容量有限性和資源結構系統性,易于現代媒體的廣泛傳播。
第二個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在教薄弱項或受身體、年齡等條件局限的項目時,若有相應的微課教學資源作為豐富和補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微課”可以促進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拓展知識結構,提升教學能力及課件制作等的基本能力。
第三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拓寬學生體育學習的途徑。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微課內容的選擇,主題目標更加明確,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楚直觀地了解主要的知識點,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動作等多次播放,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的技術動作認知度和掌握度;滿足學生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更加自主地學習。
3.2.4體育微課的設計與開發
體育微課的設計與開發是體育微課研究的基礎,通過對選取的12篇關于體育微課設計、開發、建設的文獻查閱和梳理可知,體育微課設計要遵循教學的情景性;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系統性;策略的多樣性;師生關系的交互性;教學內容的可控性原則。關于體育微課制作的過程,有3 篇文章進行了這方面的探討。歸納后可知步驟是:第一步是選題,第二步是寫教案,第三步是編寫劇本,第四步是教學實施與拍攝,第五步是后期制作。關于體育微課制作要包含的要素應包含:課堂導入、 動作示范、講解要領、分解練習、完整練習、錯誤與糾正、課堂小結。
綜上,完成一件優秀的體育微課作品并不容易,要求開發者不但要熟知教材和技術,了解受眾的需求,還要遵循一定規律和原則。以上文獻中關于對體育微課的設計與開發規律和原則的介紹,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價值。但隨微課提升到“微網絡課程”的認知階段后,微課的擴展性、互動性、動態發展和生長性等特性不容忽視,體育微課的設計與開發除遵循以上原則和規律外,還要注意系統性、網絡型、互動性等原則。
3.2.5體育微課的運用和應用
關于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方面的形式有自主在線學習型、室內教學插入型、課后鍛煉鞏固型。應用的領域有:學生體育需求調研應用、體育課程設計應用、體育課程教學應用、體育課后輔導應用、體育課程分享應用。
當然,體育微課的分類依據和應用歸屬很多,如講解類、欣賞類、學習類、鍛煉類、課堂導入類、課中示范類等,但萬變不離其宗,體育微課運用和應用要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受眾的實際需求。當然,運用和應用的時機和場景領域的寬廣,才能促進微課研究更蓬勃開展。
4 問題與建議
由文獻分析可知,我國目前對“體育微課”的研究正處于剛起步階段,對“體育微課”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的個人和團體較少,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相關的文獻不多;現階段的文獻對一線教師特別是初學者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特別是在體育微課的開發建設方面提出了較為可行的建議和方法,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4.1對“體育微課”的概念要進行更為明確的界定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依然有研究者對微課的概念不夠明確,甚至有把常態課的教學片段或壓縮的整節課作為微課。建議相關學者或研究者要對“體育微課”的概念從時間、內容、手段、載體、形式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更明確的界定。
4.2“體育微課”的制作質量要進一步提高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體育微課”的制作質量依然不高,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微課因為涉及大量的動作視頻拍攝,對拍攝的設備和技術以及后期的制作要求會更高。建議相關部門要對一線教師就“體育微課”的制作、開發進一步指導和培訓。
4.3“體育微課”開發要形成系統性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很多教師對“體育微課”的開發是碎片式的,大部分教師單純地只為參加比賽或者做某一個研究而設計開發微課。建議研究者至少應從單元的視角為出發點,來進行微課的設計和開發。在考慮“微”同時,要考慮作為“課”的整體性。
4.4“體育微課”要建設資源庫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已有的一些專業網站中“體育微課”資源堆砌,重復性大,實踐性不強。資源建設缺乏設計與交互。資源更新率低,網站運行穩定性差,使用率不高。資源開放性、共享性不強。建議在建設資源庫時能考慮到資源庫的共享性、開放性、教學性、安全性;資源庫必須網絡化、人性化,具備強大的檢索技術,同時注重互動評價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金紅珍.微課理念引導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2).
[2]賴淑梅.微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5,(12).
[3]陳進然.對微課教學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整合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34).
[4]劉晶.知識性體育教學微課的設計——以跳繩分類之選繩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