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爾哈巴·艾則孜
摘要:“生活數學”強調的是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軌。高中數學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生活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數學教學資源,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由封閉變得開放,更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基于此,本文將從從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加強課堂的活躍度,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巧妙利用生活實例,有效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實踐活動體驗生活,給予數學知識“靈魂”生活內容等幾點進行有效分析,增加數學知識的內容,而且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
引言
高中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不斷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學習的樂趣,在不斷拓展教學資源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使教與學更上一層樓。
一、從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加強課堂的活躍度
高中數學涉及到的內容難度較大,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學生每天在大量的公式與習題面前產生了厭倦感,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過后很少再去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之學習難度增大,導致有部分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久之,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受到嚴重打擊。而學習數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數學又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因此,教師多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引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先結合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立體幾何的情況,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比如房屋的三維構造以及黃金分割點等。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逐漸轉化為具象化的圖形,加深學生想要進一步探索的心理。讓學生知道數學是無處不在的,進而更積極地去探究相關的理論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也要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及推斷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為使學生輕松掌握相關的數學規律,實際教學中聯系生活,將教材中那些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數學事實”,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生活情境,讓他們親自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探索能力做好準備。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的內容時,筆者就是以自身為道具展開相關知識的講解的;讓學生將“我”視為線,向學生演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當筆者直立講臺時,學生會感覺到“我”與四周墻面的平行。這種教學方式是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著手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理論知識的真諦,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理論、思想等去觀察和認識世界。
三、巧妙利用生活實例,有效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
巧妙利用生活實例,有效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更利于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拋物線方程”的相關知識探究中,就可以以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勾勒出江南水鄉的拱橋風景,讓學生在腦海中去感悟到拋物線的美。在此基礎上再引出一系列關于拋物線的問題。比如一座拋物線拱橋,跨度為15米,拱高1.3米,調動全體學生求此橋的截面拋物線方程的積極性。這是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很貼合的一個問題,便于操作。教師也可以邀請學生做現場示范,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相關知識。可以說,要想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例子或同學們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數學知識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研究欲望,為最終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四、實踐活動體驗生活
數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數學相比于初中數學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正是因為學習難度的增加,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但是,數學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績至關重要。作為數學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所教內容適當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開闊視野、感受數學的重要性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故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些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實踐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知識,體驗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中國當前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對生活的環境進行實踐調查,并且將調查的結果通過統計知識進行匯總,通過對匯總數據的分析去估計當前的生存環境。開展這種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確了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重要意義。
五、給予數學知識“靈魂”生活內容
數學本身是一種抽象性強的學科,教師要盡可能地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多模擬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貼近,在生活中能找到數學的雛形。例如,在課堂中引用數學概念時,很多學生乍一聽會覺得很抽象,此時,可將知識生活化,結合生活實例教學。例如,在教學"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中,為引入概念--“二分法”,可導入:央視李詠主持的節目“幸運52”。節目中有個游戲環節是猜商品的價格,參與者都希望一分鐘內盡可能地多猜出商品的價格。如果你們也是其中一名,你們會用什么樣的方法猜呢?你們能聯想到這里包涵著哪種科學方法嗎?進而順利導出“二分法”。這種教學使抽象的概念顯得更直觀,而且還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打破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學知識。
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豐富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運用這些生活化的數學問題開展教學,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在生活中探究數學問題,為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參考文獻:
[1]王瑞華.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展趨勢系統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2).
[3]嚴海軍.基于新課標視野的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