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仕龍
摘要:由傳統的“教書匠”向新型的教師轉變,是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要求。尋求教師角色的改變,進而轉變高中數學教學整個機制,使之教學創新成為常態。以轉變教師角色出發,根除高中數學教學的老毛病,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亦是謀求創新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師;創新
兩千多年的師道傳承賦予了教師太多的角色稱謂,其中“教書匠”,就極具傳統特性。在傳統教育觀念的直接塑造下,教師多為“教書匠”。隨之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發現傳統“教書匠”式的教學已嚴重制約現代教育教學及其萬千學生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長期以來教師就是充當并且履行著“教書匠”的角色與職責。在教學中,就是教師將自己的本領與技能通過口授心傳給學生。在傳道的過程中,教師的知識傳授是主要的,所以教師的地位是極高的。學生必須服從教師,并完全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在我國上個世紀還較為有效,但是在新世紀仍舊按“老規矩”“走老路線”,只會讓數十年的教育教學所取得的成果付之東流,將會嚴重影響我國教育教學的長足發展。因此,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傳統,用新理念去轉化,使之在新階段煥發新的作用是當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必要的任務。
一、由教師的“主體”向“主導”轉變
在較長的時間里,高中數學教學由教師主控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盡管,在教學研究中也存在教材為教學主體的方面。但教材為主體的具體實施者仍然是教師,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教師還是教學的主體。在數學教師長期控制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導致學生越來越厭惡數學的現象日益突出和嚴重。越來越多的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其所傳授的知識,不愿意從“教書匠”手中接受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與數學發展的矛盾。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高中數學通過定量、定性的手段來分析、把握客觀世界,對其中的一些現象作歸納與闡釋。從收集有關的數學信息,到實驗分析與統計,再到建立數學模型,最后統籌構建數學知識系統。如此綜合復雜的過程與完備的理論體系,在研究的深化中無疑會促進人在學理上的認識。正因為學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體察數學世界的,所以不必步步追尋前人研究的軌跡,只需要運用科學而有效的思維與方法在一定時間內學習、理解以致運用數學理論、方法。
高中數學的學習確實有難度,但是經過教師的努力與引導,學生是能夠克服的。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以服從教師的意志為第一,使得學生不得不遵循教師的教學步伐學習數學知識,在大部分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是不自由的、不情愿的,帶有被迫的性質。而隨著社會對人的重新認識與定位,關注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才會提出減負、保護學生天性的一些有意義的舉措。作為新世紀下的新型“教書匠”,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放下原有的角色意識,拾起新教育教學觀所賦予的“主導”角色,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必要的有意義的高效的教學指導與條件,并發動學生在其中作自主的探究發現,最終自主進行積極的意義建構。通過教師角色的轉變,讓教師成為高中生數學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才是實現高中數學優質高效教學發展的重要策略。
二、由學生的“被動”向“主動”轉變
學生主體性的解放與保證,需要教師的盡力激發與維護。固然需要教師先突破舊有意識,也更需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動性。針對該問題,新課改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解放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充分在課堂中火起來,可謂是用心良苦。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高中數學中要遵循哲學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學生主動的學習,不同于“教書匠”式的知識技能固化傳授。而是讓學生潛心于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的自我生成。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把問題留給學生,掃除傳統教學教師包辦的弊病,從而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發現知識、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學習主動與否的最大區別在于是否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當今世界的發展是迅猛的,針對人的要求亦愈來愈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應該培養的教學目標。對此的培養與發展,與數學學習,尤其是高中數學的學習十分密切。引導學生理解新的學習觀,掌握新型的學習方式,既是學生主體性發揮要求下對其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又是遵循并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與能力的重要舉措。放歸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以此消除學生厭惡高中數學的消極心理。并由此進一步引導其在教學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逐漸增強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師與學生地位、角色的相機轉化,而統合二者的教學活動亦與之相應要實現自身的改革與創新。在改革日益深入的過程中,分層教學、“五步三查”、“自學、群學與對學”等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實施得如火如荼。以在高中數學運用較廣泛、影響較深遠的“分層教學”模式為例。“教書匠”在教學活動中面對的是數十名學生,一對多的教學活動,必然會造成教學的不均衡現象的發生。分層教學,就是為解決此種教學問題而生的。分學生,按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接受能力、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因素劃分諸多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都要涵蓋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教師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既貫徹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生生合作互動的優勢;同時,也發揮了教師的引導、監管作用。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學生與教師二者作用的通力合作,并能得到合理轉化。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高中生學習數學,常有兩種極端:一者擅學習者,數學學習很是輕松;二者后進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著實太差。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確保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更上一層樓,中等水平的學生通過學習更夠進一步提升;后進學生能夠逐漸得到轉化,增強其數學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世紀的大背景下,依托教育教學的改革方能實現高中數學的創新與發展。這其中,教師就要積極轉變型,由傳統意義下的“教書匠”變為經受新課改洗禮而創新后的新型教育工作者。教師要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為學生搭建更好的學習平臺,讓其享有更為優質的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