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數學學科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理念,倡導要為學生建立活力十足的數學課堂,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加強自主探究,使數學教學煥發生命活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本文筆者就實踐教學,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提出,依托生活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數學教學應創造生活問題,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過程生活化水平等進行淺析,以此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樹立學好數學學科的自信心。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分析
引言
現代社會科技日益發達,社會整體發展迅速,被稱為“學程皇后”的數學也在各個學科領域、人類生產生活更為深入廣泛應用,數學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小到吃飯購物,大到航天科技,數學早已成為現代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進步,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至關重要,可以說是學生建立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教學生活化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建立為學生的學習開辟一條正確之道。
一、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提出
現實生活是數學教育的豐富源泉。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當生活化,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程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都能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是一門抽象難懂的學科,將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切地去感受數學和生活間的親密性,有利于他們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利于他們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數學的魅力。生活化教學的建立也提高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依托生活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都有數學思想的應用。貼近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更能打動學生的內心,改善沉悶的課堂氛圍。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因勢利導,比如,增加動手操作環節、改變提問的角度與方式等,以興趣為支點,將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利于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分析“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創設小組競賽的形式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期黑板報,設置一定的獎勵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可以布置任務:對學校的花壇進行改造設計,設置不同的問題與條件:要求種花面積是花壇的一半,如何設計呢?若給出幾種花草的價格,總費用為1500元,如何設計呢?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平面圖形相關知識有的理解,而且還能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具有極強的系統性、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和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但有助于學生全面、立體、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而且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新課改倡導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指導教學,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充分掌握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選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融入到數學教學中,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探討“數據的波動”內容時,就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展開探究。數據波動在生活中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比賽中的分數波動、股票的增減值數據波動等,這些都能真實地反應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與數學息息相關的事情。結合生活指導教學,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還能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能夠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是發揮著重要作用的。
四、數學教學應創造生活問題
時代需要數學,數學需要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書本知識走向生活世界,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靈活掌握知識,在實踐中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相關內容后,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修補班上搖搖欲墜的課桌。當學完“正多邊形”的相關內容后,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幾種正多邊形的地板磚圖案,“鑲嵌”在一張長方形的紙板上。設置一些操作性強的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再如,某居民小區要開戰綠化工作,需要在一塊矩形空地上建花壇,現在征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圖案由圓與菱形組成(圓和菱形的個數不限),并且使整個矩形場地成軸對稱圖形,請大家設計出你們理想中的方案。通過羅列生活中這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真正去體會數學學科的價值,并且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五、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過程生活化水平
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能使學生更愿意接受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課堂情景活動、自由發言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進行生活化教學指導。例如,在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組”一章節內容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及教學進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再提出與二元一次方程相關的、與生活契合度較高的應用問題,比如教材中“探究一”的養牛場應用題、“探究二”的甲、乙作物土地分配問題等。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對新知的探究,并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體系去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此外,待各小組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后,要讓各小組成員匯報合作學習的成果,并將其展示給全班學生,大家一起去分享成果,再通過交流學習,提高全體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為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目的和歸宿奠定堅實基礎。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固有的思想模式,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從不同角度加強生活化教學指導,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都能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掌握學習技能。作為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加強教學反思與總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爭取在數學改革的過程中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聶紹清.淺談新課改與初中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1).
[2]朱瑞龍;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嘗試[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3]潘秀霞.“生活與哲學”課生活化教學探析[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C].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