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發揮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積極的作用,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
關鍵詞: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定于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1]。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益性單位,它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知識共享平臺和優良的學習環境,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沉淀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圖書館偏重于收集記錄人類文化的紙質載體,而對非文字的文化傳統、田野中的活態知識沒有加以重視,著名作家馮驥才說“我們為之自豪的中華文化從來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是民間文化[2]。”當前人們高度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希望能夠將這些優秀的文化繼續傳承,讓世世代代的人們都能夠共享優秀文化所蘊含的營養價值。圖書館需要在其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有意識地積極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并能夠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點而在自身的職責中積極開展對應的工作,從而使得圖書館工作能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非物質文化和主流文化相比較,它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并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很大一部分優秀的非物質文化是來自民間,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現代生活基本脫節,而沒有了生存土壤,瀕臨失傳,圖書館需要充分關注并挖掘其價值,幫助它們能夠順利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中,不至于許多年后再也看不到它們,成為失傳的文化。
圖書館作為大眾文化傳播基地有義務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發展工作中來,從而能夠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重要的繼承人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利用圖書館優秀的資源和廣泛的傳播途徑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弘揚,這同時也是提升文化傳承自覺性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由此可知,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通過不設等級的方式而廣泛吸收更多的優秀文化,使其能夠在當前社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從而給人們提供更多多元化的文化營養。另一方面則是本著對傳統文化負責的態度使當前瀕于消亡的文化遺產能夠得以保存進而獲得生機。
二、圖書館的平臺價值
這主要是從圖書館的職能、定位以及作用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重點分析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完善圖書館功能,做好弱勢文化的關注工作,從而能夠讓人們高度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3]。保存人類傳統文化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推進,隨著逐漸完善的信息化及數字化等建設工作的開展,圖書館在記載、建檔以及整理資料方面都會發揮積極作用。弘揚傳統文化亦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這就需要圖書館積極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工作中,從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能夠被人們高度關注,進而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得以傳播和發展。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將其存入具體的文獻資料束之高閣,優秀的文化需要其進入人們的視野,走近人們的生活。當前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放置在博物館也僅僅起到了一個收藏和弱展示的作用,做不到傳播和發展。市民一年內去博物館的次數還沒有一個月內去圖書館的次數多,就日照圖書館而言從2015年12月新館開館以來一年的時間,入館人數就300萬余人次,覆蓋了各個年齡段和階層,有居家老人、離退休人員、有中青年上班族、有青年學子、有少年兒童甚至低齡幼兒,在圖書館能覆蓋的廣闊領域內幾乎所有的城鄉居民都成為圖書館的受益者,如此龐大的人員流量,加上豐富共享的信息資源及數字化建設,使圖書館能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最大化的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因此,圖書館除了需要加強建設工作,還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工作切切實實落實在實際的工作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促進優秀的文化遺產能夠廣泛傳播和發展,同時也展示出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三、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有效措施
就圖書館而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有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可以實施很多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
通過科學規劃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價值,對那些有著巨大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又面臨著瀕危的文化遺產,能夠傳徒的要盡快帶徒弟傳技,帶不了徒弟的,至少要用影像資料、文字資料保存下來,供后人研究[4]。當然收集、整理、收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效,圖書館可以結合當前信息資源和數字管理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及材料進行科學化的管理,為后世保存這些瀕臨消亡的優秀的非物質文化。
圖書館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提高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比如為非遺傳承人提供場所舉辦展覽展示非遺作品和制作過程,根據需要可以專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立特別展館,以引起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和關注;再有組織多樣性的專題講座和多種體驗活動,這些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持續的周期很長而且是純公益性的,活動的持續性能讓廣大的市民(不分年齡段的)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人們可以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多元化的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無論是展覽還是體驗活動都直觀的向人們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從而讓人們喜歡上這些非主流的傳統文化,讓許多非物質文化能夠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廣泛的傳播和發揚。
圖書館還需要加強宣傳工作,在全民閱讀的大環境下積極營造一個濃郁的文化氛圍,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人類文明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人們能夠主動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Z].發文字號:國發[2005]42號.
[2][3]汪向明.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圖書館職能審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5):15-18.
[4]蔡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三種方式[EB/OL].中國廣播網http://2015yxjmpx.cnr.cn/2013lh/
zk/cw/zy/201303/t20130313_512142670.shtml.
作者簡介:張麗(1974—),女,漢族,山東省日照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