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金云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將“互聯網+”思維和模式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改變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 活化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86-02
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使得互聯網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思維和模式影響和改造著傳統行業以及人們的思想。但實踐證明,“互聯網+”是可以為各行各業的傳統模式帶來生機與活力的有效途徑,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是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保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但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通過“互聯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變以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差的現實問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一、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主要包含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內容,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且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距較遠,因此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主體性等特點,更遑論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利用“互聯網+”活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互聯網手段和思維模式的引入,可以改變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一些弊端,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互聯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具有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趣、獲取便捷等特點,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利用互聯網的這些特點,可以改變呆板、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組織學生對互聯網上的相關熱點話題進行討論、交流,進而引入相關新課內容,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互聯網+”推動教學模式創新
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長期“橫行”導致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氣氛沉悶、效率低下?;ヂ摼W因素的融入為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蘊含互聯網因素的教學模式;在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中充分融入互聯網因素,以促進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積極探索,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和思維,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高中政治課堂活力。
3.“互聯網+”促進教學資源共享
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交流快速便捷,為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和資源共享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此,同一學校或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可以在網上建立資源共享群組,彼此之間交流成功的教學經驗,共享教學資源,互相借鑒、互通有無,形成教學合力,更快速、有力地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互聯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1.注意互聯網思維、模式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互聯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不是將互聯網生硬地搬到政治課堂教學中,也不是將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內容通過新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要將互聯網開放、融合、互動等思維模式,以及互聯網中的信息、資源等內容,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改變以往呆板、枯燥的課堂教學,活化教學模式和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不可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而忽略傳統教學
“互聯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互聯網手段和思維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拋棄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因此,在將互聯網與課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揚棄,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對傳統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思維與手段的優勢兼而取之,最終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教師應注重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能力
課程改革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重視與發揮,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互聯網平等、互動、交流等特點不僅迎合了課程改革的目標,而且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教師更應該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引導、組織作用。同時,教師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利用互聯網的能力,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時代迅速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不僅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活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礎。
參考文獻:
[1]鄧玉皎.網絡環境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D].江南大學,2014.
[2]胡燕萍.“互聯網+”語境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