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霞
【摘要】情境教學是一種常用的教學策略,而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性。本文從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任務情境、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并結合教學實踐案例,精心闡述每一種情境教學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問題情境 游戲情境 競賽情境 任務情境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97-02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教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能夠喚醒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地獲得知識。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探究,讓教學活動始終吸引住學生,從而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一、精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思維
古人曾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英國哲學家波普爾也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 思考是從疑問開始的,疑問是創造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盡力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促進學生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使學生較快掌握所學技能。
如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3年級第11課《下載網上信息》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在網上搜索有關“長江三鮮”的信息,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你們知道肉質鮮美的魚類——長江三鮮是什么嗎?它們的外形特征你清楚嗎?它們的菜品特色分別是什么呢?“比黃金還貴”的美味三鮮又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長江三鮮的營養價值與文化又是怎樣的呢?你們想深入了解長江三鮮的風采嗎?”學生們紛紛舉手,當一位學生說到河豚時,我迅速地通過百度搜索給生展示相關的文字、圖片內容,繼而引導學生:“其實,我們除了老師的幫忙,同學們也能自己利用網絡查詢到自己想看文字和圖片信息”。順其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內容——下載網上信息,本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妙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寓趣于問,創設生動愉快的情景,將學生已有知識與新學知識相結合,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喜歡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巧妙地設置游戲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推動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從事學習和探索,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性。
如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5年級第11課《初識Scratch》時,針對學生喜歡小動畫、小游戲的特點,新課導入時我先向學生展示了幾個Scratch的小游戲,通過游戲演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蠢蠢欲動之時,再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Scratch“打地鼠”等的小游戲,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對本課知識的學習充滿了期待,讓他們初次感受到Scratch的魅力。“體驗并制作簡單的小動畫”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緊抓這一興趣點,促使學生能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預設競賽情境,激勵學生實踐
每個孩子的內心總是爭強好勝,都渴望表現自己,都想成為比賽的優勝者。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把學生當成認知的主人(即參賽選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預先創設合理的競賽情境,把“競爭機制”引入信息技術課堂,來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參與實踐,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信息技術課堂更高效。
如在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主題活動1《文字輸入比賽》時,我選擇了“金山打通”進行文字輸入比賽,第一輪是組內比賽,第二輪組外比賽,對于學生來說,鍵盤指法練習覺得練習指法枯燥無味,不想下工夫練習。,所以仍有部分學生的指法基本功不過關,如姿勢不對、指法不規范等。當我提出進行比賽時, 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比賽時打字姿勢端正了, 常犯的“一指神功”、 “二指禪”、 “互助指法”也不見了,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尋求解決方法:看課本或請教老師、同學,深刻領悟指法學習的奧妙之處,各小組長還主動查看組員的練習情況,并進行指導,如此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是可以預見。
如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3年級第23課《復制與粘貼圖形》時,我設計了爭做護綠小衛士的植樹競賽,競賽中各小組分工明確,團隊合作精神突出,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在競賽的過程中無時不在,學生的競賽意識和合作精神在無聲無息中滋養著。通過小組競賽,增強了學生的參加意識,強化了學生的“復制與粘貼”技能,更好地架起了課內外知識的橋梁,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課堂的高效。
四、巧設任務情境,激勵學生實踐
“任務驅動”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合理的創設任務情境,從而驅動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下的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來進行,這樣,教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使學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學習內容,讓信息技術課堂更為高效。
如在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4年級第8課《設置版面》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任務:讓學生爭當城市的宣傳大使,用WPS文字制作一份精美的宣傳海報。宣傳海報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熟悉,自己運用WPS文字來制作海報,學生不但學習興趣濃厚,而且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能很快就掌握了頁面設置與分欄的方法、圖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在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魅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景的創設沒有固定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信息技術與自然、社會、人們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情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讓課堂教學充滿魅力,營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初探.
[2]申維敏.淺談新時期下數學“情境創設”的策略[J].期刊-2011-11-08.
[3] 高淑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情境創設[J].期刊-2015-03-25.
[4]丁愛萍.計算機應用課程中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任務”設計[J].期刊-2008-04-23.
[5]葛紅江.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例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J].期刊-2007-07-15.
本文系中央電教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專項課題課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探索》(立項號為152732610)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