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勝
摘 要:音樂表現力,是高師音樂教學的培養目標之一,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立足教學實際,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表現力和良好的演奏心理,挖掘學生鋼琴表現潛能,豐富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增強鋼琴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師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15-02
音樂表現力,是高師音樂教學的培養目標之一,與其他樂器相較,被譽為“音樂王冠上的明珠”的鋼琴,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音響效果豐富,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和熱捧,逐漸演變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提升審美和表達能力的一種教育方式。作為高師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深入了解影響學生音樂表現力因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則成為了一項重要課題。
一、影響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因素
(一)內因——學生自身素質的障礙
音樂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演奏者通過利用自身的心理情感向聽眾傳達一種態度,并雙向達到共鳴。因此是否能呈現一段好的鋼琴演奏取決于學生演奏心理素質的好壞。
一般來說,對于演奏心理的定義是指演奏表演者在整個演奏過程中持有的心理活動狀態,它包含了情感的張力、力量、表現、記憶、想象、把控等,當然還涉及到現場的隨機應變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彈鍵的動作不是很靈活,甚至顯得過硬僵硬,只是機械化地敲出音符、節奏,并不是在演奏對于曲目解讀出的自我情感,完全失去了音樂所帶有的美感,無法體現出演奏者的態度,更不能讓音樂教學上升到陶冶情操的高度。在教學中也會見到一些學生因為不具備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導致他們在彈奏鋼琴時發揮不出真實水平,而錯過一些獎項。
(二)外因——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從渴望物質上的富足逐漸轉向追求精神文化的富有,各種文藝類型的活動層出不窮。音樂更是成為當今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文化氣質而熱捧的學習方式。然而名師難求,真正有音樂造詣的大師更難尋。在現有的師資現狀下,有相當多的老師對于鋼琴音樂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又加上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在學生表現力培養上有種心有余力而不足的無力感。使得整個教學就是簡單彈奏音符,而喪失了音樂的激情與趣味。甚至有些責任感不強的老師,鋼琴課猶如蜻蜓點水,沒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學,只是簡單粗暴的講解知識要點與難點。如此教學使得學生成為了一個略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皮毛大師,也就無法讓學生深諳音樂之道,享其音樂之樂,賞其音樂之美,達到人樂合一的小我境界。
二、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方法
(一)深入講解音樂,提高演奏感染力
音樂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確表達感情,只能用聲音的表現來引起人們的情緒。而聲音背后隱藏的就是音樂的背景內容,也就是作曲家的內心情感。
因此,要想很好地演奏出樂曲作品,深掘出其內涵,就需要深刻的理解樂曲作品,洞悉作曲家的創曲意圖,感知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在高師鋼琴教學中,老師應當深入講解音樂的內容,帶領著學生一起去探究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人文風情、地域習慣等,同時利用一些類比、聯想的手法讓學生能夠正確感受到作曲者的音樂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一千個作曲家有一千種表達方式,而作曲家所處的時期不一樣又風格迥異,所以老師應當指導學生去查閱作曲家的個人傳記以及同時其音樂歷史,把作曲家的人生波折、情感故事慢慢地融入到自己的想法中,并得出自己獨有的見解,彈奏出升華后的樂曲。學生只有在真正的理解了作者創作內容的基礎上勤以練習,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表現才能,才能保證自己所演奏出的樂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才能讓聽眾發自內心地為其喝彩。
(二)把握音樂節奏,提高音樂節奏能力
節奏是音樂構成至關重要的因素,是音樂的脈搏和骨架。演奏者只有把握了節奏,才能演奏好音色,才能準確地抒情達意。比如,李斯特改編的舒伯特鋼琴曲《魔王》,開篇以其獨特的節奏揭示了音樂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情感,若隱若現,時強時弱的三連音模仿馬蹄疾奔的節奏,給全曲渲染了陰森緊迫,體現了藝術創造的精華。
因此,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節奏,提高學生音樂節奏和表現能力。
一是要注意把握音樂節奏的速度,音樂作品節奏速度的把握主要根據樂曲的性質和風格而定,情緒歡快的音樂作品速度稍快,節奏緊密,而悲傷的樂曲速度緩慢。
二是要注意把握音樂節奏的呼吸。氣是音樂的本源,音樂因“氣”而構成樂句,構成語調,才富有韻味和感染力。因此,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好音樂節奏的呼吸,跟上音樂的脈搏,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呼吸習慣,從而加強學生音樂表現能力。
(三)注重樂曲聆聽,用心感受音樂
音樂是一門通過聲音來傳達情感的聽覺藝術,是一個當場宣泄、當場品味的直向過程,具有時效性。不管是鋼琴演奏者還是聽眾都是憑借聽覺來品鑒音樂的好壞,也就是說一個好音樂者需要有一對靈敏的耳朵,能夠品別人的陽春白雪,亦能夠聽自己的下里巴人。而鋼琴千曲百調,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更應當具有敏銳、細膩的聽覺能力。然而現今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學習鋼琴彈奏時,只是一味地逼迫自己彈奏正確每一個音符,而忽視用耳朵聆聽樂曲的韻律,有時即便彈奏某個音符,也注意不到。
長此以往,根本發揮不出音樂的表現力。所以為了培養出學生擁有高度鑒賞力的耳朵,老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時候,應當要注重培養學生善于用耳朵去聆聽樂曲的旋律、調性、和聲以及情感,引導學生懂得用心去感受音樂,鑒別音樂。此外在課堂上,還可以播放由其他樂器彈奏的優美音樂,像古箏、豎琴、小提琴、笛子、二胡、、揚琴等等;又或者播放一些大自然蛙鳴鳥叫的聲音,拓寬學生的音樂視,豐富學生的聯想力,從而提高讓對鋼琴樂曲敏銳的鑒別能力。有時候,老師在演奏鋼琴曲目的時候,可以通過快慢交替彈奏、高低音區轉換甚至故意彈錯某些的音符的方式,來有目的性地訓練學生聽琴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覺鑒賞能力、思維能力。
(四)注重實戰演奏,鍛煉心理素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有些演奏家手上功夫一流,但是一上舞臺就腳犯哆嗦,手不聽指揮,心里犯急,大腦一片空白,心理素質不過硬。結果往往是曲不成曲,調不成調。所以一個出色的鋼琴藝術家,一次成功的鋼琴演奏,絕大部分都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能夠從容地面對聽眾,享受舞臺。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上,實戰演奏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在平時鋼琴彈奏課上發揮不錯,但是一到校慶表演節目的時候就表現的差強人意。一方面是學生自己背負著重大的學習壓力、心理壓力,影響其生的鋼琴音樂表現力;另一方面也是老師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所以老師應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敢于主動展現自我魅力,并在課外定期舉辦一些小型的鋼琴音樂演奏會、音樂派對等,邀請家長和專業人士來作為聽眾,讓學生從害怕上舞臺到敢于自告奮勇上舞臺到自如地享受舞臺。當學生嘗到舞臺所帶來的快樂以及聽到演奏完之后聽眾的掌聲,會無形中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進而更加主動學習鋼琴,也會大大提升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三、結語
總之,教學之道在于緩緩行之,切莫過于急躁功力,而失掉學習應有的樂趣。鋼琴教學亦當如此。在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中,要有步驟、有方法、有情感的引導,穩扎穩打,打好基礎,才能有質的飛躍。
除了上述所寫到的方法,還要求教師本身也要愛崗敬業,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不定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提高鋼琴演奏的整體教學水平,真正做到以德育人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曉璇.提高學生鋼琴音樂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大舞臺,2010(10).
[2]梁智源,宋穎.試論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教學中的實現與達成[J].黃河之聲,2012(16).endprint